一個大齡剩女的心寒:“我弟結婚後,我媽過年連家門都不讓我進”


一個大齡剩女的心寒:“我弟結婚後,我媽過年連家門都不讓我進”

父母能重男輕女到什麼地步呢?

高中的時候,一個同學考上了大學,但是她媽不讓她去上。她的理由是,她供不起。還有兒子呢?以後還得讓兒子上大學呢。一個姑娘家,還是早點幫襯孃家是正事。

於是,女孩就這麼被迫輟學了。

之後的幾年,她開始到處打工,掙的錢也都被母親要了去。她母親是這樣跟她哭訴的,我們當爹媽的沒本事,你就這麼一個弟弟,你要是也不管他,這日子還怎麼過。

她也曾經含淚問過自己的母親,您只想著您兒子,您想過我嗎?

結果她母親大罵道:“你這麼沒良心的,難道我沒把你養大嗎?這些年,我是短了你吃,短了你喝。誰家閨女不是這樣,就你怎麼這麼不懂事。你不為你弟弟著想,以後你嫁了人看誰管你。”

她說,她長這麼大,聽她媽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誰家不是這樣過,誰家不是圍著兒子過。”

那時候,我年紀尚小,但對她父母無端充滿了敵意。感覺他們是很壞的人,對自己的女兒居然能這麼差。

後來我和那個女孩的心智逐漸成熟,她說了這樣的話:他們也不是不愛我,只是太愛兒子。愛兒子愛到,可以完全忽視女兒的感覺。

一個大齡剩女的心寒:“我弟結婚後,我媽過年連家門都不讓我進”


我一直以為這應該是重男輕女的極致了。

可沒想到,並不是。

跟我同歲的一個姐姐,一直忙於工作沒有結婚,算是大齡剩女。她家在農村,因為她一直沒結婚,一直不受家裡人待見。尤其是逢年過節,她基本上在家呆不了幾天,就會被家人趕回來。她說,她感覺有時候回家她就是送錢送東西的。只要東西放下了,她就可以走了。

她這些年,每個月都給家裡打錢。有時候,她手頭緊,打少了,父母還會說她。他們這樣說:“我們養了你這麼多年,你這才給家裡打了幾年錢就不想打了。這以後還能指上你什麼。我們白養了你啊。”

後來,她就成了習慣,不管自己過得怎樣,發了工資先給父母打錢,然後再過自己的生活。

這些年,家裡的電視,冰箱,空調幾乎都是她出錢置辦的。而父母對她唯一的回報也不過是在別人誇讚她的時候,附和了這麼一兩句:

“要是一點都指不上,不是白養了這閨女。”

她始終默默忍受。畢竟這總歸是自己的父母,是自己的家。就像樊勝美哭訴的那樣,我有什麼辦法?我從生下來,我家裡就是這樣。

她不是不想擺脫,她是被親情折斷了翅膀,無力擺脫。

一個大齡剩女的心寒:“我弟結婚後,我媽過年連家門都不讓我進”


從小的環境,父母的教育,她開始學著接受這件事。但內心的委屈也一點點積攢。她以為父母也就能偏心到這樣的程度了,卻不想根本沒有止境。

前幾年,她弟弟結婚了。結婚的時候,她出了很多的份子錢。她對弟媳婦是很好的,經常買衣服買東西。但是,那一年她回家過年,當她拿著大包小包的東西到門口時,被她母親攔著了。她母親說,家裡沒有她住的地方,讓她把東西放下,就回去了吧。

她質問母親,自己的房間呢?她母親說:“你聽過哪家弟弟結婚了,還在家裡給姐姐留房子住的。早被改成兒童房了,再說了,還不是怨你這麼多年不結婚。這結婚了過年就回婆家了,誰到孃家來添麻煩。這大過年的誰家大姑子在家裡住著?你就不該回來。以後過年把東西寄回來就行了,你自己在外邊過吧。你也舒服,我們也不用為難。”

她那天就說了一句話就走了。她說:“媽,我到底是不是您親生的。”

那次之後,她過年就再也沒回過家。她父母也再也沒提過讓她回家這件事。只是還是會給她要錢。她父母的說辭是這樣的:

“你弟結了婚,你們就誰過誰的日子。你當姐姐的,當姑姑的,當女兒的該怎麼給錢還是得怎麼給錢。”

他們始終對她索取,卻從未想過為她付出。她不去付出,便會被認為對不起父母的生養之恩,會跟父母反目成仇。若她一直付出,就像她說的,她怎麼就那麼委屈,那麼不甘心呢?

一個大齡剩女的心寒:“我弟結婚後,我媽過年連家門都不讓我進”


其實,我知道再多的文字也叫不醒真正重男輕女的父母。因為,他們從來不覺得自己偏心,他們在心裡就覺得這是應該的。我知道這樣說,很殘忍。但是,我必須說。

只能勸女孩子一句:我們無法選擇自己出生在怎樣的家庭,我們的確也需要報答父母的生養之恩。但我們卻能選擇跟誰成為親人。跟那個愛我們的人成為親人,跟那個一直傷害我們的人,漸漸成為陌路人。

這不是一個女兒的心狠,這是無數傷害積累的心寒。你總是不愛我,於是我也不那麼愛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