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在莫斯科大量凍死卻沒有選擇掠奪蘇聯人,人道主義起作用了?

1941年,德國發動了所謂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開始了自己的遠征計劃。在拿破崙曾經失敗過的地方,德軍希望能夠創造奇蹟,將這片土地收入囊中,然後一舉完成征服世界的進程。只是,德軍不知道,這一場漫長的進攻蘇聯的鬥爭,卻將自己在前期取得的優勢消耗殆盡,最終成為戰敗國。


德軍在莫斯科大量凍死卻沒有選擇掠奪蘇聯人,人道主義起作用了?


而在二戰期間的蘇德戰爭中,莫斯科保衛戰可謂是至關重要的戰役,如果莫斯科陷落,蘇聯必定會處於劣勢,在與德國爭鬥的過程之中也一定會備受煎熬,所以這一場莫斯科戰役他們打得是十分頑強。經過頑強的抵抗,蘇聯取得了莫斯科戰役的勝利,成功擊退了德軍,也使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成為歷史,更為重要的是,這場戰役極大的鼓舞了蘇聯軍民,使得蘇聯上下團結一致,並未之後的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德軍在莫斯科大量凍死卻沒有選擇掠奪蘇聯人,人道主義起作用了?


由於德軍的“巴巴羅薩”作戰計劃中預定目標未實現。為此,德軍統帥部在1941年9月29日,又制訂了“颱風行動”作戰計劃,要在10天內拿下莫斯科。可是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本來要進行閃擊戰的德軍,卻不曾想過在蘇聯也遭遇了滑鐵盧,雖然此前的德軍在蘇聯的領土上 已經取得了多次勝利,他們以為這一次的戰役也會像以前一樣快速了結,但現實給予他們的無非是當頭一棒,這一場戰役竟然成了許多遠征士兵的終結點。

而這一次德軍失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莫斯科幾十年不遇的極寒天氣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裡邊,這群德國士兵竟然依舊穿著秋衣,甚至有的士兵還穿著夏裝,可想而知,在這種天氣之下打仗的士兵們得經歷多大的煎熬,而且德國的天氣可是十分舒適的,莫斯科這種天氣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人間地獄。


德軍在莫斯科大量凍死卻沒有選擇掠奪蘇聯人,人道主義起作用了?


很多人可能不禁會問,在當時仍然處於優勢,財力物力依然充足的情況之下,德軍為什麼不給自己的士兵們配備冬季的棉衣呢?


德軍在莫斯科大量凍死卻沒有選擇掠奪蘇聯人,人道主義起作用了?


依照德軍的風格,會為自己的一切行動做好充足的準備,甚至有些時候都無須準備太久,畢竟當時的歐洲大陸,在德軍的裝甲部隊面前都是之久潰敗。按理說他們既然遠征莫斯科,必定做過充足的考慮,棉服也應該在考慮之內,畢竟拿破崙的遠征曾經為他們做過一次“良好”的示範。所以,棉衣應該是他們必備的物品了,可是德軍為什麼會沒有準備,反而讓自己的士兵活活凍死呢?


德軍在莫斯科大量凍死卻沒有選擇掠奪蘇聯人,人道主義起作用了?


真實的原因是,希特勒壓根就沒有想到要準備棉衣,換句話說,希特勒對自己的士兵充滿自信,他從來沒有考慮過戰爭會打倒冬季,畢竟自己的士兵在此前的表現太過優秀,給了他一種盲目的自信,他認為德軍士兵有充分的能力在冬季之前拿下莫斯科。在戰爭進入冬季之後,希特勒命令製造近200萬套冬衣支援戰場,結果因為戰線拉得太長,等到這批物資到達前線的時候,莫斯科戰役也已經打完了。


德軍在莫斯科大量凍死卻沒有選擇掠奪蘇聯人,人道主義起作用了?


那麼,可能很多人在說,既然資源供應不上,他們為什麼不去搶劫掠奪那些蘇聯人,畢竟他們已經取得了那麼多勝利。難道是因為他們的紀律好,突然顯現了人道主義的光環。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二戰時期的德國人的殘忍我們也是有所耳聞,最著名的集中營讓我們今天聽聞也是膽戰心驚。


德軍在莫斯科大量凍死卻沒有選擇掠奪蘇聯人,人道主義起作用了?


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什麼東西可搶。早在德國大舉進攻莫斯科的時候,蘇聯就實行了“堅壁清野”的政策,也就是在面對敵人強攻時,使敵人既攻不下據點,又搶不到物資。莫斯科周圍的一些小村莊,居民並不多,所以蘇聯紅軍很早就將這些居民領入城中,物資則是能帶走就帶走,帶不走就一把大火燒掉。最可怕的是,即使那些樹木,蘇聯紅軍也將他們砍伐帶進城中,不得不佩服蘇聯人的遠見。


德軍在莫斯科大量凍死卻沒有選擇掠奪蘇聯人,人道主義起作用了?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德軍士兵既找不到棉衣禦寒,也沒有木材可以生活取暖,最終只能在凜冽的寒風之中瑟瑟發抖,最終成為冰天雪地裡的一堆冰雕。德軍的這場遠征必然是以失敗告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