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戰的內幕:為什麼吐蕃能成為和大唐帝國並肩的超級大國?

百年之戰的內幕:為什麼吐蕃能成為和大唐帝國並肩的超級大國?

01

吐蕃,是西藏曆史上第一個有明確史料記載的政權,又稱之為吐蕃王朝,大家熟知的松贊干布被認為是實際立國者。吐蕃王朝從公元618年開始興起,到公元762年一度崛起為能夠和大唐帝國爭雄的超級大國,再到公元842年突然覆滅,前後也就兩百來年的時間,卻在歷史上留下來一段絕無僅有的創奇。

今天,我們如果想要了解吐蕃王朝興盛和覆滅的原因,那就有必要先了解下吐蕃的基本知識。

眾所周知,吐蕃王朝的核心,就是我們現在的西藏,而西藏又是地處世界最高的青藏高原,四周被海拔極高的高山環繞,天寒地凍,空氣中又缺少足夠的氧氣。所以長期以來,西藏地區並不太適合人類居住,生產力水準也非常的低。

當時西藏唯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就是西藏南部雅魯藏布江水系,所衝擊形成的一個個河谷平原地帶,也就是我們現在的拉薩地區、日喀則地區、林芝地區和山南地區四大塊,這四大塊,在當時的吐蕃帝國,被叫做“四如”。

從公元6世紀到10世紀,也就是中原帝國的隋唐五代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溫暖期,當時各地的氣溫普遍要比其他時期高2-3度左右。對於寒冷的西藏來說,氣候變暖可以大幅度提高農業產量,而有了充足的糧食後,人口自然也急速擴張。

據統計,當時吐蕃王朝最巔峰時期,人口約300萬,這已經和我們現在拉薩的人口差不了多少,而充足的人口,為吐蕃王國的對外擴張,提供了充足的兵源。與此同時,氣候變暖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拉薩的實力得以提高。

在前面所提到的四如中,日喀則在西邊,林芝在東邊、山南在南邊,拉薩位於正中央,在地勢奇高,交通困難的西藏,如果想要統一這四塊地區,位於中央的拉薩到哪裡都最近,無疑是最具優勢的。但問題是,由於氣候寒冷,生產力有限,拉薩地區的人口和其他地區並沒有多大差別,所以始終無法有效的征服四方。

而其他三個地區由於地處邊緣,就更是沒有能力去實現統一。也正因為此,西藏雖然在公元200多年時期,也就中原王朝的三國時期,就已經進入農耕文明時期,但在後續長達四百多年的時間裡,卻始終沒能形成一箇中央集權國家。

02

從公元600年開始,隨著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溫暖期的到來,西藏的溫度也開始變得暖和,在這種背景下,西藏地區的農業產量開始得到大幅提高,而因為有多餘的糧食,商品流通變得活躍起來,也由此帶動交通媒介的改善,各地區之間的交流也開始變得密集起來。

這個時候,拉薩位於中央位置的優勢就越來越突出,各地區大量的人口不斷彙集到拉薩,各地運轉的物資也都需要經過拉薩,從而給拉薩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和兵源。

據統計,在溫暖期,拉薩地區的兵力已經達到十五萬以上,而其他地區卻只有五六萬而已,在這種背景下,拉薩的綜合實力明顯已經高出其他三個地區太多,並且已經具備了統一的經濟和軍事基礎,在這種背景下,松贊干布橫空出世,西藏隨逐漸形成了以拉薩為中心的第一個中央集權國家——吐蕃王朝。

在吐蕃王朝建國後,隨著國內的農業產量逐漸無法滿足急劇擴張的人口,自然就不可避免的走向對外擴張。在當時,吐蕃往南是處於熱帶雨林的恆河流域,其軍隊完全無法適應這種地區的作戰,向西是無法翻越的喜馬拉雅山,以及塔克拉瑪干和可可西里這片綿延幾千裡的無人區,向東是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也就是我們現在的橫斷山脈。

在這種背景下,吐蕃王朝唯一能夠染指的地區,就是向北發展,奪取青海、甘肅、寧夏、陝西等地區,而當時這些地區屬於唐王朝的領土,於是吐蕃王朝和大唐帝國不可避免展開了多次交鋒,但總的來說,由於當時大唐帝國正處於開疆拓土的巔峰時間,又恰逢貞觀之治,不論是文治還是武功都要遠勝吐蕃,所以吐蕃與大唐經過幾次衝突後,最終選擇與唐王朝和談,於是文成公主遠嫁松贊干布,雙方開啟了一段和平時期。

百年之戰的內幕:為什麼吐蕃能成為和大唐帝國並肩的超級大國?

03

公元755年,唐天寶十四年,安祿山與史思明率軍席捲河北,安史之亂爆發,此後不久,唐玄宗攜眾人逃亡蜀地,太子李亨卻趁機北上至靈武,在西北軍區的支持下,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也就是唐肅宗。

肅宗繼位後,為迅速平定安史之亂,他命西北軍區兩大軍事長官郭子儀與李光弼率軍平叛。自此,大唐帝國的在西北的精兵強將開始陸續被抽調到河北,由此也宣告大唐帝國的軍事重心正式從西北轉移到河北。唐肅宗的這一舉動,實際上也表面唐王朝為平定安史之亂,主動放棄了在西北耕耘多年的部分勢力和地盤。

在這種背景下,吐蕃王朝迅速出兵奪取了青海地區。如果吐蕃王國的擴張,只是打到青海,那麼吐蕃和唐帝國仍然可以相安無事,因為這些地區算得上是唐王朝主動放棄的。但問題是,對外擴張的戰爭一旦打響,吐蕃難免既得隴、復望蜀,絕不會停止進一步擴張的腳步。那麼吐蕃和唐帝國之間,就不可避免的要發生衝突。

大家知道,從青海往東南方向行駛,就是甘肅的省會蘭州,而從蘭州往上則是寧夏銀川,也就是河套平原,這裡是不僅是大唐帝國最西邊的大規模農耕區,更關鍵的是,這裡是河西走廊的起點,從中衛開始,沿著武威、張掖、敦煌到吐魯番,一路幾千裡的平坦的戈壁,就可以抵達被稱為西域的新疆和中亞。

可以說,誰佔領這塊地區,誰就得到了向西域擴張的機會,當年漢武為了奪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先後派遣衛青和霍去病北驅匈奴,才換來大漢帝國在西域的統治。而唐王朝從李世民開始,到李治、武則天,以及玄宗皇帝,終於將唐王朝的版圖擴張的整個西域和中亞,也成就了大唐帝國舉世無雙的霸主地位。

如果吐蕃佔據河套平原,就相當於掐斷了唐王朝的中央政府與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的聯繫,也就意味著西域就面臨全面丟失的下場,到時唐王朝將失去對外擴張的通道和機會,只能被迫全面轉入防守。

04

公元762年,唐肅宗病逝,其長子李豫繼位,即唐代宗。第二年,安史叛軍的最後一個元兇史朝義走上末路窮途,自縊而死。很快,降將李懷仙就將他的首級送到京師。元兇授首,大功告成,唐朝諸道兵馬皆凱旋班師,大唐帝國舉國同慶。

當時的唐代宗,繼位滿打滿算也才一年多時間,卻先是把試圖與他爭奪權力的張皇后、越王都殺了,接著又把郭子儀的軍權收回來,緊接著又把控制禁軍權力大太監李輔國殺了,再後來,把延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終結。可以說,唐代宗當時的聲望已經達到和唐太宗並駕齊驅的的地步,如果大家不知道後來的事,誰也會覺得這就是大唐帝國要中興的節奏。

與此同時,吐蕃才剛剛實現對青海全境、甘肅南部的有效控制,此時的吐蕃王朝充其量也只是擺脫了玄宗時期被壓制的喘不過氣來的困境。雖然現在的吐蕃,足夠令人頭疼,但顯然還不足以讓任何人覺得,吐蕃王朝將會成為大唐帝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心腹大患。

但是很不幸,幾個月後,形勢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總的來說,世事殊難預料。

公元763年八月,吐蕃聯絡在陝北一帶活躍的党項部落,突然間大舉進兵,直接攻破了大唐帝國的河套地區,並朝著陝西一路揮師南下。自從吐蕃佔據甘肅後,大唐帝國是早有準備的,畢竟安史之亂後,邊疆兵力大量被抽調,只剩下些老弱病殘,吐蕃大舉進攻是遲早的事情。

但是,令唐王朝沒有料到的是,在陝西靈武附近仍然有大量精銳部隊駐紮的情況下,吐蕃大軍卻繼持續深入,直接打到了涇河上游的涇川縣。而最大的意外發生了,當地的最高軍政長官高暉,不僅第一時間投降了吐蕃,還親自帶隊,一路向長安突擊。

此時吐蕃大軍近在咫尺,而大唐帝國首都,卻只有老皇帝這幾年辛辛苦苦搭建的三四萬禁軍,然而這些新募的部隊,在如狼似虎的吐蕃部隊面前,如同紙糊的一樣毫無抵抗力,代宗皇帝只

能倉皇出逃,長安失陷!

最後,雖然在郭子儀的力挽狂瀾之下,大唐帝國重新收復了長安,但也由此徹底喪失了對西域和中亞的控制,並且從此被吐蕃死死壓住而無法再擴張。自此,吐蕃王朝終於成為能夠和大唐帝國並駕齊驅的超級大國。

此後一百多年,隨著中原王朝藩鎮割據時代的落幕,同時溫暖期的結束,中國進入歷史上的第三個寒冷期,西藏脆弱的生態環境和寒冷氣溫,使得這裡的農業大幅滑坡,生產力無法得到發展和進步,吐蕃由此失去了對外擴張的經濟和軍事基礎,不得不重新退回西藏。

與此同時,拉薩與其他地區的優勢也開始逐漸喪失,尤其是溫暖的山南地區在人口上相對於拉薩已經開始擁有優勢。在這種背景下,拉薩已經很難再對其他地區形成有效控制,西藏開始陷入割據時代,吐蕃王朝也由此覆滅。

百年之戰的內幕:為什麼吐蕃能成為和大唐帝國並肩的超級大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