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對企業管理的體會與總結-5

四.財務管理:

1. 財務管理的目標將從“股東財富最大化”發展為“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是股東、債權人、經理階層、一般員工甚至政府等多邊契約關係的集合。如果將企業目標僅僅歸結為股東的目標,而忽視其他相關利益主體,必然導致矛盾衝突,最終損害企業的價值。

2. 從財務管理角度看,對企業來說短期最重要的風險因素是現金流,長期最重要的風險因素是利潤。

3. 要有效開展稅收籌劃,獲取最大的經營利益,必須把握稅收籌劃的2個前提。2個前提是指:

a. 稅收籌劃應具備超前意識與全面意識。 稅收籌劃不是指一味的少交稅、遲交稅。例如企業上市了要考慮市盈率與年度利潤增長率等因素,就必然涉及到稅收的多或少。上市給企業所有者帶來的財富增值要遠遠大於單純的稅收因素。企業上市時要對以前好幾年會計年度帳務進行審計並要求有財務會計政策的連續性。另外很多稅收籌劃方法需要有長期延續性。如折舊方法的選擇、折舊攤銷期限的選擇、成本計算方法的選擇等都不是企業隨意想改變就改變的,必須報經稅務部門批准,上市公司還要進行充分信息披露。

b. 稅收籌劃不能與稅法相牴觸(要具備企業自我保護意識)。

納稅籌劃必須以符合稅法為前提。可採用的方法有;充分利用稅收法規給予的稅收優惠(外資類優惠、採購國產設備優惠、地區投資優惠、福利企業優惠、高新技術優惠、行業優惠、稅前列支等)、減值準備的計提利用、折舊攤銷期限的選擇、成本費用的入賬時間選擇、適度的關聯交易等。納稅籌劃的最高境界:即充分利用稅收法規給予的權利與空間為企業整體戰略目標服務,又可以贏得政府讚賞(利用地區、行業、國產、技術等稅收優惠項目)、社會聲譽(利用稅收福利優惠政策等)、凝聚企業內部凝聚力(利用員工薪酬福利項目稅前列支等)。那種靠臨時抱佛腳以及賄賂稅務人員的“稅收籌劃”是極其危險與不可取的,對企業來說往往會形成未來定時或不定時的炸彈,得不償失。

4. 關於財務假賬的認識與看法:

a. 組織欺騙的隱性成本:企業應該一直信守普遍性的道德原則,畢竟,這是企業的義務。但企業應該行為誠實的另一個原因是,欺騙所得到的傷害遠比傳統認識的要大,其傷害很容易超過欺騙獲得的短期收益。一般認為,為了企業的某一需要而違反職業道德,比起不違反職業道德帶來的損失,對企業無疑是有利的。實際上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企業採取欺騙性戰略只是增加短期利潤的一種手段。換言之,組織不誠實,會發現自己正滑向一條快速而危險的財務通道。也就是說,組織在商業行為中有意識地指導、鼓勵、寬容或允許欺騙性戰略、策略(即對客戶、股東、供應商、分銷商、管理者、員工等)會帶來一系列內部後果。這些結果我們稱之為癌症,其所帶來的破壞性作用成本高昂,這主要基於兩個原因:首先,它們就像一個毒瘤,成長、擴散、慢慢蠶食組織的健康與活力;第二,當組織出現低生產率和低利潤率時,很難通過特定的會計方式去追蹤和確定,因而,很容易誤導高昂的成本投入卻又不能實現預定目標,就如同在一個重症病人身上錯誤使用藥物一樣。 根據流程的不同,癌症被分為兩個類型。

癌症1:聲望受損。系統性的組織撒謊最為明顯的結果是企業在現有和未來的客戶、商業夥伴中聲望很低,對企業贏得新、回頭客戶的機會破壞性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根據維吉尼亞萊斯頓的惠特靈全球所做的公共調查,80%的被訪者表示,他們對一些企業商業行為倫理的印象已經成為影響他們做出購買決策的重要因素。對財務上的破壞則可能是遠期的。 更重要的是,這些破壞可能還是無可挽回的。如果企業被冠之以“墮落”的名聲,就會發現實現預期目標就更難了,不僅是不可能,要想擺脫這個汙名都很困難。 有研究表明,相比其他惡劣品質,人們對欺騙在心理上有著更強烈的反感。甚至哪怕只是分/子公司出現不道德行為,整個組織都會受到影響。因為欺騙的一個特點是,在某一個層面發現了,很快就會被認為這種行為在整個組織內部都是普遍存在的。 因此,一旦外部人認為欺騙政策和行為已經成為企業處理商務的重要方式時,組織就會面臨長期的、艱難的挑戰。研究表明,聲名狼藉的企業如果想恢復失去的信任,需要公司在很多場合中證明公司的誠實一致性,還要尋找機會讓其他警惕性心理強的人相信:公司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比以前變好了! 而在信譽恢復的過程,動輒需要幾年時間,已經離開的客戶和供應商很可能已經轉向聲望更好的組織。要快速恢復聲望,企業可能需要快速更換高管層,用這種努力讓別人相信,公司對根除欺騙行為根源的決心是真誠的。

癌症2:員工與組織之間的價值觀不匹配。企業的欺騙行為會引發真實的成本。 組織欺騙下的糟糕匹配。一個組織鼓勵欺騙性的商業行為(如對那些通過欺騙獲得收益的行為給予獎勵),與那些組織內部不主張採用這種欺騙性行為的員工的價值觀相悖,這對他們的士氣是沉重的打擊。這些員工會發現,他們的價值觀會與工作環境的期望值持續發生牴觸,經常存在的衝突給員工帶來很大的壓力。對組織帶來的成本是:頻繁病假和曠工、低工作滿意度、生產率下降和高離職率。當道德標準較高的員工被迫要求參與不道德的行為時,絕大多數有能力、業務精通的員工的工作效率都會打折扣。這一產出對大多數組織來說將是一個很大的麻煩:首先,企業有相當大比例的收入(包括聲望的提升)是由這些有能力的員工創造的。如果這些員工都缺乏激情,收入(與聲望)極易受損。第二,由於這些有能力的員工很容易在外面找到工作,不誠實的企業將承擔失去這些核心員工的巨大風險。 由於招聘和培訓新員工的直接成本都較高,任何組織都會關心在留住員工方面是否存在困難。而不誠實的企業會發現,離職率幾乎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下。研究顯示,員工不認同組織的價值觀,對工作的滿意度就低,對組織的認同度也低,更傾向於離開。因而,隨著時間的流逝,缺乏職業道德的企業往往有著較高比例的不誠實員工。 組織不誠實的合適匹配。這種“道德稀釋”也會在僱用過程前期發生。特別是,找工作的人往往會被企業的品質所吸引,認為適合自己的個性。例如,在最近的調查中,76%的調查者表示,他們對企業正直的印象會影響他們接受一份工作時的決策。此外,企業也會要求員工招聘那些與企業文化相吻合的員工進來。這些壓力所產生的不道德的期望值,排斥正直的員工。這樣,誠實性低的組織可能就會陷入自我加強的怪圈。缺乏職業道德的企業並不只是會挑選和留住同樣缺乏職業道德的員工,而且也會創造這類型的員工。正直的員工也會以不同的方式轉換為做壞事的人,這一過程往往是在同事或上司的直接要求下開始的。在做出不當行為之後,他們的價值觀和行為之間的不協調就會強烈驅使他們合理化自己的行為。隨之,這類人就會繼續做出不誠實的商業行為,試圖給自己帶來合理性的感覺。這些員工很快就會發現,在“墮落”的企業文化這個大系統中,很容易給自己找到合理的解釋與安慰。當他們合理化自己的“罪行”成為一種慣例時,員工也就慢慢接受了這種企業文化與意識。不管缺乏職業道德的員工隊伍是主要來源於離職、招聘或轉化,組織的員工主要由缺乏職業道德的人組成,肯定會帶來各種各樣的內部後果,如員工盜竊、欺騙和行為不良等。畢竟,既然員工會欺騙客戶和企業外的人,為什麼不會欺騙僱主呢?根據最新的調查,員工對企業的欺騙性行為對企業是最大的噩夢,也是員工最為普遍的做法。數據顯示,這種欺騙的數量2倍於員工對客戶的欺騙。內部欺騙的財務負擔包括員工盜竊,成本讓人難以置信。根據美國欺詐行為檢測協會的數據,美國企業每年由於內部欺騙而失去的成本高達4000億美元。幾年前,政府立法委員會發現,將近三分之一的企業由於內部盜竊而損失慘重。2003年,調查發現,將近三分之二的企業面臨內部員工欺詐的難題。這一趨勢表明,情況正變得越來越糟。例如,與5年前的數據對比,企業被盜的資產已經翻倍,報銷單的虛報濫用已經翻了3倍,員工與第三方共謀的欺詐也在上升。 為了應對這個難題,不少組織已經重新審查自身任何帶有欺詐性的政策與行為。同時,集中精力解決方向性問題,推行了大量的競標採購、客戶回應等措施。這些措施中,主要是強化內部控制,如安全措施和監督機制的強化就被擺在優先考慮的位置。但這些反制措施卻可能產生出乎預期的效果,對解決問題不只無效,反而可能會惡化。與強化監督機制直接相關的成本是讓人目瞪口呆的,另外間接成本卻是無法計算的,如工作環境的惡化導致僱主與員工之間對立性的關係,低工作效率和其他功能性失調等。 監督體制運行的結果是,員工監控與一系列心理健康問題聯繫在一起,包括較高的壓力水平、焦慮與沮喪。當感覺到組織的監控機制侵襲個人隱私時,員工更容易經受身體失調等問題。這些類型的心理與身體疾病與日益增加的曠工、工作效率下降直接相關。 員工中缺乏信任。員工經常能夠感受到監控系統和其他裝置的存在,這給他們發出的一個清晰的信號是公司並不信任他們。這種感覺最後會傷害公司內有能力的員工,在這些員工與管理層之間創造一種對抗性氣氛。此外,員工會認為,他們的正直遭受質疑是一種侮辱,這更容易離職或採取各種不合作的形式來報復,報復範圍從簡單的不支持、不配合到採取純粹的報復和怠工行為。 這種機制失調的環境源於公司簡單地將庫存物品的減少歸因於員工偷盜,正如一位管理人員描述的:“高管人員簡單地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方式是在倉庫內購買昂貴的視頻監控系統,監督員工離開崗位和出貨時的行為與過程。這種做法不會減少失盜,但對員工離職卻有非常消極的影響。” 限制性控制帶來對抗性的激烈反應。員工感覺到他們的自由遭受威脅,就會試圖擺脫這種控制性的環境。有些員工會通過糾正式和報復方式嘗試獲得授權,即通過奪得控制權來擺脫控制,或是採取故意敵對行為予以報復。從而,組織內會產生很多控制系統,有些受到刺激的員工更為頻繁地偷盜企業財產。而員工偷盜和其他不誠實的行為又會推動管理層採取更高水平的監督技術,陷入更深的惡性循環。破壞積極行為。監控的另一個潛在後果是會以非常微妙的方式破壞員工行為。特別是當員工個人被嚴密監控時,員工會認為,他們誠實的行為不是他們應該做的,而是在監控機制下被迫這樣做的。最後,他們會將自己的行為視為不是由自己的道德標準指導下所做的,而是管理層的眼睛注視下才這樣做的。當發生這種情況時,員工就會降低自己的道德標準,更傾向於瞞騙或躲避監控系統,,反過來又會驅使管理人員尋求更為有效、更昂貴的監控系統。 高估監控的影響。管理層迷信監控系統的能力。也就是說,他們會認為,維護和強化監控系統就會使被監控的員工做出組織需要的行為,這也是監控系統的重要目標。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內部監控系統在美國企業越來越普遍,儘管新系統在剛建立時管理人員的工作量劇增也如此。在這些系統使用之後,管理層會認為這些系統越來越有效,越來越重要。而一旦這些錯誤假定生成之後,就會導致大幅的費用,以組織更為龐大的監控系統。如何做一個誠實的組織?組織欺騙的各種成本(回頭客戶流失、低工作滿意度和績效、高員工離職率、員工偷盜、昂貴的監控系統和缺乏信任的工作環境)都會引發嚴重的商業問題。很多組織在解決這個問題中儘管投入了很多精力,但失敗者居多,因為他們並沒有意識到根本原因:他們自身與客戶合作的傾向及其他不道德的原則。因此,組織往往採取錯誤的方式(如在越來越昂貴的監控系統上投入資金)去控制某一個財務大出血(如來自員工的偷盜)。有效的解決方式是堅定地審視組織不誠實的行為和履行對客戶的承諾。但達成道德標準僅靠堅持貫徹相關制度或更為有效的監控系統是行不通的,因為,加強控制往往會導致更為消極的結果。因而,要想改變這一困境,必須採取自上而下的方式,高管人員現身說法,舉出合適的例子,然後制定相關制度,鼓勵員工在對待客戶、供應商和分銷商等對象時採取同樣誠實正直(如同高管人員對待員工一樣)的做法。高管人員在制定員工的激勵措施時,可結合客戶對個別員工的道德評價。此外,組織的道德聲望納入企業年度業績考核範疇進行整體評估。這些措施可以幫助企業有效提升組織的道德標準和對誠實員工的吸引力,這樣,即可避免由於組織欺騙所帶來的各種隱性成本。總之,要想建立誠實正直的企業組織體系並長期有效執行,就需要包括企業所有者、中高層管理人員在內的所有企業員工樹立這一理念並長期遵守,還要將之提升到企業核心價值觀的高度,依靠優秀的企業文化來保證與傳承。

b. 納稅籌劃不是做假賬,做假賬也不是納稅籌劃。

c. 做假賬的財務管理永遠也達不到財務管理的最高要求。財務管理的最高要求就是在參與企業戰略與策略決策時,通過對企業供產銷以及一切企業內外部經濟行為的財務預測分析為企業領導層提供有用的支持。而這種全盤財務分析預測必須建立在真實合理的基礎之上。做假賬特別是嚴重的做假賬必然嚴重打亂這種財務管理整個體系,或使其更加複雜化、難度化,更加容易出錯,更容易提供出錯誤的財務信息給企業決策帶來危害。

d. 做假賬只是為了企業眼前利益,從長期發展眼光看,必然給企業與企業家將來的生存與穩健發展帶來危害。因為財務做假曾經排名美國500強第7名的企業巨人安然公司一夜之間轟然倒塌,相關企業負責人或自殺或被捕。提供諮詢與審計業務的世界5大之一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因此也被迫分拆解散。國內這樣的例子也不勝枚舉。如創維的黃宏生、科龍的顧稚軍、愛多的胡志標、健力寶的張海等人。隨著法制與市場經濟的逐漸健全完善,會有越來越多不規範企業特別是想快速發展的死於此。

e. 做假賬的財務不可能發揮出全部能力,更不用說他的潛能與進步能力。沒有一個財務天生就喜歡做假賬。財務做假賬只有兩種可能:或者為了保住飯碗被迫,或者是為了通過做假賬獲得領導的一些額外利益。為保住工作崗位而被迫做假賬的財務只是被動違心的應付領導指示,永遠不要指望財務會充滿激情與積極性的投入到財務管理以及企業管理決策之中去,能按時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不頻繁出錯就很好了,也就是說這時的財務只是履行財務記賬、報稅等基礎程序性低級工作,而不是更高層次的財務管理工作。從馬斯洛需求學說來分析:企業對做假賬的財務只滿足了生存的最低級需要,更高層次的安全需要、工作社交需要、被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都沒有滿足。所以從人類本性來說這時的財務也就是為了飯碗應付工作而已。企業也不要指望這樣的財務會對企業忠誠。只要有滿足他們不做假賬少做假賬的企業他們會很快離開原企業。對這部分財務來說,薪酬福利待遇不是最重要因素,長遠發展希望與幹真事的願望被滿足才是最重要的。對另一部分想通過做假賬獲得領導一些額外利益的財務來說,這樣唯利是圖、善於做假與投機鑽營的財務企業敢長期信任並使用嗎?他可以長期習慣性的對下對外隱瞞欺騙,說不定哪一天就會對上級領導做出這樣的事情來。況且這樣的財務真正的工作能力一般也不會很高。

f. 對那些通過以前學習、培訓、考試掌握了系統財務理論並有豐富財務實踐經驗的人來說,最難的不是財務管理中正常的工作。雖然每個行業、每個企業財務工作要求與遇到的實際問題都有不一樣的地方,但只要財務掌握了財務整體理論的系統論與方法論,結合實際工作經驗,並通過進一步有針對性學習,一般都會在很短時間內熟悉並勝任相關工作。對財務人來說最難的往往是做假賬。因為做假賬是逆向思維、倒著走路,對習慣於正向思維的財務來說很頭疼,一件假賬耗費的精力時間會幾倍甚至更多於做真帳。再說假的就是假的,永遠也不可能天衣無縫,變成真的。做假賬對財務人最大的危害在於打亂了他的價值觀與財務體系的整體思維方式,並嚴重打擊了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

g. 現在很多企業領導都在感慨:找不到合適的符合要求的財務管理人員、財務部門人員流動頻繁、企業在資金方面與發展過程中遇到了太多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有沒有靜下心來想一想:是否有假賬因素原因呢?是否因做假賬贏得“短期利益”而習慣性的冒進才帶來的發展過程中的不應有問題呢?

h. 財務管理的規範與否也是企業誠信與系統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與企業家要想長期穩健發展成長,要想被別人尊重,要想成長為身體結實健康的巨人,而不是變成營養不良的早亡或永遠長不大的“侏儒”,就一定要重視財務管理的規範問題。中國目前的民營企業中這種財務管理不規範的現象比較多。這和初期宏觀大環境不完善以及民營企業家原始積累發展初期生存必須手段的習慣性有關。企業家只有認識到財務管理規範性的重要性,才有可能在將來發展過程中脫穎而出,中國的民營經濟也才真正有可能成為中國經濟的脊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