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加太保,年羹堯被賜死,隆科多被圈禁而死,只有他隱退得善終

雍正帝繼位之初,被流言蜚語所累,一方面要清理八爺黨、十四爺黨,一方面要對繼位的正統性加以佐證,身邊缺少忠心不二的能臣。因此,雍正任命貝勒胤禩、皇十三弟胤祥、大學士馬齊、尚書隆科多總理事務。

同加太保,年羹堯被賜死,隆科多被圈禁而死,只有他隱退得善終

雍正元年三月甲申,加隆科多、馬齊、年羹堯太保。更是封年羹堯為三等公。

提到年羹堯,就不得不提雍正朝的文字獄,因為年羹堯案就是文字獄的開始。年羹堯本為進士文官出身,但卻擁有武將的才氣,康熙朝時就被授為定西將軍、兼理川陝總督,以雍親王胤禛馬首是瞻。雍正繼位後,更是位極人臣,以撫遠大將軍的身份在川藏一帶屢立奇功,尤其在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上,至今仍被史說家所稱道。

同加太保,年羹堯被賜死,隆科多被圈禁而死,只有他隱退得善終

但盛氣凌人的年羹堯,終沒能逃過君要臣死的命運。雍正三年二月,年羹堯在上書時將成語 “朝乾夕惕”寫成了“夕惕朝乾”,致使自己深陷文字獄,終被雍正帝列出九十二條大罪賜死,比大貪官和珅都要多出七十二條罪。這或許也正應了那句,愛你有多深就會恨你多深。一點不假,看看雍正對年羹堯的愛,爾之真情朕實鑑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雍正並非諭旨,而是要與你商量,這個高度,清史上僅此一人。

年羹堯的死可以說對隆科多是一次警告,但隆科多在雍正帝繼位時所扮演的不清不楚的角色也就註定他下場不會好到哪裡去。“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時”正是這個帝王的舅舅所說,一個能夠預見的事實,帝王的舅舅不僅不好當,而且隨時做好犧牲的準備。

同加太保,年羹堯被賜死,隆科多被圈禁而死,只有他隱退得善終

舅舅隆科多集步軍統領、吏部尚書併兼管理藩院於一身,更是被雍正親定了《清聖祖實錄》和《大清會典》的總裁官,這種信任與寵信豈是一般大臣所能。但人要是走黴運,喝涼水都塞牙縫。也是在雍正三年,隆科多也沒能逃過被打擊的命運,先是兒子被懲,後是“玉牒”案連番打擊,這一下子擊發了雍正帝,直接給隆科多安了41項大罪,把他罷官免職圈禁了起來。反觀隆科多,小編倒是覺得他知道的太多了,連皇家的事你都敢插手,最為重要的是他是唯一見證了康熙遺詔之人,究竟有無把傳位十四阿哥改成第四阿哥,只有他知道了。

換言之,雍正帝想殺誰,必先讓其瘋狂,年羹堯是,隆科多亦是。

同加太保的三人,就剩下馬齊了。我們先看看馬齊的出身,馬齊,全名富察馬齊,孝賢純皇后的伯父,滿洲鑲黃旗人,其祖父、父親都是朝中位列議政大臣的狠角色,馬齊絕對是根正苗紅的官宦子弟。

同加太保,年羹堯被賜死,隆科多被圈禁而死,只有他隱退得善終

值得一說是,馬齊這個人學識非常寬廣,尤其是在康熙帝大力推行以儒學為代表的漢文化時,馬齊對漢族文化的吸收比起漢人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也正是他被多次提拔的重要原因。翻開馬齊的履歷,可以看出漢文化是他升遷的支柱,尤其是在任左都御史之後,這種變種比較明顯,所任職的基本都是文官,適合與文字打交道的職務。

作為貴族之後的馬齊,生平也並非一帆風順。站在高位的馬齊,在九子奪嫡中亦未能倖免,他與佟國維暗中勾結,再加上領侍衛內大臣阿靈阿、鄂倫岱等人積極配合,保舉了皇八子胤禩為太子。這件事很不得聖心,以馬齊為首的眾人受到康熙帝的懲處,馬齊被革去了大學士之職,如若不是康熙念其功績,勢必要將其誅殺。

在短暫平息立太子事後一年,康熙就以“舊管俄羅斯事”為由安排他復出。三年後,馬齊再任武英殿大學士。

同加太保,年羹堯被賜死,隆科多被圈禁而死,只有他隱退得善終

雍正繼位後,並未就當年立太子之事稍加追責,反而為了給馬齊寬心,先是讓其總理事務,再給了他一等輕車都尉的世職,這份恩情馬齊自是瞭然於心,辦起差事來盡心盡力。雍正五年,雍正帝總結了一下臣子的效忠程度,給了馬齊“其立心寬厚,可謂善人君子,亦人所難及也”的公正評價,這份評價雖不及允祥、張廷玉等,但顯然也不低。

雍正十三年,乾隆繼位後,已經八十四歲的馬齊上疏“引疾乞休”,這稱病隱退的手段,剛好是應了乾隆的心意,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更何況是三朝的元老,退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