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银行能否化干戈为玉帛?

上周,京东金融推出的“小金卡”经历了一番脱胎换骨,不仅会把用户余额自动转到签约发卡银行的明星余额理财产品,享受更高收益的同时,还使用户申请办卡和开通的流程极大简化,不再需要前往银行网点办理,在家就可坐等“小金卡”送上门来。


开放银行能否化干戈为玉帛?



在现在看来,随着银行和金科巨头合作日益密切,开放银行或许将成为未来几年金融领域又一热点词汇。复杂的说,是利用开放API技术实现银行与第三方之间数据共享,从而提升客户体验的平台合作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借助科技力量实现转型,和科技公司实现共赢,那么其中,双方各自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银行系加大开放力度

刚过去的2018年,被成为银行业的开放元年。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边是嗅到钱味儿的四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纷纷开始小马过河,将打造开放银行、数字化银行作为未来的目标之一。

去年,四大行中建行一马当先,在四月建立了首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股份制银行中,浦发银行在7月推出业内首个无界开放银行,如同一个小程序一样,向企业输出自己的金融能力,同时也帮助企业获得流量。就连民营系都反应过来,上海华瑞银行推出的“极限SDK”产品,将API端口嵌入合作伙伴的平台,开放了部分产品和服务。10月,湖北首家民营银行众邦银行推出了“众邦银行开放平台”,成为华中地区首家上线的开放银行平台。

虽然对于银行来说,埋头赚钱才是第一要义,不过在目前看来,狠抓科技输出,用科技发展弥补线下网点不足和客源渠道的缺点,推动业务扩张,已经成了“弯道超车”和“曲线救国”的法宝。

金科公司变身辅助者

另一边,很多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也从银行竞争者更多转向了辅助者的角色,2017年开始,BATJ分别与中、农、工、建四大行进行战略合作,金融科技领域发展出现一波高潮。

百度与农业银行共建的“金融科技联合创新实验室”正式落成一年后,农行智能掌银上线,凭借百度的“金融大脑”,在AI、大数据、金融云及区块链等底层技术支持下,用户可以通过语音交互在手机上操作,刷脸确认身份进行转账操作。

而此次京东和浦发、中信联姻推出的“小金卡2.0”版本,则是从产品端离开放银行更近了一步。作为首张“互联网基因的借记卡”,有了传统股份制银行们做护盾、不需要下载任何APP客户端,只需将钱存入银行卡的属性让部分已经不再相信互联网理财的人重新回归,有意思的是,以中信银行京东小金卡为例,用户申请激活卡片后,能够自由设定不低于1000元的银行活期存款保底余额,超出部分将自动签约中信银行的明星货基产品。

举个栗子,假如用户存入51000元后,其中的50000元将自动申购“薪金煲”,按照目前7日年化收益2.994%计算,用户将在1个月里获得约124.75元的收益。

相对于宝宝类产品和微信的理财通0.01就能理财而言,虽然其取现不需手续费,可以在ATM机直接取款的特点方便了很多人的使用。不过,1000元的门槛也将一些学生族和月光族拦在了门外。而且就中信银行提供明星余额理财产品“薪金煲”而言,本质仍然是货币基金,和支付宝的底部资产并无区别。

再对比小金卡的1.0版本,从以往只能由用户到发卡行线下网点现场申请,到可以通过京东金融App申请办理小金卡升级版。申请被受理后,发卡行会将小金卡免费邮寄到用户家中。用户持卡片及有效身份证件,到就近的一家银行营业网点激活即可。这种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减少了用户在银行排队等待的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模式仍有挑战

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共赢固然好,但仍要注意所将面临的挑战。

有业内人士认为,API技术相比此前屏幕抓取更具安全性,但并不能完全杜绝隐患,如果遭遇黑客攻击可能带来的用户数据泄露。

另外,小金卡的诞生也势必诱惑更多的银行和金科公司联合推出其他的“大金卡”、“小银卡”等,而双方的变现模式又将如何设置?这对于传统的银行和新兴的金科公司来说或许又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一点想必老大哥支付宝已经有所感悟。几年前民生银行结束和支付宝在信用卡方面的合作关系,正是因为双方盈利模式实在相差甚远,传统银行的信用卡中心收入来源主要在年费、手续费和利息费上,而支付宝的信用卡交易却是完全免费,据民生银行内部人士表示已经损失800万元的资金成本。

当然,随着开放银行体系的建立和未来进一步完善,银行将拥有更多的数据和流量入口,而这正是目前一些互联网巨头在零售金融市场中部分优势的来源,因此有理由相信,如果银行业逐渐缩小科技层面上的差距,未来在开放银行战略的引领下,银行将重新引领金融发展创新的潮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