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市面上大量的學習類書籍都是垃圾

傳經驗丨授方法丨見效果丨

智力沒有高低,全在後天努力!好的記憶方法,事半功倍!

無聊逛知乎和新華書店,看了很多大V的知乎各種類似於知心大媽的見解,發現了一個很悲哀的真相就是這些回答大多數都很淺薄,很多隻是在把國外人的觀點遷移到國內。

為什麼說市面上大量的學習類書籍都是垃圾

喝雞湯沒勺子

還有這些文章都有一個共同點,很多都在瘋狂傳輸一些自己都沒有實踐過的東西。

對此,我只能做一隻憤怒的小鳥了。

我認為沒有深入瞭解是不該直接發表遷移內容的,其次大神傳遞的信息大多數是雞湯,沒有勺子喝不到營養。

看了知乎上各種經典學習方法,怎麼連一個具體的案例也沒有。

買了一本學習方法書,從頭到尾的心靈雞湯,一個案例都找不到。

我不否認心靈雞湯的價值,但是沒勺子的雞湯毫無意義。

於是我興致沖沖去淘寶看了一下大V的書在淘寶的銷量,最高的65本,其次39。

一瞬間我釋然了,看熱鬧和真槍實彈幹仗果真不一樣。

過去的信息傳遞是強制的,你不想看也的看,因為個人沒有發聲的能力。

如今的時代是大數據信息時代,那些沒什麼頭腦的孩子喜歡什麼就通過大數據篩選給他們浪費他們的時間,就像一個慈祥的老母親,可是慈母多傻兒啊,當我們接受這各種UC,抖音傳遞給我們的個性偏好信息的時候,記得一個玄學問題:是你在玩它還是它在玩你。

未來的信息時代一定會更像一個嚴格的教練或者權威嚴父的信息時代,群: 285907006 向觀眾傳輸最有價值的內容,讓他們閱讀完信息後,能得到真正的乾貨,因為只有乾貨能改變他們的命運,而不是今天這樣大量通過數據選出對方的偏好來浪費對方的時間,進行一些低層次認知重複。

抱怨完畢,輸送乾貨的信息時代,我們得努力去打造未來的乾貨信息時代。

接觸斯科特楊的《如何高效學習》比較早,這本書為很多人提供了學習認知上的變化,可是我個人認為他的貢獻並不大,因為缺乏案例和深入的實操解析。

而知乎各種知識大神開始各種推廣傳播,各種學習方法導師也趨之若鶩,目測很多的導師是為了漲粉才寫的內容。

如果前人有偉大的學習經驗,我們可以繼承,但是絕對不可以停留和盲目。我認為此書有很多不足之處。包括我自己的書都有大量不足。

為什麼說市面上大量的學習類書籍都是垃圾

我在寫書的過程中反覆告誡自己必須大量海量案例去幫助讀者學會,誠然,我無法讓讀者辛苦去做訓練,而且我知道哪些不做記憶訓練的人最後會回答:這種記憶訓練類書都差不多,沒什麼用的。當然也有人覺得此書驚為天人,見仁見智,我不想說書有多好,但超越這個時代太多是必然。

提一下我書中的不足之處:屈服 期待——我聯想的畫面是:犯人被警察不斷用警棍毆打到對方跪地求饒屈服,進入牢房不斷搖動牢門墊腳期待有人來贖回自己。

但是我實際的表述是——犯人被警察抓住屈服(屈服)下跪了,坐牢期待讓自己找點出去搖晃門。

那麼為什麼我腦海中真實的影像和我寫書的表述是不一致的呢?

因為為了讓書更暢銷,如果讀者看書發現,記憶一句話要描述這麼多心像會覺得這本書的作者沒水平,這一切在我的意料裡。

相信很多人都覺得我有點心機了,在寫書的過程中,我覺得書不可以太難也不能太簡單,必須超越這個時代的認知,這兩點我都做到了,所以書非常暢銷。

為什麼書不能太難呢?因為對於大多數普通人而言,一定的難度又沒有導師會很容易讓他們閱讀過程中進入習得性無助狀態,一種將負面結果和自己現在做的所有事情捆綁在一起的慢性抑鬱心態。而這種狀態帶來的結果是憤怒。如果聰明的人能打破習得性無助領悟出高深的技術,就會覺得很爽,可是聰明人畢竟是少數。

為什麼說市面上大量的學習類書籍都是垃圾

鑑於對人們心態的瞭解,我將書中過難的內容刪除了,還把文字表述儘可能簡練化,但是簡練的結果會讓其中的聯想很多像小說,實際上在我腦海裡的心像並不是。

這裡我細膩介紹了我的創作過程中煎熬的討好型人格心態:怕讀者不懂,怕讀者太難,怕讀者煩,怕讀者失去信心。

接下來我通過寫書的一個要點說說斯科特楊的書《如何高效學習》這本書的的不足之處。

在這個人人盲目崇拜大神的時代,只有用心的人才會獨立思考。

為什麼斯科特樣的書我認為不那麼美好?

書中無什麼細緻的實際操作案例,如果讀者想得到更有價值內容,很簡單,作為一個國外大V他也是要報班的。

其次,斯科特楊的書中涉及到大量和記憶術有關的內容。

因為我是做記憶培訓的,所以我看書的視角和大家是不一樣的,我每天面對的是整屏幕文字的記憶,我深切的知道,一切只是改變認知的學習方法書對於學習的當事人都是收效甚微的,出去悟性極高天賦異稟的人。

上升到書對一個人提升很大的層面,一定必須當事人有及其深刻的認知改變、技巧改變、態度改變為提升前提。

比如文字的記憶,斯科特樣用一個簡易的比喻法幾頁帶過,其次是他的結構、高速公路、模型這些認知性改變模型,但這些內容實際上解決不了讀者的實際問題。

因此這樣寫出來的書本質只能成了一箇中看不中用但是又可以用來大肆圈粉的花瓶。

我不否認這是一本好書,但是在我看來只是一本認知型書罷了,改變少數聰明人,僅此而已,實事求是。

為什麼說市面上大量的學習類書籍都是垃圾

或者我們可以假設:不論一本書寫的多好,很多時候都只能停留在改變認知此地,因為沒有當事人配合去做為前提,但寫書的作者還是可以做出極限努力的改變更多稍微聰明一點的人。

斯科特楊反覆提到的比喻法如何去訓練?

必須讓讀者明白世界上很多信息是結構相似的前提下,告訴對方如何去訓練找到相似結構的能力。

那麼我是如何訓練我的學生的呢?

從單獨的詞彙開始,

比如:比較

這個詞如何用一個意思接近的動作表現出來。

比如:兩個人比較身高。

宇宙是由物質和運動構成的。

而物質的屬性是特定的,運動是千變萬化的。

要讓學生擁有比喻的能力,前提是他們對抽象詞彙自然流暢的構建運動。

比如:比較 選擇 集中 安置 確定 關閉

這些抽象詞,如果你擁有構建單獨詞彙運動的能力,就有構建整體運動的能力,而整體運動就是一個比喻。

比較電腦配件,選擇其中一個,集中安置在主機箱內,對方拿來新配件點頭確認,關閉機箱。

這只是一個裝機的比喻,類似的比喻我可以出十個,當然我覺得沒有那個必要。

只有做到實操給觀眾勺子這一步,一本學習類的書籍才稱得上好書,否則在我眼裡都是垃圾。

聰明的觀眾,應該有一些啟發了。

智慧有時候就是捅破一層窗戶紙的勇氣,大多數人缺乏的不是智力,而是勇氣,對大神的膜拜讓他們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不想做大V,我只做一個說實話的大傻逼。

為什麼說市面上大量的學習類書籍都是垃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