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张吴江图书馆借阅证与金庸有关丨尔雅斋

我的第一张吴江图书馆借阅证与金庸有关

昨晚(2018年10月30日),突然传来金庸先生过世的消息,有点不相信, 我打开官方传媒搜索。这次,查老真是离开了,而且离开的日子与两年前离开的夏梦(2016年10月30日逝)如此巧合,不禁嗟叹:一世未追到的情缘,最终金庸也算圆梦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得同月同日去。


我的第一张吴江图书馆借阅证与金庸有关丨尔雅斋


一代大师的离去让我们不舍,我们怀念大师的一生与作品, 更怀念那曾经装饰过我们的青春的江湖梦。

我是个七零后,八十年代进入学堂识字。在上世纪经历文革后的八十年代初期,文娱生活并不发达,极少人家有电视,阅读小说与听收音机是当时的普遍娱乐了。然而书籍对于我们这些尚为温饱而奔波的工薪家庭来说,是奢侈的,我记得那时父亲唯一订阅的刊物是《大众电影》,我的阅读习惯来自隔壁的徐家。


我的第一张吴江图书馆借阅证与金庸有关丨尔雅斋


徐家是吴江县城的书香世家,上辈久远的历史不清楚,当时他家父子两代皆是教书匠,也分别做到小学与中学的校长职位,家里的书籍是比平常人家多一些的。徐家最宝贝的孙儿比我小两岁,有很多很多小人书。我几乎天天都想钻隔壁去泡在那堆连环画里,因为徐家的书从不外借,只能安安静静陪着他家的小孙儿边玩边蹭读。从学前不识字,到小学开始识几个字,我俨然成了小小一条书蛀虫,开开心心翻遍隔壁的小人书,又悄溜溜囫囵吞枣地摸过不少小屁孩禁碰的大人书。由于阅读的巨大吸引力,即使感冒了咳嗽了还是不懂事地往隔壁钻,徐家的奶奶在这方面是相当警觉的,怕孙儿被传染,听到丁点咳嗽声就跑我家与大人打招呼,我老娘冲过来边揪我耳朵边抱歉,于是悻悻然被拽回去。

那时,人虽小,但阅读的欲望犹如高尔基说的“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不论到谁家去串门,总是先开口找书看。以至于父亲包东西回来的旧报纸也不放过, 一片片连广告皆一字不落。我家在中山街, 南头就是府西路。府西路上的图书馆更是我流连的地方,馆前围栏上开得烂漫的蔷薇花墙像块文学圣地印在脑海里,可馆内规定少儿不给外借书籍。


我的第一张吴江图书馆借阅证与金庸有关丨尔雅斋


后来,电视剧《霍元甲》开始播放,这是大陆引进的首部港剧,瞬间爆红。那时我家还没买电视机,老去街坊邻居家蹭看,屡遭嫌弃,毕竟人家电视摆卧室里,太多小屁孩挤在门槛边不肯走,影响休息的。86年后,《射雕英雄传》开始风靡了,《铁血丹心》的主题曲一响起,几乎万人空巷,全聚集在电视机跟前。我们这些蹭看的孩子更是被嫌弃厉害了,可怜兮兮的。我老娘咬牙买了台黑白机,正值炎炎夏夜,一根拖线板直接从窗口甩出来,电视机就摆窗外大街上,边纳凉边看剧,大大方方让所有走过路过的都能围观。门前的中山街是县城的主街,我老娘的大气让我们都跟着扬眉吐气了。之后,电视机也不稀奇了,家家户户开始添置起来,海量港剧纷沓而来。


我的第一张吴江图书馆借阅证与金庸有关丨尔雅斋


随着电视《射雕英雄传》的开播, 金庸的武侠小说也紧跟着流行起来。我眼瞅着图书馆一楼那外借书柜上一本本新书被传阅得发黄发卷,可就是没资格摸一把,经常在那儿转来转去“望洋兴叹”,那个郁闷啊。我老娘似乎是我肚中蛔虫,突发奇想,找隔壁宗家老伯伯开了个单位证明,我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居然冒充工人阶级顺利申请到了成人借阅证。图书馆里那位最凶的管理员老太太手扶眼镜,厉眼从镜框上来回审视着柜台外矮小的我及借阅证上我微笑的相片,疑惑了会儿也不言语了。忐忑中,我终于借到成人书啦。

借阅的《射雕英雄传》及后来更多的畅销书,我都迫不及待地与身边伙伴分享。前几天,我们几位同学一起去中学班主任吴淑英老师家小聚,畅想当年事,戴秀英、唐美琴与龚晴她们仍记得到中山街我家木楼里借书看的情景。那时,很多同学同我一样不务正业在课上偷看闲书,借书渠道五花八门、各显神通。我的课桌中间有条拼缝裂开着,被抠得越来越大。后来还是觉得不煞念,干脆套上课本的包书皮,光明正大摊桌面上看。当时书源实在太紧张了,好不容易借到一本是要卡着时间还的,没日没夜地传阅啊。曾经我最大的理想是抢了那位凶老太的图书管理员位置,爱看啥书就拿啥,多痛快!


我的第一张吴江图书馆借阅证与金庸有关丨尔雅斋


看了射雕,又接着神雕、倚天屠龙……一宿一宿扑在这些大部头武侠小说上,学习生涯中大把大把荒废的美好时光,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熬成近视的蹉跎岁月,现在想来仍是无悔的青春。对于文学、爱情、人生观等,沉迷在金庸的侠义世界里也多少找到点启蒙吧。

金庸是知名报人、社会活动家、历史学家,他旧学功底深厚,眼界开阔,博学又奇思,其文笔简练,文体半文言半白话,常以历史为背景,辅以野史,部分故事角色套用真实的历史人物,且融入大量古典诗词,读之优美,情节荡气回肠。他的武侠世界倾倒了数代人,与他“跌宕起伏又精彩纷呈的人生”分不开,与他“在时代的乱潮里仍秉持理性和良知” 分不开 。以解读金庸小说成名的新晋专栏作家“六神磊磊”长叹:“我再也没有后台了!”


我的第一张吴江图书馆借阅证与金庸有关丨尔雅斋


金庸的江湖里,我最喜欢的男主是黄药师——黄老邪。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五行八卦、奇门遁甲、琴棋书画,甚至农田水利、经济兵略等无所不能。他狂傲不羁、漠视礼教,却敬重忠孝、识得大节。他一生行事潇洒,对爱情却忠贞不二。金庸对黄药师的笔墨并不多,仍难掩他对老邪这个人物近乎“完美男神”的精心刻画。

我最喜欢的武侠女子是小龙女,也应是金庸小说的神来之笔,如此惊艳与超然。尤其是她与“南帝”一灯大师参禅悟道的一段话:“这些雪花落下来,多么白,多么好看。过几天太阳出来,每一片雪花都变得无影无踪。到得明年冬天,又有许许多多雪花,只不过已不是今年这些雪花罢了。”


我的第一张吴江图书馆借阅证与金庸有关丨尔雅斋


时代不同了,阅读方式也不同了,回想我的第一张吴江图书馆借阅证,来之不易,曾经多么地珍惜,再看看抽屉里静躺多时的这张最近的借阅证,默默悼念,悼念金庸先生,也悼念我们这代人的青春。


~~ 本期编辑:云巛 2018.10.31 ~~

您的每一句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