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如何擺脫當前不警惕的建築困境

我是一名建築行業的從業者,對建築行業也有很深的感情,農民工是當代建設的主流軍,全國各地的農民工兄弟就像是南水北調一樣,東北的在新疆打工,新疆的到廣東打工,四川的到內蒙,內蒙的到上海。

每年春節過後,辛苦了一年的農民工兄弟都又踏上了又一年新的征程,背起離家的行囊、帶上一年的創景、父母兒女揮別後,開始一年的勞作,中國每一座城市都有農民工忙碌的身影,無論哪個地方、哪個行業都離不開農民工辛勞的付出……

可是,農民工主要從事的建築行業並不是很警惕,從二十世紀初以來,建築業蓬勃發展,幾乎一夜之間到處高樓四起,在此期間,農民工幾乎供不應求,其工資也幾乎沒有都在上調,同時也暴露出許多關於農民工的社會問題,如討薪問題、子女入學問題、戶口問題、甚至還有春運期間的交通問題,在高峰的幾年的春運,也是農民工考驗了中國幾十年以來交通運輸的嚴重不足和交通存在的弊端;換個角度來講,也是農民工迫使中國的高鐵才能如此的迅猛發展,農民工也一定程度上帶來了社會的壓力,諸如很多城市的職能管理部門收到了考驗,暫住證就是農民工時代的產物,城市的流動人口大幅增加,最受考驗的部門首當其衝是勞動局和旗下監察大隊,雖然個人認為其工作效率是低下的,但受理量逐年上升,在農民工工資的執行方面執行力度不夠,不是勞動監察大隊去就能討回工資,這與各方面制度是有關係的,建築行業三角債的關係造成很難強制執行,好了,扯遠了,回到話題

由於當前建築行業總體進去平穩期(不是飽和),工程量在逐年減少,因此首先造成農民工就業難,以前找工作只要自己想幹到處能幹,現在至少得一小段時間的朋友介紹,其次是科技含量不斷提高的各個行業對農民工素質提出了更好的要求

所以在當下建築行業不警惕的情況下,農民工要能適應新的社會環境和工作環境,加上自身學習,參加業務培訓,提升自我素質,總得來說,近幾年有好多社會職能的好轉,像農民工的異地子女入學問題,強制社會保險、醫療工傷保險、討薪政策執行等都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再加上網絡時代使得農民工在異地更為方便,視頻溝通、網絡直播、異地匯款,駕照審車、異地辦理各種證件、快捷的交通等都給農民工異地打工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便利

【農民工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