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有人去世的時候,總是要放煙花?這個新風俗合理嗎

為什麼農村有人去世的時候,總是要放煙花?這個新風俗合理嗎

常言道: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不管你是王侯將相還是平民百姓,終將走到生命的盡頭,躺入那七尺的小匣子,進入黃土中,跟大自然融為一體……不過卻沒有幾個人能把生死看淡,人在面對死亡的是都非常恐懼,親人去世後家屬也都是悲痛欲絕、難以釋懷,總之,死亡對於死者和家屬來說都是一件很悲傷的事!

為什麼農村有人去世的時候,總是要放煙花?這個新風俗合理嗎

但是人死不能復生,再悲傷也沒有用,家屬要做的就是給死者穿好衣服,準備好壽材,找一處風水寶地,舉行一個隆重的葬禮,讓他們早點入土為安……

為什麼農村有人去世的時候,總是要放煙花?這個新風俗合理嗎

以前農村的葬禮隆重而簡單,都是燒紙、放鞭炮,再請嗩吶班子過來吹奏兩三天的哀曲。嗩吶的曲調響亮而低沉,如泣如訴,常常讓旁聽者都忍不住悲傷流淚……不過現在跟以前不太一樣了,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葬禮上又增加了兩個新項目——放煙花和唱歌。

為什麼農村有人去世的時候,總是要放煙花?這個新風俗合理嗎

煙花自古以來就是喜慶的東西,人們只有在過年或者其他盛大節日的時候才會燃放,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人開始在葬禮上燃放煙花,然後人們紛紛效仿,這種行為迅速在農村普及,現在幾乎已經成了固定的風俗!本來是喜慶的東西,現在卻用在了悲傷的葬禮上,這真的合適嗎?

為什麼農村有人去世的時候,總是要放煙花?這個新風俗合理嗎

除此之外,煙花的聲音大,時間長,會對附近居民造成很大的影響,人們都是敢怒不敢言……以前只燃放鞭炮的時候,鞭炮聲音不是特別大,時間也短,人們都能接受,但是現在的煙花,聲音大得像打雷,並且一響就是半個多小時,導致大人無法正常工作休息,小孩嚇得哇哇哭!這真的好嗎?

為什麼農村有人去世的時候,總是要放煙花?這個新風俗合理嗎

再來說說唱歌,如果唱點悲傷的戲曲還說得過去,但是現在的歌唱團真是什麼都唱,什麼瀟灑走一回、什麼老鼠愛大米,就差沒唱“今天是個好日子”了!本來很悲傷的事,搞得有點不倫不類……

為什麼農村有人去世的時候,總是要放煙花?這個新風俗合理嗎

對於農村葬禮上的新風俗你有什麼看法呢?你認為葬禮上放煙花合適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