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过《小兵张嘎》和《小花》的北京电影制片厂,还有哪些经典?

北京电影制片厂和长春电影制片厂一样,都是曾经最主要的国有电影制片厂之一。那么北影厂有哪些辉煌历史呢?


贡献过《小兵张嘎》和《小花》的北京电影制片厂,还有哪些经典?


北影厂解放前就成立,后来和长影厂一样被人民接收。它的厂标和长影厂一样,也是工农兵,后面要介绍的上影厂等国有电影厂最初的厂标都差不多。

如果说长影厂的传统是红色基因,拍摄了大量革命战争题材电影,那么北影厂的传统就是改编文学名著。

在建国以后,北影厂主要拍摄的电影就是将鲁迅、茅盾等作家的经典小说改编成电影。比如《祝福》、《林家铺子》、《青春之歌》、《革命家庭》、《风暴》、《红旗谱》等。

当然革命题材的电影也是必须要拍的,北影厂60年代拍摄最著名的电影要属《小兵张嘎》。不过北影厂的革命题材电影和长影厂拍摄电影风格明显不同,像《小兵张嘎》这样虽然也是讲述革命战争,但是不像长影厂电影那么宏大,而是更有生活气息。


贡献过《小兵张嘎》和《小花》的北京电影制片厂,还有哪些经典?


在文革结束以后,北影厂继续延续了改编文学名著的传统,所以大家都说北影打的是文化牌,讲究的是书卷气。80年代北影厂又陆续把鲁迅的《伤逝》,老舍的《骆驼祥子》、沈从文的《边城》,老舍的《茶馆》等名著搬上了大银幕。


贡献过《小兵张嘎》和《小花》的北京电影制片厂,还有哪些经典?


这些电影都有同名话剧,也是北京人艺的招牌。北影厂之所以一直致力于这些文学名著的影视化改编,和其位于首都文化中心的氛围有很大关系。

北影厂不仅大力支持文学名著改编电影,四大名著拍摄电视剧北影厂也有参与。所以北影厂的书卷气真的是8大电影厂里面最多的。

这种文化气息让北影厂拍摄的革命题材电影也与众不同。

1979年北影厂拍摄了刘晓庆的成名作《小花》,这部集结了唐国强和刘晓庆、陈冲还有葛优老爹葛存壮的经典电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电影中用了一些新的创作手法,比如跳脱的镜头和意识流的表现技巧,让观众也感觉耳目一新。


贡献过《小兵张嘎》和《小花》的北京电影制片厂,还有哪些经典?


北影厂不仅在电影技法上具有探索精神,在商业片的探索方面也不甘人后。1981年北影厂拍摄了刘晓庆主演电影《神秘的大佛》,将悬疑元素引入电影,引发观影热潮。据说这是80年代初观影人次最多的电影,仅次于后来的《少林寺》。


贡献过《小兵张嘎》和《小花》的北京电影制片厂,还有哪些经典?


​所以,和长影厂的辉煌是17年不同,北影厂的辉煌是在80年代。

除了自身出品了一系列优秀影片,北影厂也和国外以及香港电影公司合作拍摄了一批经典。比如著名电影《末代皇帝》在拍摄过程中得到了北影的大力协助,当地演员,故宫内的拍摄等都是北影厂协助解决,可以说没有北影厂的参与,这部经典电影无法诞生。

由于内地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廉价的劳动力这些优厚条件,90年代以后大批香港电影公司也到内地合作拍片。北影厂在这波热潮中参与了大量合拍片,最著名的是李连杰一系列电影,这也是因为李连杰本身就是北京人。

李连杰的方世玉系列、黄飞鸿系列电影有大量外景都在内地取景,这些都有北影厂参与。其中北影厂介入最广的电影当算是《给爸爸的信》。


贡献过《小兵张嘎》和《小花》的北京电影制片厂,还有哪些经典?


这部电影大部分故事都发生在90年代北京胡同,原汁原味展现了当年北京市井生活。很多观众应该感觉格外亲切。


贡献过《小兵张嘎》和《小花》的北京电影制片厂,还有哪些经典?


除了和香港电影公司合拍,90年代后期北影厂也出借电影拍摄资格。这是因为当年很多民营电影公司没有拍电影的资格,而国有电影厂每年又有上级规定的拍摄计划,但是它又没有钱,所以和民营公司合作,等于是出借牌照。

著名的贺岁片鼻祖《甲方乙方》就是冯小刚借助北影厂拍摄出来。

但是在90年代以后,北影厂和其它国有电影厂都陷入困境,再之后北影厂改制,成为中影集团旗下厂标,代表中影集团投资拍摄各类电影。想必很多观众在如今很多大片里面都看到过中影集团这个厂标,依然保留了北影厂经典的工农兵logo。


贡献过《小兵张嘎》和《小花》的北京电影制片厂,还有哪些经典?


但这已经和曾经的北影厂相去甚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