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库老故事」辽代北府宰相有6位出自法库

【法库老故事】辽代北府宰相有6位出自法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法库老故事」辽代北府宰相有6位出自法库


沈阳法库,被誉为“大辽福地,宰相故里”,在辽王朝长达二百多年的统治中,究竟有多少位宰相?他们来自哪个家族?任职于何朝代?下面,我们就《辽史》等相关资料,梳理一下这个问题。

根据《辽史》等文献和辽墓出土的资料及考古专家的研究成果表明,法库地区在辽代是萧氏后族的领地和分支家庭分地的一部分。按叶茂台圣迹山16号辽墓萧义墓志铭和柏家沟镇前山村蝴蝶山萧袍鲁墓志铭及冯永谦研究员等专家对渭州(叶茂台镇西二台子古城址)、辽原州(包家屯镇南土城子古城址)、辽福州(包家屯镇三合城古城址)等20多座州城的考据,居住在法库境内的辽萧氏后族,主要有两大支系。一是国舅小翁帐,即淳钦皇后述律平同母异父兄萧敌鲁家族的后人;二是国舅少父房,即淳钦皇后述律平弟肖阿古只家族的后人。

萧敌鲁和肖阿古只同属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时期北府宰相和开国功臣,著名军事将领。在辽太祖称汗、平叛、攻城略地、统一诸部、建立契丹(辽)王朝的历次征战中,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才华,睿智英勇,忠贞果敢、不畏强敌、骁勇善战,为契丹(辽)国的开创,立下赫赫战功,被辽太祖视为左膀右臂,喻为“手”和“耳”。因其功勋卓著,萧敌鲁于太祖四年秋(公元910年)出任辽北府宰相,“后族为相自始开始”。辽北府宰相一职,便基本被萧氏后族所包揽,其中,出自国舅少父房、小翁帐家族的不胜枚举。

总览《契丹国志》《辽史》(标点本、脱脱本)中所记载的萧氏辽北府宰相,前前后后加起来有40多位,但经仔细核对,发现有的名字虽不同,但实则是同一个人,排除这一因素,粗略统算,还有32位(不含二度为相者)。按任职先后,分别为:萧辖剌(实鲁)、萧敌鲁、肖阿古只、萧霞的、萧塔剌葛、萧哈里(瓈)、萧干(斡)、萧思温、萧继远(先)、萧排押、萧孝穆、萧浞卜(绍业)、萧孝先、萧朴(普古)、萧孝忠(孝惠)、萧惠、萧革(格)、萧阿剌(知足)、萧孝友(辰赉)、萧塔列葛、萧虚烈(实剌)、萧阿速、萧乌尔古纳(兀古匿)、萧九哥(玖格)、萧术者(珠展)、萧余里也、萧挞不也、萧袍鲁(里)、萧兀纳、萧义(常哥)、萧乙薛、萧德恭。

上述辽北府宰相中,属于萧敌鲁族系,亦即小翁帐的4位:萧敌鲁、萧斡、萧袍鲁、萧义;属于肖阿古只族系,亦即少父房的15位:肖阿古只、萧排押、萧孝穆、萧孝先、萧朴(普古)、萧孝忠(孝惠)、萧惠、萧阿剌(知足)、萧孝友(辰赉)、萧虚烈(实剌)、萧阿速、萧乌尔古纳(兀古匿)、萧术者(珠展)、萧乙薛、萧德恭。

按辽后族在各自封地、分地上建立头下军州私人故里的“分地而居、合族而处”规制,每一族系近亲的分地都应相距不远。这一点,从辽福州驸马都尉萧排押分地,辽原州萧排押弟弟萧恒德分地,辽渭州萧恒德儿子萧匹敌分地的相邻关系上,已经得到证实。

法库境内22座辽代古城址,目前有6座名有所属,众多州城足以说明还有很多未被考证的宰相大臣、王公贵族等居住在这里。萧袍鲁墓志记载:“自遥辇氏建国已还,洎太祖开国而下,文武奕代,将相盈门”。又载:“以大安六年三月十九日,归葬祺州娘子庄,从合祔也。”这说明法库当是萧袍鲁先世居地,因而他死后归葬故里。萧义墓志所记,“其先迪烈宁,太祖姑表弟,应天皇后之长兄也。”迪烈宁,亦萧敌鲁。“……葬于辽川之右,圣迹山阳,祔先茔也。”先茔,即祖坟。《辽史▪太祖纪上》记载:“以后兄萧敌鲁为北府宰相,后族为相自此始”。。如是断言,200多年的大辽国时期,法库作为故里,萧氏后族将相盈门,代代辈出不知有多少宰相大臣、皇族贵戚从这里走出,逝后又归葬故里。

辽北宰相中,至少有6位出自法库。其中,属于萧敌鲁、萧阿古只两支族系的至少有5位;另一位是宰相韩德让。

据冯永谦研究员所考证的四家子古城址,为辽代“宗州”。《辽史▪地理志》二载:“宗州,耶律隆运以所俘汉民置。圣宗立为州,隶文忠王府。王薨,属提辖司。”耶律隆运,本名韩德让,以功赐国姓,统和十二年(公元994年),为北府宰相,旋为总理北南院的大丞相。


「法库老故事」辽代北府宰相有6位出自法库


出自法库的6位辽代宰相生平事迹简介如下:

萧排押

萧排押,又名萧巴雅尔、曷宁、韩隐(宁)。生年不详,卒于太平三年1023年)。辽圣宗朝北府宰相,兰陵郡王,进豳(bin)王。国舅少父房萧阿古只的四世孙,辽代著名将领、太师萧挞凛(览)之子。统和七年(公元989年)娶魏国长公主(景宗儿女长寿女,睿智皇后萧绰生),拜驸马都尉,加同政事门下平章事。利用南征所俘汉民建私人头下州城“福州”(今法库包家屯镇三合成村古城址)。

萧排押,为人机智果敢,多谋略,善骑射。讨阻卜、攻宋、征高丽……。几经战阵,屡建战功。统和初,为左皮室详稳,讨伐阻卜,初次临阵,斩获丰厚,建立功勋。统和四年(公元986年),破宋兵于望都(今河北望都县,保定市西南)。复又攻克山西诸州县,改南京(今北京市)统军使。十三年(公元995年),任北、南院宣徽使。据实条陈时政得失及赋役法,深得皇上嘉赏,多被采纳。十五年(公元997年),加政事令,迁东京(今辽宁省辽阳市)留守。二十二年(公元1004年),又攻宋,父亲萧挞凛死后,专任南面事。达成与宋议和,为北府宰相。二十八年(公元1010年),率军以偏师合攻高丽(今朝鲜),攻克开城(今朝鲜开城),封兰陵郡王。圣宗开泰七年(公元1018年),又率兵攻高丽,兵败免官。太平三年(公元1023年),复封豳王,不久病逝。


「法库老故事」辽代北府宰相有6位出自法库


韩德让

韩德让,赐名耶律隆运。生于会同四年(公元941年),卒于统和二十九年(公元1011年)。圣宗朝北府宰相,初封楚王、徙晋王,谥文中王。西南面招讨使韩匡嗣之子。统和十九年(公元1001年)赐名德昌;统和二十二年(公元1004年),赐姓耶律;统和二十八年(公元1010年),赐名隆运。

自幼受家庭影响和父辈熏陶,智略过人,深明治国道理。景宗朝,以谦恭勤政闻名,任东京奉官,补枢密院通事,转上京皇城使,遥授彰德军节度使。代父为上京留守,权知上京事,成为一方权臣。乾亨元年(979)七月,代父守南京。九月,宋军攻打南京,韩德让临危不惧,登城指挥守军抵御15昼夜,待援兵赶到,内外夹击,大败宋兵于高梁河(约在今北京外城一带),史称“高梁河之役”。韩德让因功授辽兴军节度使。乾亨四年(公元982年),迁升南院枢密使,成为汉臣中权势最大者。

是年秋,辽景宗病危,德让与耶律斜轸俱受顾命大臣。他与承天皇后萧绰密议,随机应变,剥夺了觊觎皇位的各路诸侯兵权,立12岁的梁王隆绪为皇帝,是为辽圣宗,尊圣宗生母萧绰为皇太后,摄国政。韩德让以拥立功总理宿卫事,参决朝政。

统和元年(983),加封韩德让开府仪同三司,兼政事令。统和四年(公元986年),宋将曹彬、米信率十万大军犯辽,韩德让伴驾随萧太后御敌,凯旋,加守司空,封楚国公。还朝后,与北府宰相室昉共执国政。韩德让在萧太后支持下,团结契丹贵族和汉族中有治国才略之人,实施选官任贤,不分藩汉,考核官吏;确立科举制度;清理辽世宗以来的滞狱;减免遭受战争、自然灾害灾民的赋役等改革措施,使辽代中期出现了兴旺繁荣局面。六年(公元988年),率师伐宋、围沙堆,宋军乘夜来袭,隆运严阵以待,偷袭不成败走,封楚王。统和十二年(公元994年),代为北府宰相,仍领枢密使,兼修国史,赐兴化功臣,加守太保、兼政事令。统和二十二年(公元1004年)九月,韩德让从萧太后南下攻宋,参与订立了“澶渊之盟”,师还,徙晋王,赐姓耶律,取消奴隶身份官至大丞相,总知南北院枢密使府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成为契丹贵族。后辽圣宗赐名耶律隆运,圣宗对其“至父事之”,赐铁券几杖,入朝不拜,上殿不趋,左右特置护卫百人。

统和二十九年(公元1011年)正月,韩德让从圣宗伐高丽,还师后,病逝于军中。享年71岁。赠尚书令,谥“文忠”,并为之举行国葬,墓室葬在萧绰陵的旁侧。

韩德让一生无子嗣,为此朝廷为其作出特殊规定,皇室每一代都贡献一位亲王作为韩德让的后嗣。第一位后嗣是圣宗儿子耶律宗业;又无子,清宁三年(公元1057年),以魏王贴不(宗范)子耶鲁为嗣;天祚朝,以皇子敖卢斡继之。


「法库老故事」辽代北府宰相有6位出自法库


萧惠

萧惠,字伯仁,又作贯宁、管宁,小字脱古思,生于统和元年(公元983年),卒于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兴宗朝北府宰相。国舅少父房阿古只五世孙,萧排押侄儿。兴宗十七年(公元1048年),尚兴宗姐秦晋国长公主,拜驸马都尉。封郑王、徙赵王、更齐王、进韩王、终魏国王。

初为国舅详稳。统和二十八年(1010),随圣宗攻高丽,破高丽军于奴古达北岭,攻开京(今朝鲜开城),以军律整肃闻名,授契丹行宫都部署。开泰二年(1013),改南京统军使。六年(1017),为右夷离毕(契丹官名,掌刑狱),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东京留守事,寻改西北路招讨使,封魏国公。太平六年(1026),奉命西征甘州回鹘。与阻卜军战于可敦城(今蒙古哈达桑东)西南,失利。七年,任南京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六月,奉命再讨阻卜。十年(1030)十一月,迁南京统军使。兴宗即位,知兴中府,历顺义军节度、东京留守、西南面招讨使、检校太师,兼侍中,封郑王。重熙六年(1037)五月,复为契丹行宫都部署,加守太师,徙赵王。十一月,拜南院枢密使,更齐王。力促兴宗南下伐宋,与太弟率师压宋境,追宋岁增银十万两、绢十万匹,罢兵维持和议。以功进韩王。十二年(1043)正月,兼北府宰相,同知元帅府事。十月,为北院枢密使。十三年九月,为先锋从兴宗征西夏,败夏军于贺兰山北,继为西夏军败,议和。十七年(1048),尚兴宗姐秦晋国长公主,拜驸马都尉。次年,再征西夏,先败后胜。翌年五月,西夏请降称臣。十九年(1050)十二月,告老,封魏国王。道宗清宁二年(1056)卒,遗命家人薄葬。

萧乌尔古纳

萧乌尔古纳,又名兀古匿,生年不详,约在统和中后期,约卒于太康初年(公元1075年)。道宗朝北府宰相。国舅少父房魏国王萧惠次子。

萧乌尔古纳出生于国舅世家,父贵子荣,从小便跟随父亲和祖父在军队中磨砺,熟悉军事。重熙年间,随父兄出兵西夏、征高丽,几次征伐,建有功业,升任北院大王,迁契丹行宫都部署。咸雍三年(公元1067年),出任北府宰相。

萧乌尔古纳子早亡,孙子萧蒲离不打小便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祖孙俩的感情特别深厚。蒲离不13岁那年,乌尔古纳病故。爷爷的突然离世,使蒲离不一下子没有了依靠。无情的打击,让蒲离不更早的成熟起来,变得更为坚强,更为懂事。他立志要靠自己的力量谋取生活,自食其力。于是,他奋发读书,自强不息,诗文书画,无不精通。乾统间,皇上招他入朝为官,他辞而不就,常与亲朋好友游猎于山水间。晚年,谢绝人事,隐居抹古山中,过着神仙般的生活。最后,无疾而逝。


「法库老故事」辽代北府宰相有6位出自法库


萧袍鲁

萧袍鲁, 又名萧袍里、萧伯里。生于辽圣宗开泰七年(公元1018年),卒于大安五年(公元1089年)。辽道宗朝北府宰相。为萧敌鲁四世孙,曾祖父萧割辇(萧敌鲁),祖父萧解里,很有才学。父亲萧奥干,任过遥辇克。萧袍鲁的大夫人为橫帐节度使耶律曷卢女,早亡。继室二夫人,是北大王帐静江节度使耶律辰家奴女,亦早亡。三夫人为二夫人妹妹,也先于萧袍鲁过世。萧袍鲁有二子、二女。长子萧达烈,北面护卫;次子萧俞都姑。大女儿渤鲁里,嫁给遥辇耶律猪儿;二女儿移信,嫁给北面护卫耶律王七。孙子五人,长为萧延口,次为萧和尚,三为萧鸟夺刺,四为萧割只哥,五为萧落姑。孙女二,长为萧特里得,次为萧鸟者。

萧袍鲁青年时代就有远大抱负,常谈管(仲)、乐(毅)之才,孔明之谋,倍受辽兴宗赏识,不到20岁便担任皇宫卫士。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任殿中司指挥,在随兴宗同西夏的战斗中,虽然辽军失利,但萧袍鲁率领的家兵和殿中司一行兵马,却连挫敌锐,长居在先,充分显示了他的卓越军事才能,因功授本府上使。被誉为“第一个打败西夏王李元昊大将军”。之后,不断得到提拔重用,先后历任左金吾祥稳、松山州刺史、归州观察使、遥领静江军节度使和匡义、彰圣、开远、临海等军节度使。“威名治迹,所至有称”。萧袍鲁每到一地都受到军士和老百姓的欢迎。道宗清宁九年(公元1063年)任汤河女直详稳、授太子太傅。大安元年(公元1085年)十一月,拜北府宰相。大安五年(公元1089年)因病死于跟随皇帝出游的行帐,享年72岁。病逝后,皇帝为之辍朝,诏赠潞州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元1090年3月19日,归葬祺州娘子庄(今法库县柏家沟前山村北蝴蝶山)。


「法库老故事」辽代北府宰相有6位出自法库


萧义

萧义,字子常,又名常哥、常格,生于辽兴宗重熙八年(公元1039年),卒于天庆元年(公元1111年)。辽朝天祚帝时期北府宰相。萧义是辽太祖时首任宰相萧敌鲁的后人,和萧干同属一支。其祖父萧恭,在辽圣宗时,被丞相韩德让举荐为林牙(文秘),后升至夷离毕、平章事等官职。父亲萧实老(宗石),才德兼备,英年早逝,死后赠中书令。母亲陈国太夫人耶律氏,北府王室迁之姊,生萧义弟兄三人,萧义为弟。长兄萧重,燕国右宣徽使,保信军节度使;二哥萧辅,东京四军兵马都指挥使。夫人耶律氏,大王耶律团宁之女,封陈国夫人,生有一子三女。子萧冲之,燕国王初诞,拜左奉宸,繇牌印班入仕,为州刺史,娶南王帐大王仲达之孙,南王永孚即其从叔父。长女出家为尼;次女即天祚帝德妃;第三女嫁予皇家宗室南面丞旨耶律圭。有孙子三人,孙女二人。

萧义少年老成,魁武寡言,不善言辞,持重有恒,有志向有抱负,道宗时任扈从巡狩,三十岁时被任用为祗侯郎君,至此,步入仕途之路。道宗咸雍年间,任扈从巡守。大安元年(公元1085年),升任本族将军。大安七年(公元1095年),任南女真都监,又授东京四军副都指挥使。寿昌二年(公元1096年),次女师姑入宫,授封为德妃,即耶律延禧的王妃。又任永兴宫使、南院宣微使、汉人行宫都部署等要职。乾统元年(公元1101年)为国舅详稳,加太子太师。乾统二年(公元1102年),授萧义为辽兴军节度使。乾统五年(公元1105年),辽天祚皇帝拜萧义为北府宰相,掌佐理军国之大政,总理兵、刑、吏、户、工、礼各事。任北府宰相仅3个月,就促成辽与西夏的联姻,以天祚皇帝的族女南仙册封为成安公主,下嫁西夏国王李乾顺为妃,从此达成了与西夏的合好。乾统六年(公元1106年),加兼侍中陈国公。天庆元年(公元1111年)辞政,加守太傅兼中书令,赠号崇仁全德功臣。辞政后回归故里,同年农历11月18日,病死在家中,终年73岁。1112年农历3月13日葬于辽河右岸,圣迹山祖茔,即今法库县叶茂台镇西山之南坡。

附:法库6位辽代宰相简介一览表


「法库老故事」辽代北府宰相有6位出自法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