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年傳統文化精粹,號稱“生命的蝴蝶”

如果您還沒關注我,請點擊關注!小驢Tommy是一名歷史初級愛好者,堅持原創,堅持每天更新,為您挖掘歷史上有趣有意義的故事!本篇全文共

1564 字,閱讀需 3-4 分鐘。

當您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小編衷心的祝福您:冬至快樂!忙忙碌碌一整年了,各位辛苦了!今天是冬至日,不要忘記犒勞自己一下,百忙之中抽空吃頓餃子,祝您闔家歡樂,工作順心!在今天這個特殊的節日裡,我們的主題肯定是圍繞“冬至”進行的,之前我們寫過一篇《不看不知道,張仲景對後人的影響這麼大!》​,在這篇文章裡,就有提過“餃子”源遠流長的歷史,以及冬至吃餃子這一習俗的起源。那我們今天換一個角度,在小編的家鄉除了冬至吃餃子,還有一項特別有意思的活動,那就是踢毽子!

兩千年傳統文化精粹,號稱“生命的蝴蝶”

民俗

說起“毽子”這個小玩具,咱們是打小就認識,但是寫這篇文章之前,小編都沒有想到毽子的歷史竟有兩千年之長!因為好玩有趣而且強身健體,毽子更是被古人尊稱“生命的蝴蝶”。民國時候在齊魯大地上發掘了一處東漢時期的古墓,出土的一批文物裡,有一副畫像就描繪著有八個人圍在一起踢毽子的場景,畫中人物神態各異,動作優美。網傳毽子是發源於漢朝時期的,那通過這副畫像,我們可以推斷毽子在東漢時期就已經如此普及了,說明毽子的發源時期還要向前提啊,很有可能毽子在東漢之前就出現了!

兩千年傳統文化精粹,號稱“生命的蝴蝶”

唐朝時期古書籍《高僧傳》第二集卷十九中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有一位叫跋陀的僧人云遊四海,在古都洛陽經過的時候,看到一個小孩子在高高的牆頭上踢毽子,別人都是在身前踢,他卻能嫻熟的在身後用腳掌踢,而且連續踢了五百多個。小孩在窄窄的牆頭上踢毽子不僅需要很強的平衡能力,還需要很集中的注意力,毫無疑問體能和技術也都需要上乘的水平才可以達到。跋陀被這一幕深深的吸引了,就收了這孩子為徒弟帶去了嵩山少林寺,取法名為“慧光”。

兩千年傳統文化精粹,號稱“生命的蝴蝶”

小編一開始以為古書記載的只是一個民間傳說,仔細查閱資料發現歷史上慧光還真有其人,他和跋陀大師對少林寺最大的貢獻就是翻譯並編寫了很多釋迦牟尼箴言的註釋。也因為慧光和尚進少林寺之前就身懷絕技,所以他參與編著的很多佛教經典與現在的少林武術極有淵源!我們又深挖了一下,發現在《唐文拾遺》中也有對慧光和尚的記載,說是後梁乾化三年即公元913年的三月,慧光和尚建了一座禪院,五年以後即918年,慧光和尚圓寂,焚燒後得到感應舍利!“京都人眾皆頂謁”當時的京都是洛陽,慧光和尚體內取出舍利後洛陽人都四處奔告,同年的十月八日禮葬在禪院內,院主行堅和尚把這一事蹟刻在了壁牆上。我們順藤摸瓜發現記錄此事的行堅和尚也是個很有故事的人,當然跟本篇文章無關了,如果以後有機會,我們再去聊聊行堅和尚的故事。

兩千年傳統文化精粹,號稱“生命的蝴蝶”

到了明清時期,關於踢毽子的史料更是多如牛毛,《帝京歲時紀勝》、《北京民間風俗百圖》《清代北京竹枝詞》《燕京歲時記》等等啊,我們看《日下新謳》裡有一首詩這麼寫道:

“楊柳抽青復隕黃,兒童鎮日聚如狂。

空鐘放罷寒冬近,又見圍喧踢毽場。”

這詩說的什麼呢,就是每到楊柳凋零天氣寒冷的時候,大約就是在冬至這天附近啊,人們成群結伴在街上,圍在一起踢毽子,五顏六色的雞毛毽子漫天飛舞,煞是好看啊!而在《帝京歲時紀勝》中有一段童謠,據說流傳至今啊,直到現在一部分北京的老人們還會唱這首童謠,“楊柳青,放空鐘。楊柳活,抽陀羅。楊柳發,打尜尜。楊柳死,踢毽子。”講述的就是民間風俗中人們踢毽子的場景。

兩千年傳統文化精粹,號稱“生命的蝴蝶”

時間來到我們當代, 1984年前國家體委發佈了“毽球競賽規則”,這個標誌性的事件再一次狠狠地推動了毽子的發展,踢毽子這個民間活動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從民間雜技雜耍走到了競技運動的比賽場;2009年5月發明的“中國競技毽”按照奧運精神和競賽理論設計了比賽,成為踢毽子比賽的突破性創新,2010年3月,洋洋灑灑十萬字的“中國競技毽競賽規則”出版,終於讓落滿歷史塵埃的毽子再次綻放光芒!

毽子這個古老、有趣、老少皆宜的玩具,不僅在冬至日派上了用場,更是喊足了口號“中國競技毽,奧運會上見”!各位看官,今天冬至了,吃完了餃子不妨攜全家出來鍛鍊鍛鍊啊,生命在於運動,“生命的蝴蝶”再向您招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