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非遗+扶贫”项目 助力织娘增收

传统手工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都在慢慢消逝。然而,在龙州金龙镇双蒙村板池屯,编织壮锦的手工技艺不但没有消失,而是在慢慢发展壮大,许多家庭通过编织壮锦,一方面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方面又增加村民收入,很多家庭因此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2018年12月27日,龙州县金龙镇壮锦记忆传承人研培班在板池屯举行,40多名织娘正在中国壮锦工艺大师谭湘光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编织优美的图案、先进的编织技艺,这些织娘们年纪大的有70岁,小的也有20多岁。

据介绍,织壮锦在板池屯有着上百年的历史,这些年,为保护和传承板池屯织壮锦的传统,当地政府帮助其成功申报并成功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通过传承人传帮带形式,吸引更多的织娘们加入织壮锦行列。2016年开始,广西金壮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还进驻板池屯,与织娘们合作,通过公司负责设计壮锦图案,提供原材料,再由织娘们负责为公司编织壮锦,按件计酬,最后成品统一销售,两年下来,织娘们收入多的年达7000元,少的也有1000元左右,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目的。

据了解,板池屯这45户织娘中有18户属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两年来利用空闲时间编织壮锦增加收入,全部实现脱贫。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长吴伟峰告诉记者,板池屯通过举办“壮锦记忆传承人研培班”这种形式,不仅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助力精准扶贫,是非常值得推广的一种经验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