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鬆沉”防止練拳膝部疼痛!

膝部疼痛,可能是很多太極拳習練者都曾遇到過的問題,尤其是初學者,更是一入門就碰到的第一個攔路虎,有的可能因此望而卻步,止步於太極拳大門前,有的也可能就此產生疑問,練來練去要是把腿練壞了還不如不練。

以“松沉”防止練拳膝部疼痛!

那麼怎樣防止練習太極拳可能發生的膝部疼痛問題?許多人多方尋求答案,得到的回答一般都是:弓腿時膝蓋要和腳的方向一致,膝部前屈不要超過腳尖,打拳動作要規範,姿勢要正確等等,這些無疑都是正確的方法,也是必須要做到的基本要求。但是,根據筆者的親身體驗和對拳論拳理的理解,特別是老師的親授指導,我認為,松沉――才是解決打太極拳膝部疼痛問題的根本方法。

筆者學拳初期,也曾有很長時間被膝部疼痛問題所困擾。由於運動量過大,方法不對,膝關節疼痛總是或輕或重地伴隨著我,嚴重時打完拳上下樓都困難,膝蓋、胯部、肩肘、渾身上下都疼,僵滯、死板,打陳式拳時更不敢震腳,也曾感到害怕練壞了身體,為此多方探尋解決的辦法,特別是小心翼翼地注意動作姿勢的正確和規範。但是效果一直不明顯,該疼還是疼。後來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開始從注重身體下部的松沉入手,試著在以下幾個方面用心體悟:

以“松沉”防止練拳膝部疼痛!

首先在意念上要放鬆。意念不可過重,應在有意無意之間,精神意念自然安舒,隨曲就伸,順其自然,可想象全身像一汪水一樣松沉人地,全身放鬆,自然沒有了僵滯的內在病因。實際上越是過分關注哪些部位,反而會更緊張,越是想膝蓋,膝蓋就越是僵硬,不靈活,越是增加了膝關節的負擔。

其次是肢體要放鬆。松胯圓襠,氣往下行沉入丹田,拳論講“腹內松淨氣騰然”;大腿部的肌肉尤其要放鬆,不可僵緊,更不可夾襠(大家可以試試在走路時放鬆大腿肌肉,馬上就會有腿腳靈活、松沉的感覺)。由此而下,松小腿肌肉,松腳踝關節,松腳掌,松到腳心湧泉穴,可以想象自己的腳就像沙漠中駱駝的腳掌,鬆軟地踩在地面,腳的各個部位均可以靈活的活動,腳趾鬆開,便於靈活地調整重心,切不可像一根木樁一樣地戳在地上。只有這些部位放鬆了,然後才有膝部真正的放鬆。

以“松沉”防止練拳膝部疼痛!

三是加強腰腿部位的柔韌性練習。每天堅持做一定量的熱身運動或抻筋拔骨的基本功練習,如正壓腿、側壓腿,踢腿、溜腿、裡合腿、外擺腿,涮腰、甩腰,膝部、腳踝等部位都要經常性地活動鍛鍊,逐步增強這些部位的柔韌性、靈活性和支撐能力、平衡能力。這些都是放鬆的基本生理條件。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體驗,我突然有了一種豁然貫通的感覺,膝部疼痛的感覺沒有了,渾身充滿了膨脹的勁力,下肢松沉、穩健、腳步輕靈,一天打幾遍陳式拳,包括其中的震腳發力動作也可以輕鬆地完成,不但不覺得膝蓋疼,反而有一種很舒服的感覺。

由此我想到,練習太極拳膝部疼痛的問題不是不可避免,關鍵是方法要正確。按照人體生理結構,膝關節的上部大腿連接髖關節,下部小腿連接踝關節,髖關節和踝關節可以做圓周運動,而膝關節只能做屈伸運動,不能做橫向扭動。如果上部大腿肌肉繃緊、夾襠緊胯,下部腳踝僵硬,在重心移動、步型身法轉換時,勢必使中部膝關節過分受力,極易造成膝部筋腱、筋膜、半月板、韌帶或肌肉扭傷、拉傷。

因此,只有在髖關節和踝關節充分靈活旋轉的情況下,膝關節才能在一個合理的幅度內像萬向節一樣的緣軸心而屈伸、旋轉,形成萬向節效應。放鬆上下兩個關節軸的牽拉和扯拽,就可減少中間膝關節的橫向扭擺和擰折幅度,從而減少膝關節的壓力和損傷。所以,合理的松沉是解放、涵養膝部的科學方法。等到你的腰胯、大腿、小腿,腳踝、腳掌等部位真正地松沉下來時,特別是要做到松胯圓襠,你的膝部自然就不疼了。換言之,如果你的膝部還在疼,那說明你的這幾個部位還沒有真正地松沉下來。

以“松沉”防止練拳膝部疼痛!

太極拳是科學的、百利而無一害的優秀拳種,真正的太極拳是不應該有膝部疼痛這樣的弊病的,老一輩的武術家也沒有膝部疼痛的現象。實踐證明只要我們按照拳理拳法不斷探索科學的練習方法,我們就能充分享受太極拳這一優秀民族文化的饋贈,收穫放心、愉悅和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