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流量”到“留量”,新零售給你的核心思維是什麼?

2017年,各種號稱新零售的企業開始大量湧現,大的有阿里盒馬鮮生,永輝超級物種,中小業態包括無人零售、無人便利店、自動售貨機等諸多的形態。後面,我們又看到互聯網巨頭對線下商超的大量併購,以及新型便利店的崛起。

綜合一年多線上線下實體與商業構想的不斷變化:

● 新零售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如何來界定?

● 什麼樣的商業體是新零售的核心驅動?

● 在現階段以及未來幾年,針對創業者新零售不同層面的具體機會在哪裡?

來聽聽大威德創始人敬德老師的具體解析:新零售下的流量邏輯,不同業態扮演的角色,以及新零售下多樣化的新機會。

從“流量”到“留量”,新零售給你的核心思維是什麼?

流量是新零售的核心要素

現在新零售的概念非常火,創投圈對新零售的構想有很多,每個人對於新零售都有著不同的解讀,認知上也都有差異。我將新零售分為了廣義和狹義兩個層面。

  • 廣義上,在零售上進行創新的都可以稱為新零售;
  • 狹義上的新零售,就是在技術驅動效率提升下,雙向流量的服務性零售。

對於狹義零售的解讀可以從三方面來講:

▲ 首先,不論新零售怎麼發展,它在本質上依然是零售,而零售就需要售賣大量不同種類的商品,需要是一個大雜燴式的平臺。20個SKU那不是零售,那是連鎖業態,所以新零售一定真的是零售。

從“流量”到“留量”,新零售給你的核心思維是什麼?

▲ 其次,什麼是雙向流量,其實就是O2O。但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要在原來的邏輯上進行更深的演化,關注線上線下的融合,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流量。

▲ 最後,服務性零售,就是指業態融合。比如我們賣貨的時候,流量達到了瓶頸,想要繼續增流,就可以通過增加服務性流量,將體驗、娛樂、教育都放在一起,用那些流量來為我們的零售負責。

現在新零售延伸出來很多概念,比如阿里巴巴叫新零售,京東叫無界零售,大威德營銷新零售叫智慧新零售,叫法不同,但邏輯和內核都是一樣的,本質上都是想通過線上線下結合,進一步獲取流量,提升成本效率線上連接線下後,它變現的渠道就可以通過供應鏈延伸。

從“流量”到“留量”,新零售給你的核心思維是什麼?

顛覆重構,重煥流量活力

客流下降的實質是供應過剩而顧客資源相對緊缺,而商業零售的本質是“人的生意”,流量就是動力、資源和財富,流量不足的品牌沒有生命力,缺乏流量的商業沒有競爭力。

儘管企業的流量困局很大程度上緣於購物中心分流、電商衝擊、新業態蠶食,但這些都應歸結為客觀因素,非企業力量所能改變,企業能做的只有改變自己,“雞蛋從內部打破才是生命”。

企業唯有自內而外地系統性創新,顛覆重構、重生再造,才能從根本上突破流量困局,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

從“流量”到“留量”,新零售給你的核心思維是什麼?

1、重新找準定位

時至今日,除了那些超大型綜合體外,很少有零售門店能夠做到全品類經營、全客層服務,在城市多商圈發展的格局之下,核心商圈的輻射力逐漸下降,市場細分也越來越專業化、精細化,零售門店精準定位的重要性也越來越突出。

所謂重新定位:就是結合行業趨勢、消費變化、競爭格局,重新找準門店的目標消費群體,集中力量和資源,為這一特定的目標群體提供生活方式解決方案。

這就需要企業對門店所處商圈進行全面調研、準確把握,堅持因地制宜、因店制宜、因時制宜,認清自己的優勢和短板,看清主要競爭對手的長處和特色,揚長避短,有取有舍,找準自己的生存空間,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從打造差異化、特色化出發,使門店的價值最大化,這是避免顧客老化、客群斷層的第一步。

從“流量”到“留量”,新零售給你的核心思維是什麼?

定位就是門店的“價值觀”,不同“價值觀”會造就不同氣質、適應不同受眾的商店。

比如廣州的太古匯以高端奢侈的特色滿足高端消費群體,上海百盛優客主打潮流時尚迎合年輕消費群體,這些門店都找準了自己的目標群體,亮出了自己的名片標籤,走出了差異化的特色之路,所以表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集客力。

“價值觀”越突出,目標群體找得越準,個性化標籤越靚麗,吸引流量、製造流量的能力就會越強;反之,不切實際地追求“大而全”“一站式”,奢望做所有人的生意,最終往往誰都不願來。

從“流量”到“留量”,新零售給你的核心思維是什麼?

2、聚焦核心品類

既然企業只能服務於特定的目標群體,經營的品類也要向目標群體的消費需求聚焦,並圍繞核心品類進行配套、延伸,打造一系列的場景、服務和體驗。

比如幾年前,雷軍在講到小米的“專注”時曾爆出一句名言“少就是多,專注才有力量”,對於商店的品類聚焦也同樣適用。很多新零售項目也非常注重核心品類的打造,比如盒馬鮮生就是從生鮮切入線下,延伸至餐飲,將這一品類做深做透,並最終建立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獲客導流模式。

從尋求差異化出發,建立核心競爭品類,並將關聯度高的品類打散重組,設計、搭建出不同的消費場景,打造具有高識別性的生活方式來引導消費者,是企業圍繞定位優選品類的一個重要方向。

從“流量”到“留量”,新零售給你的核心思維是什麼?

3、引進“流量品牌”

企業過去個說法叫做“培育品牌”,也就是一些強勢的商場通過經營捧紅部分品牌。但在競爭節奏急劇加快的時下,品牌的生命週期越來越短,很多網紅品牌往往曇花一現。

針對品牌生命週期普遍縮短的現實,店還應加快調整節奏,從過去的一年一調改 為半年一調,遇到了好品牌還應隨時調整,通過動態的調整,使門店始終保持最佳結構,始終維持新鮮勁、吸引力,也是改善流量的一個重要途徑。

從“流量”到“留量”,新零售給你的核心思維是什麼?

大威德營銷新勢力——智慧新零售

互聯網創新甚囂塵上,發力線上成為許多企業的主要戰略,對於線上線下的融合大家也是各出奇招,各顯神通。在這方面,戰略方向正確的企業早已將全渠道做的有聲有色。

對此,敬德老師認為:“企業到底採用哪種模式,如何度過轉型期,這關係到企業成本,也關係到企業未來是否能夠順利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