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總是對孩子說,太貴,買不起這樣的話,這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危害?

jessica宣


1.缺乏自信,產生自卑。

孩子的內心會受到挫折,造成自信心的缺乏,產生自卑的心理,孩子喜歡一個東西會興致勃勃的想要父母去買給他,一次兩次的拒絕,孩子可以接受,總是這樣子直接以“太貴“這個理由拒絕他的要求,他的自卑感會越來越強烈,尤其是以後在小朋友的群體之間會讓他更加不知所措。

2.價值觀念的偏差。

小孩子的價值體系是慢慢積累起來的,一件東西的價值是需要對比才能體現的,比如平時總和孩子說太貴,可能有時候東西是真的很貴超出了家庭承受範圍,可能有的時候是因為這件東西家裡已經有了,或是不想給他買,就直接以太貴這個理由去拒絕他,那麼他就真的不知道這個東西是不是真的貴,亦或是產生我們家真的很窮這種概念。

3.溝通問題。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和孩子進行溝通,和他說明家裡真實的情況,或是轉移他的注意力,讓他不在特別關注想要買東西這件事,再和他說這個東西我們不買可不可以,多溝通還是很重要的。


小白的灰外套


兒子5週歲,看中一個樂高,3000多,我就直接跟他說:太貴了,買不了。他就問我:那我儲蓄罐裡那四百拿來夠不夠。我回答他,不夠,然後就走開了。

孩子的思維不要用大人的方式去揣摩,他生日,本來準備給他買個我們看好的玩具,大概七八百,結果因為買玩具向來讓他自己先挑,進了玩具反斗城,他自己逛了一圈,挑了個79的,我問他:你確定?還帶他去我們看中的那個那裡。他看了看,還是喜歡自己手上那個。

就像他不喜歡吃番茄,我問他為何,他說我吃了就想吐。每個人的審美觀和喜好本身就不同,你用別的謊言編織起來騙他不好,那是你以為。


xxnl2013


父母不要以太貴,買不起開頭說話,可以婉轉一些,或者告訴孩子這個東西沒用,或者家裡有哪些東西可以代替,轉移孩子注意力。

如果孩子總是被父母以“沒錢,買不起”等理由拒絕,他就會在一次次失望之後,開始變得“懂事”,會常常在心裡對自己說“我們很窮,爸媽沒錢,我不應該要求任何東西。”

在這種心理作用下,孩子的正常需求也會被壓抑,該有的東西不敢去爭取,想買的學習用具不敢買,想要的玩具更是不敢向父母開口。貧窮意識會使孩子過早的成熟,甚至會使孩子產生一輩子的心理陰影。

父母經常對孩子強調“沒錢”“買不起”,會讓孩子變得小氣、摳門,不願意與人分享零食或者玩具。因為僅有的少量的物質或者玩具,是在爸媽“沒錢”的情況下買的,來之不易,孩子會由於過度珍惜而拒絕分享。一旦孩子摳門的不良性格形成後,會對今後的為人處世和人際交往都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當班級舉辦集體活動或者同學生日聚會時,孩子可能會因為花錢而不去參加,“家裡很窮,我交不起這錢”,“同學生日,大家都穿的很漂亮,送好的禮物,我買不起,還是不去丟人了。”爸媽經常“哭窮”,會讓孩子有匱乏感,容易形成自卑心理,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

貧窮意識會引發孩子的自卑,同時可能也會引發孩子的奮鬥心,發奮要超越別人。但就算超越了,長大後有錢了,貧窮意識依然會根深蒂固地影響著孩子對事物的判斷,以及對金錢的過分追求。

小時候物質一直未能被滿足的孩子,長大後容易惟利是圖、處處追逐金錢,或者過分追求奢侈品,名包名錶攀比著買,用以填補童年時期的匱乏感。


jessica宣




l

樂高是他最喜歡的玩具。一般他要總會給他買。後來發現一個問題,他不愛惜玩具,買的太頻繁了。百來塊的小樂高,每次去店裡都會買。照片是去年過生日一下子買了好幾個,我買的,我妹買的,他爸買的。我就拒絕他幾次,怕他太失落就說媽媽沒錢了,買不起。小胖子還蠻有良心的,回到家,洗好澡出來,看到他給我的錢,哈哈哈!沒當著我面,回自己房間了,還留了紙條。再後來他逛街自己帶皮夾子,因為不掙錢,對錢沒概念,也讓人很擔憂,他只要想買的東西,前面都要加一個才!才一百,才兩百,才三百!


Nana1122520


這個標題是賣玩具的奸商寫的吧?說實話我們現在處在一個被過度營銷的時代,你的需求往往是被引導的,更何況是沒有判斷力的孩子。我的孩子現在經常看一些玩具拆包節目,比動畫片都愛看,看完了就想買,買了玩幾次就基本不玩了。

再有就是放學途中經常要買奇趣蛋。這東西以前都是混在超市購物裡一起拿回來,直到有一次我單獨買了2個,結賬就16塊,8塊一個,一個小鐵盒裡放點巧克力和一個破得不能再破的小玩具。我就告訴女兒,我給她買過很多幾百塊的玩具,但是8塊一個的奇趣蛋很不值得。論糖果,比他好吃的巧克力有的是,玩具也是享受了一次拆開的驚喜,就再也不玩了,跟一次性的扭蛋玩具差不多。女兒也很接受,以後都不要求買奇趣蛋。我覺得商家的確切入點很巧妙,利用了孩子想拆新玩具的心理,同時理由又是“買零食”,而且產品鋪陳很廣泛,無論是爸媽還是爺爺奶奶,直到到超市就能買。但我覺得,像奇趣蛋這種利用了孩子的“沒有價值判斷能力”和家長們“小額消費不經意”的營銷手段,更像是一場微小的騙局。

所以我不會直接的說什麼東西很貴,但是我會讓孩子較早認識到“值不值得”這個概念。


肥肥0826


二年級時學校組織一次“團購”書包,兩塊五毛錢,我媽說太貴不給我買。放學時在一大片鮮紅色新書包的隊伍裡我低著頭揹著綠色舊挎包。我家並不窮,那時候人均工資幾十塊,我爸工資一二百塊呢。

從此太貴這個詞深深的烙在我心裡,不敢報名參加合唱團,因為演出服太貴,天氣熱同學買雪糕,我買冰棍,雪糕比冰棍貴五分錢。買東西的標準是價錢,而不是喜歡。我的價值觀裡,貴的東西我沒有權利享受,即使長大後有了經濟能力也不敢消費,我沒去過專櫃買化妝品,沒勇氣進專賣店試衣服,因為太貴,我永遠在廉價裡徘徊算計。我的一生都無法精緻和自信。


用戶7826I97257039279


爸爸媽媽當然可以跟孩子坦誠自己家庭的真實經濟實力,其實,你不說,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會有所覺察。



但說法還是應該講究一些。“太貴,買不起”這種稅法,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1.“我不值得擁有好東西”

當然貴的東西不一定就好這是一種邏輯層面的思考和認識。在現實生活中,可以說“貴的東西除了貴這個缺點,沒有其他缺點。”我相信很多有過購物經驗的人都會有這種認知。而且,貴跟價值通常是密切聯繫在一起的。

因此,爸媽的這種說法,映在孩子的心理就是“便宜的東西,爸爸媽媽才會給我買”,我只配擁有這樣的東西。這種心理會伴隨Ta一生,不論Ta將來自己的收入如何,都會只給自己買看起來不太好的東西。

2. “我家真的很窮”

有了這種思維和認識的孩子,長大以後通常捨不得投資自己,只要是不能立即獲得回報的事情,Ta都會避免去做。因為,做了會讓Ta們覺得“得不償失”,從而錯過很多,能讓自己獲得更好成長的機會。

那麼,家長應該怎樣做呢?

1.每次出門前告訴孩子,Ta在今天能夠獲得一個什麼價位的玩具。例如,週末帶孩子外出,小孩子很容易在商場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但如果父母在出門前就告訴Ta,今天你可以獲得一個50元以內的物品,孩子們就會在這個價格區間挑選。即使喜歡貴的東西,也能剋制自己。

2.告訴孩子付出怎樣的努力可以獲得自己心儀的禮物。

3.如果真的很貴,超出了家庭的支付能力,告訴孩子,我們會一起努力,來買到這個東西。


不倒翁小姐


我說我吧,以前是一名幼兒園老師,就認識一個小孩,被他爸媽爺奶寵的沒邊,孩子不愛跟周圍人玩,就哭著要媽媽,老師把他一個人抱著哄著,另一個老師負責拍視頻給家長看,然後又拍其他小孩子上課,就這一個場景,老師沒打孩子,他的爸爸來幼兒園,奶奶來幼兒園,爺爺來幼兒園投訴老師把他孩子孤立一個人,問題是孩子才上幼兒園想媽,哭鬧不很正常,因為孩子們也才三歲啊,老師又親又抱的哄,換來你們對老師的投訴,老師們寒心,後來我懷孕了沒幹了,明白老話別人的孩就是別人的,一哭還怪你,對他再好,他父母也不知道,還投訴你,對於一個三歲的孩子去幼兒園多少都會哭,我奉勸各位家長最好不要把三歲的孩丟幼兒園,去了多少會哭,不好好吃飯,很正常,畢竟那麼小,慢慢適應就好,如果丟進幼兒園就要相信帶你孩的老師,沒有那麼多惡毒的幼師,我現在懷孕了,不會再去幼兒園當老師,傷心了,也累了,帶自己孩好,多留在他身邊,等孩四歲就送他去幼兒園,因為我受不了孩子離開媽媽又哭又鬧不好好吃飯,三歲太小正在長身體


lovely666


“太貴買不起”這類話,偶爾對孩子說一兩次不要緊,但如果總掛在嘴邊的話,很可能給孩子帶來兩種負面感受,一是對金錢的焦慮,二是自卑感,進而影響孩子日後的金錢觀。

1、對金錢的焦慮。孩子可以學習關於錢的知識、培養理財的能力,但最好不是伴隨著焦慮感學習。因缺錢而產生的焦慮感,會迫使孩子過早喪失童年本該有的無憂無慮。而這種無憂無慮是培養品位、才情和創造力的搖籃。

2、自卑感。“我們買不起”但可能有別人買得起,特別是如果買得起的人是孩子身邊的同學、小夥伴,這種在經濟和家庭方面不如別人的體驗就會比較強,日積月累容易讓孩子形成自卑感。

3、金錢觀。年幼時烙印的焦慮和自卑感會影響安全感,也會影響成年後的金錢觀和價值觀。一些小時候受過窮的人,長大後對金錢有誇大的慾望,超出了購買和交換物質精神享受的範疇,而是變成通過積累數字來滿足主觀上的安全感或自我價值感。

當然,父母不可能也不必要滿足孩子的一切購買要求。只是在不買某件東西時,最好不要講“買不起”,而是用“我們選擇買什麼”和“不買什麼”來引導孩子。 舉個例子,我的大女兒四五歲時,像很多小女孩一樣喜歡鑽石珠寶類的玩具。有一陣子,她常問我能不能給她買顆真的鑽石。我給她講,買一顆小小的真鑽石可能要花幾萬元,而幾萬元錢相當於能買十來部手機或IPAD、上百套玩具和衣服、上千本圖書,或是夠我們全家一起出去旅行一次。我有時會問問她願意怎麼花,有時會讓她想想這麼多錢還能幹什麼。這類討論大概持續了大半年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帶給孩子的知識和思考,比簡單的買或不買都多出很多倍。


黃崢博士


實話實說 遠比打腫臉充胖子滿足孩子無度的消費強 我有一個親戚的孩子 小時候親戚兩口子離婚了 女方自己帶兒子在孃家住 其實生活很差 但她覺得虧欠孩子 要什麼都給買 幹什麼都順著 不想幹什麼就不幹 到現在那孩子都30多歲了 甭說沒工作 沒結婚了 每天除了玩遊戲 吃飯 睡覺 上廁所 連自己的屋都不出 已經是精神病了 他媽都快六十了 還去當清潔工 幹零活了 讓他兒子還買裝備 哎 我就想有一天她身體不行了 幹不了活了 他兒子該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