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學生的辱罵,老師該隱忍還是還擊?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

可是,沒有一個好的教書育人的環境,老師能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嗎?

01

最近,朋友曉琪很煩。

面對學生的辱罵,老師該隱忍還是還擊?

他是一名中學教師。那天他上課時,有個男生偷著拿出手機玩抖音,引得周邊的學生也不好好聽課了。他發現後立即將手機沒收了。

這名男生見老師把手機沒收了,急了,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罵他,而且罵得很難聽。

氣得曉琪沒忍住,一拳懟過去,那名男生一下子傻了,再不敢出聲。

這節課總算上完了。

可是,曉琪的麻煩來了。

他打了男生一拳,男生家長得知後,以老師體罰學生,致使其精神受到很大傷害為理,將其告到教育局,教育局責令學校徹查此事。

最終,學校的處理意見是:老師打人是不對的,責令陪禮道歉,並賠付家長提出的15萬元精神補償費。

事後,曉琪說,打學生的確是不對的,應該換一種方式去處理。

但曉琪也說,如果15萬能把這個學生的壞毛病改掉,覺得也值了,但問題是,這不僅不能制止孩子的野蠻行為,還助長了一種不良風氣,以後,哪個老師還敢管學生?

02

麗麗也和曉琪一樣,有著類似的遭遇。

麗麗在農村從教已經25年了,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

面對學生的辱罵,老師該隱忍還是還擊?

今年剛開學,有一位家長找她。家長說,論親戚,麗麗還是孩子的二嬸呢,讓麗麗一定要嚴加管教。

麗麗滿口答應,可偏偏就出事了。這個親戚家的孩子出了名的淘氣,不按時交作業,上課帶頭搗亂,還跟別人說麗麗是她二嬸。

氣得麗麗拿起笤帚朝這個帶頭搗亂的親戚家孩子的屁股輕輕拍了兩下。

誰知,麗麗這一舉動被圍觀的孩子錄了視頻。視頻被那個有親戚關係的家長看到了,直接找到學校討說法。

麗麗懵了,趕緊買了東西去親戚家賠禮道歉。

可是,這個親戚不依不饒,再也不提嚴加管教的事了,張口就要20萬精神損失費,否則就把視頻公開。

這位家長還揚言,就訛上她了!

麗麗家找了中間人,最後談妥,賠償由20萬減到10萬,此事才算了結。

麗麗勤勤懇懇教了這麼多年書,從沒因自己生病請過假耽誤過學生上課,一直深受學生擁戴和喜愛。

然而這件事,一下子讓她趴下了,整整半年,才處深度抑鬱中走出來。事後她說,就像做了一場噩夢。

03

昨天看朋友圈,好友雨兒發了一條微信,說這次月考默寫,她的學生把“人比黃花瘦”寫成“人比黃瓜瘦”了,老師們為此互相調侃,說已經被學生整得人比黃瓜瘦了。

同事的弟弟志傑大學研究生畢業後,終於如願到市區一所重點中學當老師。

能上這所學校的學生學習都很棒,所以對老師的要求也很高。志傑很珍惜,也很努力。

為儘快提高學生的成績,課間他不急著回辦公室,而是在教室解答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可學生的問題讓他真的無法回答。

一個女生問:“老師,您是處男嗎?”

志傑:“啊?”

女生:“看樣子您不像處男。”

志傑:“你怎麼知道?”

女生:“您長得這麼帥,怎麼可能至今還是處男呢?”

志傑:“……”

志傑臉漲得通紅,打死都不會想到學生會問出這樣的問題,他連自己怎麼逃出教室的都不知道。

面對學生的辱罵,老師該隱忍還是還擊?

志傑說,現在的孩子,滿腦子機靈古怪的,如果不循循善誘,還不知跑偏到哪裡去呢!

可是老師介入到什麼程度,在教育過程中如何把握度,以及如何受到應有的保護,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只能逃離了,否則一不小心,就會被告,形象盡毀。

04

姐夫是一名教師。

那天全家一起吃飯,姐夫講了這麼一件事。

班裡有五個孩子沒有完成周末佈置的作業,姐夫把他們叫到辦公室,學生們一口答應明天一定補上。

第二天,沒把姐夫的肺氣炸了。

原來,這五個孩子的作業除了名字不同,作業一模一樣——不知拿了誰的作業,然後複印了五份!

姐夫忍了又忍,沒發火。最後下通牒,如果再這樣,一律請家長。

這招還真靈,第二天,五個學生的作業總算補齊了。

面對學生的辱罵,老師該隱忍還是還擊?

姐夫坦言,現在的孩子真的很難管,加上沒有一個適度的懲戒措施,有的孩子蹬鼻子上臉。大多數老師,真的想管卻不敢管。

而每次上班前,姐姐都會囑咐姐夫,遇到再淘氣的學生也不許發火,不許管,更不許碰學生一個手指頭,咱賠不起呀!

姐夫說,如果老師們都這樣想,豈不是教育的悲哀?

在這場老師與學生、家長的博弈中,誰是受益者?誰又是受害者呢?

05

嚴師出高徒,這話沒毛病。

一些名人名家,在其成名後,都會很懷念並感謝對他們嚴格管教的老師。

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他的老師很嚴厲,大家都怕他,因為“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

面對學生的辱罵,老師該隱忍還是還擊?

可見懲戒措施對學生起著多大的威懾作用。

在現代教育中,要不要對學生採取適度的懲戒措施,讓學生有所畏懼呢?

朋友給我講過一個她親身經歷的故事。

她是個愛乾淨的人。有一天閨蜜帶著5歲的女兒來她家玩。

這個小傢伙不僅把家裡翻個底朝天,還穿著鞋子跑到床上又蹦又跳,閨蜜也不管。

我的朋友怎麼哄,小傢伙也不下來。最後,她急了,在小傢伙耳邊小聲卻很嚴厲地說了句:“再不下來,打屁屁!”

小傢伙馬上從床上下來,再也不敢上床玩了,臨走時,還有禮貌地說:“阿姨,再見!”

06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現在,有些人總說新加坡的治安如何如何好,人的素質如何如何高,可有多少人認真思考過新加坡的教育呢?

至今,新加坡對違規學生採取鞭笞的責罰。儘管這種責罰未必能用得上,但對學生的威懾作用不言而喻。

面對學生的辱罵,老師該隱忍還是還擊?

可是,我們的家長,既希望於學校和老師把孩子教育得成龍成鳳,又過於苛責老師的言行,總怕孩子吃虧。

誠然,近年來在教育上的確出現了許多亂像,讓“教師”這一神聖的職業蒙羞。但是,絕大多數老師還是兢兢業業地教書育人。為了孩子的進步,他們在七尺講臺上一站到底。

但目前的問題是,沒有適度的懲戒措施,僅靠單純的說教,很難達到較好的效果。

什麼才是適度的懲戒措施呢?

既能約束老師不變相體罰學生,讓家長放心,又能約束家長不漫天要價,讓老師敢管,還能震懾違規學生,讓學生實實在在學到知識。

面對學生的辱罵,老師該隱忍還是還擊?

正如魏巍在《我的老師》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夥笑了,她也笑了。”

也許,這種懲戒措施才是最佳的狀態。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