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復新疆花費頂兩個半北洋水師,錢從哪裡來?此人功不可沒

19世紀60-70年代,清王朝正值內憂外患之際,內有席捲大半個南方的太平天國運動和隨後而來的捻軍起義,外有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侵害,清王朝面對如此困境,已是焦頭爛額。正在此時,雪上加霜的事情出現了。19世紀60年代,中亞浩罕汗國派遣軍官阿古柏入侵新疆。此時清王朝正集中力量對付帝國東部和東南部的太平天國運動,無暇顧及西部邊疆變故,阿古柏趁機糾集當地力量攻城略地,成立了哲德沙爾汗國(1865-1877年),史稱“阿古柏之亂”,沙俄也趁亂取得伊犁的控制權。

“塞防優先”還是“海防優先”?清廷展開大辯論

在平息太平天國運動之後,清廷終於騰出手來處理威脅帝國安危的其他事項。考慮到清廷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對新疆的控制,是否武力收復新疆已是迫切需要討論的議題。1872年,左宗棠上奏朝廷,表達了收復新疆的意思。第二年春,他又針對當前的敵我形勢,明確地提出了收復新疆的具體方案。並指出,要抵禦沙俄,必先穩定新疆,欲收復伊犁,必先收復烏魯木齊。烏魯木齊形勢穩固後,就可明示俄國,伊犁寸土不讓。1874年,日本入侵中國臺灣地區。在這種形勢下,清廷展開了一場關於塞防還是海防優先的大辯論。

以直隸總督李鴻章為首的多數派主張放棄新疆,認為新疆不復,於肢體之元氣無傷。海疆不防,則腹心之大患。還認為即使勉強收復新疆,將來也斷不能久守,且以目前朝廷之力,實在不能專顧西域。關鍵時刻,左宗棠力排眾議,據理力爭,指出:“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並重”,兩者何者為先,要看輕重緩急之分。並進一步分析了當前形勢,指出平定西域可穩固陝甘,拱衛京師,實為長久之計,當務之急。正在兩派相持之際,時任大學士、軍機大臣的文祥力挺左宗棠,認為應先解西域燃眉之急,待塞防穩固之後,再開展海防建設。最終在文祥的推動下,清廷下令武力收復新疆。

左宗棠收復新疆花費頂兩個半北洋水師,錢從哪裡來?此人功不可沒

左宗棠

收復新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籌餉是頭等大事

1875年5月,左宗棠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授予籌兵籌餉、指揮軍隊的專權。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考慮到新疆地處邊陲,交通不便、後勤補給困難等客觀不利條件,左宗棠並沒有急於出兵,而是花費將近一年的時間,籌措兵員和軍餉,並積極組織運糧工作。

在所需的軍費方面,左宗棠親自做了深入調查和細緻的計算,推算出全軍8萬人馬一年半時間的用度,再估算出相應的糧食運費和消耗,最終計算出所需軍費約800萬兩白銀。在考慮了不時之需後,左宗棠向朝廷申請軍費1000萬兩白銀。面對如此大數額的開銷,朝廷一下拿不出這麼多現銀,經過商議,朝廷決定先行撥付500萬兩,其中200萬原本打算用於海防建設,另外300萬由各省協餉,並同意左宗棠以廣州、福州、上海、漢口四地海關收入為抵押向匯豐銀行借款500萬兩。在拿到先期撥款後,左宗棠即率大軍開始向新疆進軍。

左宗棠收復新疆花費頂兩個半北洋水師,錢從哪裡來?此人功不可沒

左宗棠像

西征軍費是“無底洞”,危難之際胡雪巖立大功

收復新疆的戰爭打響後,戰爭的耗費遠超預想,時間曠日持久,戰爭的軍費開展急劇增加。以運糧費用為例,從河西走廊到阿古柏盤踞的烏魯木齊,每百斤糧食的運費達20兩白銀,差不多是當時西北涼州一帶糧食原價的20倍。要為進抵烏魯木齊的數萬大軍提供糧食,每年僅運費一項就得多支出200萬兩白銀以上,更何況阿古柏的巢穴喀什遠在1800公里之外。財政窘迫的清廷下詔“只要邊地安寧,朝廷何惜千萬金。”所需增加的軍費,僅僅依靠各省協餉已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再伸手向朝廷要錢?主政朝廷的大多是洋務派官員,大量經費已被用於籌建海防,“東南厘金大宗現被洋防佔去,其波及塞防者固不能多也”。左宗棠深感絕望,感慨西征大業“將如海市蜃樓,轉眼隨風變滅矣”。此時,左宗棠突然想到了相知多年的商人胡雪巖,便請他出面代朝廷向外國銀行借款,再以各省協餉和江蘇、浙江、廣東的海關收入為擔保。胡雪巖答應了此事,要知道,在當時在華各洋行的流動資金也並不寬裕,向外國銀行借款也並非易事,連恭親王向外國銀行舉債都沒有成功。由於當時上海的金融市場被以英國財團把持,胡雪巖與之有密切的業務往來,胡雪巖依託旗下的“阜康錢莊”與匯豐銀行密談,最終成功地借到了第一筆200萬兩白銀。在整個收復新疆過程中,胡雪巖先後四次向匯豐銀行等借款1595萬兩,解決了西征新疆的大難題。對此,左宗棠讚譽:“雪巖之功,實一時無兩”。胡雪巖也因此聲名鵲起,被授予布政使銜(從二品),賞穿黃馬褂,成為“紅頂商人”。當然,外國銀行借款代價不菲,到1882年,借款本金歸還833萬兩,利息支付已達395萬兩,此事被當時上海《申報》怒斥“暫救燃眉之急,頓忘剜肉之悲”。

但是,考慮到到1878年,清軍擊敗阿古柏,控制新疆大部,軍費就已達2670萬兩;其後剿滅殘餘力量,並駐軍威懾沙俄軍隊,督促其歸還伊犁地區直至1881年中俄簽訂《伊犁條約》,清廷又投入軍費2560萬兩,共計軍費5230萬兩,而1888年成軍的北洋水師耗資也不過2000萬兩白銀左右,耗時6年多收復新疆花費可頂兩個半北洋水師,而胡雪巖代為借款額就達總軍費的三成左右,也是功不可沒。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打贏戰爭不能僅僅依靠軍力,勞師遠征,後勤保障才是關鍵。離開了強大的財政持續投入能力和後勤運輸支持,想要在國弱民乏之際,縱有左宗棠抬棺出征的悲壯舉動,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定信念,收復遠在數千裡之外的新疆也是難事。

左宗棠收復新疆花費頂兩個半北洋水師,錢從哪裡來?此人功不可沒

清代新疆示意圖

左宗棠收復新疆花費頂兩個半北洋水師,錢從哪裡來?此人功不可沒

左宗棠抬棺出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