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為何兩進兩出軍機處,還遭到同僚排擠?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左宗棠是舉人出身,三次會試不第,但其才華橫溢,深得當時諸多督撫大員的賞識,時任兩家總督的陶澍十分欣賞左宗棠,並主動提出將獨子陶桄與左宗棠的長女定婚;林則徐曾與左宗棠徹夜長談,稱讚其是“不凡之才”、“絕世奇才”,期許良厚。雖然出仕較晚,但左宗棠確實沒有讓大家失望,一生聲名卓著,先後參與平定太平天國運動、剿滅陝甘回亂,力排眾議收復新疆,更是仕途最輝煌的成就。清廷嘉其功,詔封二等恪靖侯,是晚清重臣中僅有的三位封侯拜相官員之一。但左宗棠直到69歲那年才得以進入軍機處,還是因為制衡李鴻章的需要,且兩進軍機處,卻遭到同僚排擠,原因何在?

左宗棠為何兩進兩出軍機處,還遭到同僚排擠?

左宗棠

收復新疆後首進軍機處

清朝入關後官制大多沿用明制,沒有設宰相一職。雍正時期設立軍機處,成為輔佐皇帝的實權機構。按當時制度,大學士地位崇高,但有官職沒有實權;軍機大臣沒有官職有實權,唯有身兼大學士和軍機大臣於一身才被視為是宰相。1880年底,擔任軍機大臣、協辦大學士、兵部尚書的沈桂芬去世,這就使得軍機大臣出缺,按滿漢兼顧的慣例,應補充漢人軍機大臣一名。此時的左宗棠已率軍取得收復新疆的勝利,聲望極高,加上其與李鴻章一貫不合,處於制衡漢人的考慮,慈禧太后決定讓左宗棠擔任軍機大臣。1881年初,慈禧太后發佈上諭:“大學士左宗棠著管理兵部,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並著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左宗棠本來就是東閣大學士,現在進入軍機處擔任軍機大臣,還兼兵部尚書,並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身兼數職,且都是實權崗位,達到了封侯拜相的仕途頂峰。

應該說,剛開始軍機處的同僚對左宗棠還是很歡迎的。老資格的軍機大臣寶鋆欣然賦詩送給左宗棠:“七十年華熊豹姿,侯封定遠漢官儀。盈胄浩氣吞雲夢,蓋代威名鎮月氐;司馬臥龍應合傳,湘江衡嶽共爭奇。紫薇花省欣映袂,領取英謀絕妙姿。”由於左宗棠年事已高,且身體較胖,行動不便,年輕軍機大臣都以攙扶其行動為榮。

與同僚格格不入遭遇排擠

只可惜,軍機處這段蜜月是短暫的。因為在外做封疆大吏和在京為官是兩個不同概念。左宗棠初入軍機處,資歷較淺,軍機處設有多位軍機大臣,且受首席軍機大臣節制,遇到很多事情需要多向同僚和首席軍機大臣恭親王奕訢請示彙報。而左宗棠長期在外省擔任督撫大員,習慣了拍板施令,到了軍機處總是感覺不習慣,感覺處處受限。更重要的是,左宗棠素以清流自居,一心只想乾點實事,還打算整頓朝綱,自然與軍機處的小圈子格格不入。時間一長,左宗棠就成為大家排擠的對象。據《清代之竹頭木屑》記載:“左體肥,每當治事之時,喘息殊甚。諸臣偽為恭謹,相共扶掖,其實以為弄資也。”意思是說左宗棠身體肥胖,工作時累得氣喘吁吁。同僚們假裝客氣,前去攙扶他,實際上是左右架著胳膊用來取笑。

有一次,左宗棠覲見慈禧太后。慈禧太后為表示關心,問:“汝在外久,今在京須早起想不便?”意思是,你在外很久,現在當京官,要早起上班,會不習慣吧?左宗棠沒有與慈禧太后應對的經驗,又是一個耿直人,便用他的湖南話回答:“臣在軍中,五更時便須弄起來。”“弄”是湖南方言,慈禧太后聽得一頭霧水。大臣們便將這作為段子流傳。

左宗棠也深知自己在軍機處的尷尬處境,所以不久就上疏稱病請求告老還鄉。朝廷也捨不得放這位老臣退隱,權衡之下,1881年(光緒七年)10月,左宗棠調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在兩江總督任上,左宗棠興辦水利,改良鹽務,支持洋務,重視海防,得到了更大的施展空間。

三年後(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為避免左宗棠影響和談,6月,他再次被調往北京任軍機大臣,管理神機營事務,同年8月,法軍在馬尾海戰中全殲南洋水師,朝廷派主張抗戰的左宗棠以欽差大臣的身份前往福建督辦閩海軍務,左宗棠到任後迅速整頓軍務,積極佈防,並組織力量援助臺灣。在福建任內,他還積極推動臺灣獨立建省,並最終在去世前實現這一願望。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代之竹頭木屑》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