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勇鬥和珅的不是紀曉嵐劉墉,而是這位敢讓皇子下跪的狀元郎

提起乾隆朝的和珅,可謂是家喻戶曉。在《鐵齒銅牙紀曉嵐》和《宰相劉羅鍋》等影視作品的推波助瀾之下,紀曉嵐和劉墉兩位大人與和珅鬥得不亦樂乎,這就給大家留下這樣一個印象:紀曉嵐和劉墉在官場上是和珅這般罪惡勢力的死敵,他們是勇鬥和珅的忠貞之士。但實際上,歷史上的紀曉嵐和劉墉分別比和珅大31歲和26歲,年齡相差懸殊,他們性格詼諧,也沒有發生過什麼火星撞地球般的鬥爭,歷史上真正與和珅作鬥爭的另有其人,其中的佼佼者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狀元郎——王傑。

陰差陽錯得來的狀元郎

王傑,字偉人,陝西韓城人,生於1725年,自幼家庭不幸,8歲喪父,家境非常貧寒。先後進入兩江總督尹繼善、江蘇巡撫陳宏謀的門下做幕僚,得到器重和賞識。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王傑考中進士,殿試時考卷列在第三名。當時考卷位列第一名的是趙翼(江蘇常州人),趙翼當時是入直軍機處的內閣中書,乾隆皇帝對王傑的書法頗有印象,加上陝西自清朝開國以來還未出過狀元,而江蘇盛產狀元,至乾隆二十六年已出了29個狀元,加上又恰逢兆惠經略回疆順利,天山南北納入清朝版圖,乾隆皇帝十分高興,特將趙翼、王傑的名次對調,欽點王傑為狀元,使其成為清朝陝西籍第一位狀元。

歷史上勇鬥和珅的不是紀曉嵐劉墉,而是這位敢讓皇子下跪的狀元郎

王傑像

生性剛直,敢讓皇子下跪

王傑在考中狀元后,入直南書房,後歷任內閣學士、刑部侍郎、禮部侍郎、右都御史。1774年,王傑出任軍機大臣,兼任上書房總師傅。上書房是皇子皇孫們讀書的地方,王傑對皇子皇孫們要求很嚴格。一天,王傑責罰讀書不用功的皇子下跪。這一幕恰好被經過上書房的乾隆皇帝看到。乾隆皇帝感到很不舒服,認為有損皇室體面。他對王傑說:“教者天子,不教者天子,君君臣臣乎!”(你教了之後是皇帝,他不讓你教也是要當皇帝的,這難道不是君臣之道嗎?)

王傑回答:“教者堯舜,不教者桀紂,為師之道乎。”(教得好,就成堯舜一樣的明君;教不好,就成桀紂一樣的暴君。這是為師之道。)乾隆皇帝聽了無言以對,下令皇子重新跪下去。

歷史上勇鬥和珅的不是紀曉嵐劉墉,而是這位敢讓皇子下跪的狀元郎

清乾隆帝

清正廉潔,直懟和珅二十多年

王傑進入仕途之時,恰逢和珅迅速發跡權勢熏天的時候,大小文武百官大都對和珅阿諛奉承,百般迎合,唯有王傑對此不屑一顧。在朝堂上,和珅大權獨攬,其他官員即使有不同意見,也是明哲保身,王傑則勇敢地站出來與和珅據理力爭,毫不退縮。次數多了,和珅對王傑十分厭惡,還拼命試圖蒐羅王傑的把柄,沒想到王傑一貫清正廉潔,實在是找不到什麼過硬的證據扳倒王傑。和珅只好轉變手段,轉而想跟王傑套套近乎,爭取軟化其立場。《清史稿》記載了這樣一個有趣的細節:“一日,和珅執其手戲曰:何柔荑乃爾!傑正色曰:傑手雖好,但不能要錢耳!和珅赧然。”意思是說在軍機處的時候,某一日和珅找王傑套近乎,拉著他的手說:王大人的手好白啊。王傑一本正經地說:我手雖然好,但不會要錢。和珅臉色頓時變紅。

就這樣,王傑與和珅正面交鋒二十多年,和珅始終拿他沒辦法,“厭之而不能去”,估計和珅心裡對此十分鬱悶。

嘉慶四年(1799年),乾隆皇帝駕崩後,王傑勇擔重任,擔任會審和珅貪腐大案的主審,王傑鐵面無私,秉公執法,根據鐵一般的犯罪事實,依法判處和珅死刑,並沒收家產。

嘉慶八年(1803年),王傑告老還鄉,嘉慶皇帝賜給他一把乾隆御用玉鳩手杖和御製詩兩首,以表器重。詩中寫道:“直道一身立廊廟,清風兩袖返韓城。” 盛讚王傑的生平和為人。

歷史上勇鬥和珅的不是紀曉嵐劉墉,而是這位敢讓皇子下跪的狀元郎

和珅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