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声名显赫的醇亲王家族出了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后裔


晚清声名显赫的醇亲王家族出了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后裔


晚清声名显赫的醇亲王家族,老醇亲王的六子爱新觉罗·载洵

爱新觉罗·载洵( 1885年5月20日-1949年),字「仲泉」,号「痴云」;俗称洵贝勒,右翼近支镶红旗第一族宗室。

醇亲王奕譞第六子,光绪帝之弟,宣统帝之叔。承继瑞敏郡王奕志为嗣。

光绪十三年(1887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

光绪十五年(1889年)晋奉恩辅国公,次年又晋奉恩镇国公。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袭多罗贝勒,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加多罗郡王衔。

宣统元年(1909年)任筹办海军大臣,并赴欧美考察海军。

宣统三年(1911年)任庆亲王内阁海军部大臣。

1912年1月,与载涛等组织宗社党。辛亥革命后在北京、天津闲居。

日军侵华期间,载洵坚持气节,拒绝到满州国任职。

1949年死于天津。

晚清声名显赫的醇亲王家族出了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后裔

一、爱新觉罗·载洵

(1)爱新觉罗·载洵家族成员

1、爱新觉罗·载洵的父母:

父亲:醇贤亲王爱新觉罗·奕譞

嫡母:醇贤亲王嫡福晋叶赫那拉·婉贞

庶母:醇贤亲王大侧福晋颜扎氏

生母:醇贤亲王二侧福晋刘佳氏(载洵的生母)

醇贤亲王三侧福晋李佳氏

2、爱新觉罗·载洵的福晋:

妻:嫡夫人必禄氏(法部左丞善佺之女),

3、爱新觉罗·载洵的儿子:

子:溥侊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二月初三日巳时生。溥侊(1904-20世纪六十年代初)

溥侊嫡妻:为察哈拉氏(侍郎增崇之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离婚,取京剧名旦黄咏霓(艺名雪艳琴,1906~1986),被家族唾弃。

生有一子,载洵孙 著名的京剧演员,叫黄世骧(随母姓)(1934年-),功京剧老生。

4、爱新觉罗·载洵的女儿:

另生有三女,第一、二女名号不详;第三女本名不详,乳名「丽格」、字「蕊蝉」,现名「金蕊蝉」,嫁京韵大鼓演员白凤鸣。

5、爱新觉罗·载洵的同胞兄弟:

哥哥:醇亲王载沣: 醇贤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第五子:载沣,侧福晋刘佳氏所生。宣统帝生父,摄政王,袭醇亲王。

弟弟:钟郡王载涛醇贤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第七子:载涛,侧福晋刘佳氏所生,一开始过继给贝子奕谟为嗣,清末军咨府大臣。光绪十六年(1890年)正月,因皇帝二十寿,增加护军十五人、蓝白甲五十人,授予载涛二等镇国将军。

(2)载洵贝勒重建海军访欧考察

为加快海军重建工作,清政府决定派载洵和萨镇冰赴欧洲考察各国海军发展情况,同时选派23名年轻的海军军官和海军学生随队前往英国留学,学习制造军舰和炮械。

1909年摄政王载沣掌权后,不但自任陆海军大元帅,而且同时任命其弟载洵和海军提督萨镇冰为筹办海军大臣,负责设立筹办海军事务处。

年轻气盛的载洵甫一出任,即宣布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发展海军七年规划,计划在整顿各洋旧有各式兵轮的基础上,在第3至第7年的5年里,

添造头等战舰8艘,巡洋舰20余艘,各种兵轮10艘,

编制第一、第二、第三各队水鱼雷艇;

编定北洋舰队、南洋舰队及闽省等各洋舰队;

成立各洋军港和船坞;

设立海军大学,等等。

1909年8月13 日清政府批准这一计划,并根据载洵等人的建议,令度支部及各省分筹开办费1800万两。

1909年9月,载洵、萨镇冰即前往英国、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等欧洲国家考察,分别向这些国家表达了订购各类战舰的意愿,先后访问了意大利、奥地利、德国、英国的海军学校和船厂,

并向意大利订购炮舰1艘,

向奥地利订购驱逐舰1艘,

向德国订购驱逐舰3艘、江防炮舰2艘,

向英国订购巡洋舰2艘。

1909年10月16日,载洵一行从上海出发,载洵在萨镇冰等人的陪同下,搭乘德国邮轮Luetzow号从上海启航。据《新加坡自由报》记载:载洵是一个反应机敏、有防备心的年轻人,对肩上重任甚感兴趣,急切盼望到外国土地上去看一看。载洵在接受采访时也说:“此次欧洲考察,目的不在于购买军舰,而是全面考察西方的海军事务并认真学习。”

晚清声名显赫的醇亲王家族出了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后裔

载洵德国之行

1909年11月,他们到达了德国柏林。在柏林菩提树大街阿德龙﹒勃里斯特酒店,两个中国人在德国官员的簇拥下走出门口。身穿大清官服、走在最前面的是筹办海军事务大臣载洵;一旁手持文明棍、披大氅的是当时大清驻德公使荫昌。载洵时年23岁,风化正茂,意气风发,德国是他欧洲之行中的一站,此前他已经在意大利和奥地利的船厂转了一圈,订购了炮舰和驱逐舰各一艘。

晚清声名显赫的醇亲王家族出了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后裔

晚清声名显赫的醇亲王家族出了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后裔

1909年时为海军大臣的载洵出访德国

晚清声名显赫的醇亲王家族出了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后裔

载洵参观德国造船厂,前排左二为萨镇冰

晚清声名显赫的醇亲王家族出了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后裔

载洵参观德国造船厂

载洵、萨镇冰到达柏林时身穿黄袍马褂、佩大绶勋章。在十多天里,出入乘坐德皇专门安排的马车,说明皇家对清廷经贸关系的重视。他们每天去各船厂、炮厂和海军机构参观。其中重要行程之一是参观伏尔铿造船厂,这家船厂曾造过北洋水师的“定远号”、“镇远号”。参观完毕,载洵代表清政府向该厂订购了川江炮舰“新珍号”(后被袁世凯改名为“江鲲号”)。1912年完工,造价18万马克。

德国有一家赫赫有名的克虏伯钢铁厂,这家钢铁厂与清政府颇有渊源,早在1866年就有清朝政府代表团到访并与之签订了该厂史上第一个中国订单。清朝重臣李鸿章曾自豪地回忆说:“官方上我是德皇的客人,私下里我是克虏伯先生的客人。”后来在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从克虏伯购买了大量的钢铁材料、舰船和大炮。如天津北塘炮台和我国沿海各海防炮台都有克虏伯大炮。载洵向这家钢铁厂订制了内河炮艇“新璧号”(后被袁世凯改名为“江犀号”)。该炮艇于1911年完工,装备了一门德制88厘米曲射炮和两座法制37厘米高射炮,造价19万2千马克。

载洵这次出访欧洲还有一个插曲。在访问行程中,原本离开德国之后的下一站应该前往法国。法国方面得知载洵准备出访,非常高兴,电告中国驻德公使荫昌法国方面不仅做好了接待的准备,为表示友好,还打算授予载洵一枚二等勋章。载洵接到报告后,觉得他一个大清国的王爷只授给一个二等勋章,有失身份,心里很不高兴,就让荫昌发电报给驻法公使,借口“行期太短,无暇访问,下次来欧洲再访问”取消了法国行程,而直奔英国。

载洵在英国参观了著名的皇家海军学院,并在英国定造了巡洋舰。最后一站造访俄国。

1910年1月取道西伯利亚,乘火车回国。

载洵此次欧洲一行历时三个月余,从欧洲学到了不少海军建设的经验。

(3)访日定制永丰舰(中山舰)

1910年7月,载洵又奏请前往美国、日本考察。 在美国期间,载洵一行乘车抵达某车站时,华侨厨工邝佐治混在人群中欲刺杀载洵。邝佐治正要从裤子口袋里掏枪的时候,被侦探当场逮捕。按照美国法律,邝佐治并未拔出手枪,如果他本人否认刺杀行为,罪案将不成立。但邝佐治直言不讳,当着法官的面高喊:“立意杀之,以除国家大害。”邝佐治被判有罪,入狱14年。载洵被惊吓一场,不敢在美国继续久留,即刻启程日本。

在日本,载洵一行又向长崎三菱造船所定造了炮舰“永丰号”,向川崎造船所定造炮舰“永翔号”。

正当三菱造船所承建永丰号炮舰时,中国在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清王朝被推翻。载洵被卷在历史的洪流里,只能向前,他所有的荣耀都成了明日黄花。袁世凯任民国大总统后,宣布承认一系列条约和协议,认同载洵一行在日本的订舰协议。北洋政府向英、德、美、日、俄五国银行借款,各国订购舰船之款,均由五国银行垫付。

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这艘载洵订购的永丰舰改名为“中山舰”,后来著名的“中山舰事件”就是发生在这艘永丰舰上。

溥侊

溥侊与雪艳琴

他从一开始就捧女伶人雪艳琴,下的是“水磨功”--送花篮,送行头,送衣服,送这送那都不难,有钱就行;难得在他每天不但自己听戏,还买几十张戏票请人去听。这听戏捧场,夜夜如此,年年如此,好似一场看不到终点的“马拉松”。追求雪艳琴的人多了,有钱的,有权的,论起真心与耐心,谁也赶不上侊大爷。最后他们谈到了嫁娶。雪艳琴提出的条件是:一要正式婚姻,不做姨太;二要随她信回教。这对已婚且不信教的侊大爷来说,真是两大难题。溥家全体反对,可溥侊却件件依从。先离婚后入教。举行婚礼的那日,是轰动北京城的大事。溥侊还信了伊斯兰教,并且因为此事被宗室嫌弃。

溥侊入了回教,信奉很虔诚,对饮食的禁忌,也奉行得很认真。并且因为此事被宗室嫌弃。民国中期的时候,溥侊和雪艳琴离婚,独子黄世骧跟了母亲,所以他姓黄(雪艳琴本名黄咏霓)。后代也都不以宗室自居。

雪艳琴劝溥侊入回教,录自《梨园轶话》第一册,作者唐友诗。此书为1938年出版,共两册,为研究民国时期梨园轶闻之珍贵史料

坤伶雪艳琴,原名黄咏霓,回教人,在舞台上造有极隆之誉,自与溥侊结褵后,即摆脱梨园生活,艳琴色艺兼佳,且表情之细,实为绅角中不可多得之人才,过去官员阔少,拜倒高跟鞋下者,大有人才,惟艳琴性情古怪,凡应酬者不过宴会而已,至于其他要求,敬谢不敏。


晚清声名显赫的醇亲王家族出了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后裔


雪艳琴便装照

溥侊者为清室之后裔也,素好听戏,且爱听艳琴演剧,捧雪伶时期甚久,每有雪伶戏时,必定包箱数个,池票多张,日久艳琴亦有知觉也,次经人介绍,二人始得晤谈,于是情感间,又深入一层,以溥之家产及其人品,论交女朋友者,就是仙女亦有资格,而专问艳琴进攻者,实喜雪伶之艺也。

在艳琴方面亦极知时达务,认为本人将来终身问题,以追逐者极多,稍有不慎,当入于歧途,如过去之著名坤伶,因一时之不慎,结果均未圆满,难逃「定婚」「试婚」「结婚」「离婚」之苦恼,故艳琴之与人结婚问题,凡碰过钉字者,均知艳琴已抱定独身主义,其实不然也。

后与溥接近,始悉其为真正知己耳,故全幅精神皆照顾于溥,而溥果也有情,蒙人撮合,竟与结婚焉,按艳琴本为回教徒,以教规所定,其他宗教男人,如娶回教女子为室者,则该男人必得入于回教,否则不能成功,溥深明大义,当为艳琴而入回教,彼时有一般谈者,咸称溥之入回教,不过敷衍而矣。

前年伊夫妻东渡返京,各慈善团体为筹款问题,曾约艳琴献身舞台,成绩之佳,想读者诸公已在报纸上面看过,无须再来赘述,但见艳琴唱戏时,溥在前后台来回奔走,已成跟包之势,由是推想,其夫妻之情感,已达沸点,戏后同赴东京旅居,每日由艳琴之指导,而溥对于回教真旨,已得要领也。


晚清声名显赫的醇亲王家族出了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后裔


雪艳琴之《廉锦枫》

本年东京举行之大规模礼拜寺落成典礼,溥亦以回教名义前往参加,与北京回教联合会派去之唐易尘等,大谈回教之内情,唐等见其认识回教之明,已大有进步,而外传之敷衍入教者,似乎不明其真像耳,但此次溥之入于回教,系为云艳琴之功云云。

著者按:「雪艳琴不但在舞台上能使人注意,而此次与大教人结婚,竟能将溥劝入回教,并使溥在回教方面占有极优地位,可谓难能可贵,如此看来,艳琴在回教中亦为应注意之人,实为梨园轶话内之好材料也。」

扇面画脸谱

为苏连汉等之创作

扇面上画脸谱,近年来盛兴一时,闻此种创作,系出于苏连汉陈富瑞朱斌仙之手,缘斌庆社科班在大栅栏广德楼唱时,连汉在该班教戏,富瑞搭班演唱,朱斌仙为本科学生,三人感情甚佳,时在一处聚谈,一日连汉偶在扇面上画得脸谱半个,陈朱二人均认为有趣,翌日富瑞即用纸片绘一整个脸谱,斌仙观之更觉佳妙,当将各种脸谱绘于扇面之上。科班中学生互相摹仿,由此画脸谱者,日益增多,今更踊跃,且较精细,而苏等虽倡画于前,反不敢再画矣。

赵大鼻子通灵素学

说话总带滑稽

已故名丑赵大鼻子(即赵仙舫)在台上演戏,素称滑稽,平时在家或到某一处所,亦必见景生情,任意取笑诙谐,赵通灵素学,不喜外人知,一日在后台见同行人某,因偶患急症倒地不语,赵赶过诊脉,旁观者多笑谓:「你在台上唱完了请医,又到这里过戏瘾来啦」,赵称你等不知,遂开方令管事人速去抓药,该人服后立愈,戏界始知赵尚会医学云。


晚清声名显赫的醇亲王家族出了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后裔


赵仙舫、路三宝之《小上坟》

又赵临死前仍不断说笑语,其住室内有立柜一对,中间隔一缝,一日语家人云:「我这病就是从这个小柜缝所起。」暗中影射「田桂凤」之名,并云到本日下午六时前,与我穿寿衣吧,家人均以赵病乱语,并未注意,后至五时许,即与世长辞云。

应注意的几种戏

于情理似有不合

据戏界老人谈称:短打武戏中,差不多都有走边一场,如武生花脸等角色,初上场所穿为厚底靴子,及至走边场,必易薄底靴,表示穿房跃脊行走之快也,若着高底,不但于理不合,且看着亦非常粗笨,乃盗御马一戏,即有不合,坐塞场当然得穿厚底靴子,盗马时似应改换薄底,要知窦尔墩虽然武艺出众,决无满天飞人之功,并且踏入铁壁铜墙之御营中,穿厚底靴子,似不合宜,查当初演坐寨者,多为文花面扮演,故不换薄底以为壮观,后改为武花脸演唱,其薄底更无须换也,至究应如何,尚待戏界的老前辈加以研究。

又乌龙院之老旦,名为马二娘,其女又为阎惜姣,及阎婆惜,是否其母娘家姓马,无从考查,按五才子书中所述马二娘者为妈妈娘,想系老先生教戏时,学者不甚注意,抄词时将妈妈娘,为简笔计,书成马二娘,后人再见抄本时,不知证明,竟以马二娘念之,其马二娘之无根无据,或系此错也。

又捉放曹宿店,陈公逃走时,竟大开其店门,复拉所乘之马,从容走去,试问店房中之伙计,彼时大概都死矣,再马蹄行走,向有声音极大,店中何以竟一点声闻未有,其情纯乎不合,若在陈宫逃走前加数句念白,或者还可敷衍下去,再者曹操疑心之大,能使陈宫安然逃去乎!


晚清声名显赫的醇亲王家族出了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后裔


王泊生之《宿店》

又四郎探母「未开言不由人泪流满面」一段中,四郎将其家况备述终了时,始唱「我本是杨」,生旦均行止住,很紧张的情形,忽然变成肃静态度,二人做出门式,看之许久,始返回接唱:「我本是杨四郎」,若先时门外有人,在表白家世时,孰不知他为杨四郎乎,有人谈,此处之做工,系因老生唱的很多,恐力不接,在此用一做工显着精细,又可暂为一息,岂不知此种做工反与剧情不合也。

以上所谈,不过略举数戏,其应行改革者尚多,甚望后起者有以注意望。

叫街刘原系酒店伙友

已故老生刘景然,玉田县人,幼时在崇文门外某酒店充当伙友,因喜旧剧,入票社学戏,聪明绝顶,一学即会,善于钻锅,如现在学戏,立刻即能发场,四十许始下海入内行,唱时好洒狗血(即做工细腻),聆剧者皆以「叫街刘」呼之,与梅兰芳李连仲高庆奎慈瑞全等演法门寺,刘饰宋国士,称绝一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