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年俗漫谈——过年

祭灶是过年的开始

我们河东人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这一天,是民间祭灶的日子。过去人们生活水平不高,平时的吃食也很粗糙,细粮少的可怜。小孩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嘴就显得特别馋。腊月二十三,孩子们盼着吃糖瓜和芝麻棍棍糖,因为祭灶时要用糖瓜和芝麻棍棍糖做贡品。

祭灶,就是祭送灶王爷升天。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民间的神仙,责任是反映民间的生活,监管民间的善恶,职务相当于现在的纪委书记。我们企盼灶王爷升天,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所以就在灶神像前供奉糖瓜和芝麻糖,意思无非是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不要到玉皇大帝那里打“小报告”,讲人间的坏话,也有意让灶王爷的嘴甜一点,光说人间的好话。祭完灶后,小孩子们就可以分享灶王爷的供品,吃糖瓜和芝麻糖了,解一解整个冬天的馋嘴,这也是儿时最盼望的乐事。

河东年俗漫谈——过年

赶集逛会置办年货

过年的重要内容是置办年货。我们小的时候,交通尚不发达,置办年货不在城里,主要在乡下的集市里,逢集时人山人海,年货丰富,十分热闹。父亲赶集时的模样我还依稀记得,左肩搭一个旱烟袋,右肩背一个白色的褡子。褡子也叫连褡,前边开一个大口子,前后都能装东西。装满东西后,前后份量平衡,走起来很轻快,当地农民很爱用它,如今农村已不多见了。

过年的年货无非是现在毫不稀罕的核桃、柿饼、红枣和鞭炮。菜肴之类有白菜、萝ト和那时非常稀罕、平时吃不上的莲菜。买莲菜时父亲非常节约,一般买上三、四个就行了,过年时用水汆一汆,调成凉菜,能装三、四盘就行了。萝ト和白菜,几毛钱一斤,而莲菜是几块钱一斤,在儿时那算高档的菜,平时是吃不着的。经济一般的人家赶集时只买一吊猪肉,大约有二、三斤重。富裕些的人家,再多买一些猪头猪肝、猪肠子。

年前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家家支油锅、煮麻花。家境好些的,能煮八、九十斤面的麻花,家境差些的,也就煮上二、三十斤面。如果家里不支油锅煮麻花,孩子在巷里手上没有麻花吃,别的孩子就会小瞧他。所以再穷的人家,家长也会煮,穷一年也不穷一节,煮的再少也要煮,给上学的孩子争一个面子。

河东年俗漫谈——过年

守岁拜年大年初一吃饺子

除夕的夜晚是不睡觉的,这叫守岁。我们农村老家叫做“熬年”,全家老少围在一起边包饺子边唠家常。包饺子时还要在饺子里放上一枚硬币,第二天早上谁吃了馅里有硬币的饺子,谁就是来年有福之人。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们早早起来,开门点炮,父亲领着我们到井台挑水,象征着把财富挑回家。所以大巷井台的水桶早早就排起了长队。

河东年俗漫谈——过年

吃完初一早上的饺子,先向父母拜年,要压岁钱,然后再向本姓本家的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大年初一,母亲在院里放一个铁盆,告诉我们洗脸水不能乱泼、要倒在铁盆里,过了破五(初五),才能把水倒在巷里,初五前只能往家里挑水,不能向外泼水,意思是要守财守富,不能破财。初一之后,过年的形式就变为走亲戚了。农村和城市一样,不过初五,第一次见面时都要问候一句,互相拜年。“过年”是河东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其中的内容丰富多彩且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体现了河东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是河东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