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侯度”的守护者

在山西省西南端的风陵渡镇有个村子叫西侯度,据说这村名还是因西伯侯姬昌的一段经历而缘起。

相传,荒淫无道的殷商王朝最后一位国君殷纣帝辛因暴虐成性遭到天下人的反对,为掣肘西伯侯姬昌,不致他也反对自己,帝辛就把姬昌的母亲也抓来关进黄河拐弯处一村后圪塔岭下的山洞里。姬昌在朝歌做人质数年,母亲也过世。但为取得了纣王信任,他也只得忍辱负重,对纣王百依百顺,不敢些微流露反叛情绪。释放之后,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母亲落难的圪塔岭去祭拜,并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类似“服孝”样的时光,受到了当地人们的热情接待。这位西伯侯姫昌就是后来的西周王朝肇基者周文王。周文王离开圪塔岭后,当地人便把村名改作西侯度。

“西侯度”的守护者

薛俊虎正是西侯度人,他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便时时和180万年前的老祖宗连在了一起。从那时至今,他和发掘西侯度古文化,保护西侯度古文化,与这里的老祖宗古文化已经厮守了半个世纪。在当地他也称得是位颇具“城府”的考古名家了。

1959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裴文中、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等人在发掘匼河古文化遗址时,发现了西侯度遗址。当时在村里担任会计的薛俊虎还是一个不到20岁的回乡知识青年,热情活泼有文化,脑子又灵活,村里指派他负责接待工作。接受接待工作后,他便积极为专家提供线索,协助专家发掘西侯度,很快就和大家打得火热。一个时期后,他先后同四代考古专家以及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王治秋等人处为挚友。

“西侯度”的守护者

当看到经四代考古学家三次艰苦发掘,在遗址中挖出不少旧石器,像切割使用的“石片”、像刀子一样的石质“刮削器”、如斧子一般的“砍斫器”、还有制作箭镞使用的三棱状石器、大堆动物化石,尤其是那几根价值巨大的烧骨和180万年前燃起的那一把圣火,薛俊虎早已激动不已。当后来又得知这里竟然是180万年前我们祖先开始用火的地方,这就更加激起薛俊虎对西侯度古文化的浓厚兴趣。

说起发掘西侯度古文化,现如今在运城,老薛可以说就是一位知之最多的人物了。只要有人来参观,他就自愿担当起讲解员。

老薛讲得非常自豪。因为经过长时间研究、探索,他知道,由于燃起了那一把圣火,从那以后,先祖们便发现了火,不但可以烧熟食物,给人们带来美味,到了寒冷的冬季,火还能御寒,在漆黑的夜晚,火还能照明,火成了他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必需品。这就逼得先祖们必须有意识地保存和采集火种。

一场大火改变了人类,也改变了世界。从此之后,人类就把用火当成了改善生活环境的一种重要手段。

“西侯度”的守护者

然而老薛清醒地知道,位于荒郊野岭的西侯度古文化遗址却因为村民经常取沙、挖土不时遭到破坏,这便迟早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为了能够守望老祖宗这个曾经的家园,使西侯度古文化得以保护,从1983年起,他即自愿担当起西侯度遗址保护工作。他把家搬到了距村两公里多的圪塔岭遗址旁,他下定决心,下半辈子就同国家的这些宝贝所守一起。

有感于此,他常对人说:“我们的祖先给我们创造了这样好的条件这么丰富的古文化,我们能让它荒废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吗?我本人是西侯度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村干部,就更应该重视和爱惜西侯度遗址。因此,我就不能让群众乱拉沙、乱挖化石,只要是发现化石、石器,就把它搜集保护起来

其实,在老薛的陈列室里,人们却看不到那几件闻名遐迩的烧骨。因为那东西价值太大,属“国保”级文物,西侯度的陈列室不敢存放,害怕担不起那责任。老薛说:“早就拿到北京城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