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导演为我们展现90后创业路上的艰辛与仿徨,但同样充满希望

陈可辛导演为我们展现90后创业路上的艰辛与仿徨,但同样充满希望

《中国合伙人》显然是那种正能量的作品,和《致青春》相比,《中国合伙人》少了矫情和感伤,影片中所展现更多的是青春更富理想化和激情,这大概就是80后与90后的区别,在80后成社会中流砥柱的当今,人们需要什么东西呢?尚在底层挣扎的疲惫90后需要奋斗的激情,而过而立之年事业已成的80后则需要社会的尊重,陈可辛真的是太聪明了,同时他也是个合格的导演,这部影片每个年龄段的朋友都能接受,也是这部剧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陈可辛导演为我们展现90后创业路上的艰辛与仿徨,但同样充满希望

在全球化的时代,美国梦它激励着奋斗的年轻人勇于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成功。《中国合伙人》以新东方学校为故事蓝本,聚焦于三个创始人是如何通过奋力打拼把英语培训学校做到中国第一支成功上市的教育股的励志故事。所以《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就是讲述了一个典型的美国梦是如何在中国发生的,而电影的英文名American Dreams in China也是恰恰的印证了这个主题。

陈可辛导演为我们展现90后创业路上的艰辛与仿徨,但同样充满希望

虽然这是个关于美国梦的正能量故事,但整部电影是有着十足的中国特色,也就是说片子把"我有一个梦想"的口号做了一次合理化。首先电影的目标就是弘扬中国当代企业家奋斗的故事,所以整个背景都是建立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时代洪流中。电影的剧情跨越的长度长达二十年,在整个流畅的叙事节奏上电影带我们领略了80年代到新世纪之间中国社会的重要变化。利用肯德基或是北京申奥失败的时代符号,来完成。对过去艰苦生活的一次重塑。

陈可辛导演为我们展现90后创业路上的艰辛与仿徨,但同样充满希望

当然,这一切还只是陈可辛导演对美国梦汉化过程中的表面功夫。在三位主角走向成功的路上,电影最重要的是削弱了个人主义,而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兄弟手足之情。我们都知道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特别的浓烈,但是在《中国合伙人》里,三位男主角在落魄时期总是在彼此支持,在创建新梦想学校的初始也是分工合作。在成功之后让三个人陷入了利益和友情的纷争,不过到了最后三个人共同去到美国面对控告,并成功了将自己的公司上市,完成了一次绝对的逆袭。所以,当我们看到结局,也许感受最多的并不是成功学,而是那份天长地久的友情。

陈可辛导演为我们展现90后创业路上的艰辛与仿徨,但同样充满希望

而英语真是不少中国人挥之不去的一个阴影,现实中的晓明就是其中一员,但在《中国合伙人》中晓明同学让人惊喜,在学好了英语的同时,也给观众们献上了一次出色的表演。影片对于三位人物性格的塑造还是较为到位的,片初学校中的热血岁月的肆意描绘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在音乐上,同时准确的穿插流行配乐进行煽情,这样也是号住了许多上世纪末期的脉,相信如《光阴的故事》之类的歌曲也成功的触动了观众心中那根怀旧的弦。王阳理想破灭之后一曲《海阔天空》唱活了90年代初的奋斗、彷徨、失败和希望。

陈可辛导演为我们展现90后创业路上的艰辛与仿徨,但同样充满希望

陈可辛导演将剧情还有每个角色复杂的心里活动展现的非常传神,而这样的题材一边在表现成功路上的不容易,却又时刻都穿插一些英文幽默。所以当我们回到励志的层面上来看,《中国合伙人》并不像以前的传统励志片大幅的刻画三位主角创业的艰辛,电影中新梦想英语培训学校的成长都是用一种喜剧欢乐的形式去表达。

陈可辛导演为我们展现90后创业路上的艰辛与仿徨,但同样充满希望

因为以往的励志片中主角受到的挫折都是来自外力的,而这部电影中三位主角克服的全都是内心的精神阻碍。成冬青克服了自己的软弱,孟晓骏放下了自己的身段,王阳则是在一片迷茫中找到了自己的动力。《中国合伙人》以向上和积极的姿态展现了几十年跨度内成功中国合伙人们的奋斗史,为陈可辛导演点赞,为演员们的精彩演绎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