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好戲》導演黃渤:得獎並非真正開心,表演一下激動而已

成名之後的黃渤回憶自己早年的艱辛,大概意思是這樣的。

1996年,我頂替請假半個月的滿文軍在北京一家酒吧唱歌,之後滿文軍那小子再也沒有回來——他在央視青年歌手大賽上唱了一首《懂你》,一夜成名。

那時一塊兒唱的周迅、滿江、沙寶亮都火了,可是深受中年女性歡迎的我沒火起來。

「周迅他們來唱歌就是玩,可我,得養自己啊。」

北漂期間過著朝不保夕的的生活,每次唱完後會小心觀察觀眾的鼓掌方式,必須是熱烈鼓掌,如果是輕輕鼓掌,我就覺得飯碗保不住了。

演出完了有人耍賴不付錢,酒端上來,我一飲而盡,一口一個大哥地叫。一邊應著別人粗魯的挑釁,一邊得嘻嘻哈哈,陪著笑。

《一出好戲》導演黃渤:得獎並非真正開心,表演一下激動而已

以上細節都來自黃渤自述,真假難辯,尤其是隻有自己知道的心路歷程。要說起來有富裕家庭做靠山,黃渤本不至於如此,但是成功者如果沒有艱難奮鬥的早年,顯然套路不對。

學習這事兒給我帶來的基本都是恥辱

黃渤的臉看著非常滄桑,和大街上的農民工兄弟有一比,很有迷惑性,會讓人誤以為和王寶強有相同的貧困史。

但他出生於幹部家庭,父母是青島機關單位的處級幹部。雖然父母年輕時都是大學生和學習尖子,舅舅還是繪製人類基因圖譜的美國組專家。但這絲毫沒阻止他學業跑偏。成績倒數、動不動留校,媽媽經常「白天在單位批別人,下了班被老師批。」

黃渤決定「曲線救國」。

他下了一番功夫練習爸爸的筆跡,終於學得有模有樣,在老師那兒經常能矇混過關。

一到最頭疼的英語課,黃渤就呈現出很高的表演天賦。有次英語考試,坐在第一排的黃渤坐立不安,他的餘光瞥見老師一直在盯著他看,他佯裝鎮定地聽英語聽力,一本正經地在試卷上胡亂填寫ABCD,心中竊喜,覺得自己表演完美。

等他把聽力寫完了,廣播傳來——「試音結束,聽力考試正式開始!」

「學習這事兒給我帶來的基本都是恥辱。」

不過跟上房揭瓦的「皮小孩」不太一樣,黃渤從不打架鬧事,但「對上學不感冒」這事讓把他當清華北大苗子培養的父母苦不堪言。

《一出好戲》導演黃渤:得獎並非真正開心,表演一下激動而已

黃渤家客廳燈繩上掛著個字條,「時間就是生命,珍惜每一分鐘」,類似的字條還常出現在他的文具盒和書包裡,他厭惡至極。

初中時,黃渤連逃過一個星期學,和另一個同學一起,在海邊的水泥石墩中找到了一個正好能容身的洞,用草墊做了屋頂和房門,把零食藏在裡面。

每晚,他們按時回家吃飯、假裝寫作業,早上揹著書包假裝上學,然後窩在這個「小屋」裡,烤著炭火看武俠小說。

他每天怏怏從客廳的字條前踱過步子,一頭鑽進臥室,打開單卡錄音機,把作業本壓在底下,模仿卡帶學歌,一聽就是一整天。家裡僅有的幾盤港臺流行音樂盒帶都被他給聽禿嚕了。

上世紀90年代時興霹靂舞,電視上偶爾放一下,一遍過去了,黃渤就憑著腦子裡的印象自己練習,慢慢探索出了自己的舞蹈風格。

黃渤的父母覺得兒子做的事很不體面

「需要在晚上乾的工作,只有小偷。」

初二那年,學校元旦晚會上,黃渤表演了一首姜育恆的《再回首》,中間有短暫間奏,黃渤學著電視上的歌手在舞臺上來回踱步,他聽到有人在臺下鼓掌。

第二天要穿越女生群時,看到她們竊竊私語,「快看快看,那就是黃渤!」他開始考慮是把手放在褲兜裡還是衣兜裡。要知道,並不是每一個「成績一般長相也不好」的男孩,都能這樣引起女生的注意,他們頂多只能靠搗蛋、出洋相甚至成為笑話的一部分來建立存在感。

元旦過後,黃渤代表學校參加青島電視臺舉辦的「龍城杯中學生卡拉OK大賽」,獲得第三名。這次比賽上,他結識了日後率先成為演員的高虎,此人在黃渤的演藝生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黃渤常瞞著父母在卡拉OK廳走穴唱歌,他會搞氣氛,15歲時一天就能掙15塊錢。青島的歌廳老闆覺得這小夥子很討喜,很快漲到了一天60。

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學習不好已算「異類」,更何況還出入歌廳這種「不正經」的地方。黃渤的父母覺得兒子做的事很不體面,「需要在晚上乾的工作,只有小偷。」

黃渤不和父母正面硬槓,等他拿到一個月的工資1800塊,自己又湊了200,跑到銀行櫃檯把2000塊換成一張張10塊,厚厚一疊錢放到他父母面前,他爸媽不再嘀咕。當時媽媽工資是一個月300。

那時起,黃渤就意識到要抓住自己的長處。

把女孩衣服浸溼,貼在身上,觀眾就嗨了

上世紀90年代以崔健為代表的搖滾樂很火,滿大街都是憤怒的搖滾青年。

1993年,上中專的黃渤主修工商管理,他看不到未來前途,「到最後我們同學畢業了,誰也沒有去幹商業管理,被別人管的倒是有」。

他和一哥們找了兩位廣西女孩,組建了一支樂隊——「藍色風沙」,給自己取了藝名叫「小波」。中專一畢業,他們就開始走南闖北地演出。

黃渤江湖行的最後一座城市是西安,後來黃渤特意把《一出好戲》全國路演的第一站也放在了西安。2018年的黃渤已經變成「中國內地知名演員」「金馬獎影帝」「70億先生」和「在中南海與總理面對面交談的優秀演員代表」,而彼時的他還是個留長髮穿喇叭褲,在臺上又蹦又跳、不知道是誰的「流浪歌手」。

雖然聽起來很慘,其實他已經強過一般駐場歌手。黃渤做的是嘉賓演出,報酬比普通歌手高十倍左右,主要負責在半個小時到四十分鐘之內,將現場氣氛推至沸點。

什麼歌應該放在什麼順序唱,什麼時候假裝退場效果最好,什麼時候收錢時機最佳,黃渤琢磨出一套能將失誤率控制到最小的表演套路。

他還喜歡琢磨舞臺效果,絞盡腦汁讓觀眾喜歡。別的舞群裡的女孩帶著各種珠子、鏈子,弄得金光閃閃的沒意思。他給他們舞群的女孩想了一轍:簡單的黑色文胸,外面再罩上一件白襯衣,下面一條平角打底褲,表演中間穿插玩水,把女孩衣服浸溼,貼在身上,觀眾就嗨了。

這些靈感來自於港臺或國外的演唱會,說明黃渤一直是善於學習的人。

黃渤穿著一身貼身豹紋,扭著屁股唱著「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底下的中年女性歡呼雀躍,高潮迭起

「小波」漸漸小有名氣。

不過歌廳演出帶來的快感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

家境不錯,姐姐生意做得也挺大,父母退休了,工資也不低,家裡不怎麼需要錢。黃渤經常問自己,掙這些錢有什麼用?

「天一擦黑,心情就開始不好了,因為意味著又要開始演出了,之前演出帶來的那些快樂沒有了。」

他當時的真正理想是籤一家唱片公司,擁有一張屬於自己的專輯。

黃渤在廣州加盟了一家叫太平洋唱片的公司,同時期加盟的還有毛寧和楊鈺瑩。

後來,這對金童玉女很快火遍大江南北,而「師弟」黃渤,因為長相問題,被公司拒絕包裝,只能給楊鈺瑩伴舞。

黃渤又折騰回北京,在京郊的農民房裡租了間屋子,大冬天裡每天蹬兩個鐘頭自行車去酒吧跑場「駐唱」,最多一天連趕11場,當黃渤穿著一身貼身豹紋,扭著屁股唱著應該是沒有版權的「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底下的中年女性歡呼雀躍,高潮迭起。

經商頗為成功的姐姐,看著黃渤在外漂泊,覺得很不靠譜,她允諾黃渤,只要他回青島,房子車子都給備齊。姐姐越「誘惑」他回家,黃渤越不稀罕,他還在腰部文了兩字——「絕不」。

但是那段時間他有些彷徨,有時早上起來在床頭呆坐半小時,想今天要幹什麼。

「必須找有意義的事去做。哪怕今天我談了一家唱片公司,成不成沒事,哪怕我寫了一首歌,也覺得今天沒白過,覺得心裡挺踏實。如果一天從早荒到晚,早上又一覺醒了,覺得青春跟月份牌一樣。」

他有好幾個歌本,上面記錄著晚上對著大海,就著啤酒寫的歌。

他曾寫過一首叫「寂寞王國」的歌,身邊有人看上這首歌想要買走時,黃渤一律拒絕:「這是我給郭富城準備的。」他還猛著勁兒給張學友,王菲寫歌,厚厚的,幾摞。寫完後也都沒什麼下文。

你說我這麼一個2B,讓我去幹工廠。我怎麼可能對這種東西感興趣呢

23歲的黃渤還是決定回到青島,開了個製鞋的機械廠。

「掙點錢,自己給自己發唱片行不行?」

他每天穿著西服奔赴各種酒局,「這是遠東不鏽鋼的李老闆,這是軸承廠的王廠長……」「最近鋼材價格怎麼回事啊……」他一邊聽著一邊喝酒,受罪。喝得五迷三道了,每次都被司機抬回來。

開工廠後,黃渤第一年賺了一百萬,那是1996年。

有次去韓國出差,黃渤帶著機器來到一家好幾萬人的大型製鞋企業。自己的工程師當時沒在,黃渤不得不自己編輯自動化操作程序來演示。當著十幾位韓國資深專家,黃渤在那裡滿頭大汗地編程。好不容易編完,黃渤按下測試鈕,一隻鞋像炮彈一樣從機器裡彈出,沒有了蹤影。

「你說我這麼一個2B,讓我去幹工廠。我怎麼可能對這種東西感興趣呢?」

他一邊當著「黃老闆」一邊「兼職」唱歌,「錢肯定是不缺了,心癢癢。」

晚上唱歌,第二天早上七八點開例會,經常眼睛都睜不開。

他也開始看書,別管以前看得懂看不懂得名著,都拿來看。

「老覺得心裡有惴惴不安的東西,你得填進來。」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工廠無法倖免地被波及,宣告破產。黃渤天天被人追著要債,債主上門一等好幾個小時,他不得不假裝不在,悶在裡屋裡連廁所都不敢出來上,人剛一走,他出來就跟債主撞上了,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

也不知是先因為賠錢還是先感到無聊,總之,有一天,當「黃老闆」像往常一樣談完生意,又像往常一樣喝得酩酊大醉,被司機抬到車後座上。他仰在那裡,虛眼看著窗外晃動的光斑。

「我他媽這幹嗎呢?」

照片裡的黃渤清秀靦腆,穿著緊身蕾絲透肉上衣,八塊腹肌盡收眼底,左手五指張開輕放在右胸膛上,一顆黑色的乳頭透過手指縫兒露出來

黃渤又回到了北京。

依然到處找唱片公司。有一次,他遞交了小樣,出門就看見個大袋子,裡面裝的小樣,有的比他做的還精緻養眼。他知道,自己的很快也會出現在這一堆裡,然後被處理掉。想回頭去要小樣,不過最後還是沒去敲門。

2000年,青年導演管虎籌拍電影「上車,走吧!」,想找個會山東方言的農村小夥子,一直沒找到合適的。

於是主角之一高虎把自己的「拜把子」兄弟黃渤的照片推到了管虎面前。照片裡的黃渤清秀靦腆,穿著緊身蕾絲透肉上衣,八塊腹肌盡收眼底,左手五指張開輕放在右胸膛上,一顆黑色的乳頭透過手指縫兒露出來。

「不行,像個香港的二流子!」

高虎說黃渤是個「照騙」,真人沒這麼好看,管虎這才答應見一面。這一見面改變了黃渤的命運,2000年到2013年間,黃渤和管虎共合作了八部戲。

第一天,半路出家的黃渤不知道怎麼拍戲,對鏡頭走位一無所知,拍著拍著就走到攝像大哥後面去了,高虎一個勁兒地拽著他的腰,防止他出畫。黃渤搞不清導演到底幹什麼的,見管虎喊「停」,覺得自己演得不好的時候,也喊「停」,管虎在機器後瞪眼:「這停是你喊的?!」

拍攝中管虎經常急得想罵人,每次都被高虎按住。管虎只能晚上收工回去罵高虎,「這人你哪兒找的!」拍到後來黃渤也跟高虎急,「你這哪兒弄的導演!」

不過拍了三天,管虎驚奇地發現,黃渤已經遊刃有餘了。「我不誇張,你會覺得奇怪,好像他是天生為這事生的。」

這部影片獲得了2001年度金雞獎「最佳電視電影獎」。唱了十幾年歌,沒唱出什麼名堂,演了十幾天的電影,竟然還獲獎了,黃渤覺得有點諷刺。

當報出「張家輝」的名字時,鏡頭對準四位候選人,唯獨黃渤的臉上有一瞬間明顯的失落,之後聽到自己名字時,他還懵了一會兒

直到2009年拍攝「鬥牛」時,黃渤才知道第一次高虎帶自己演戲有多不容易——跟一頭牛演戲。

在山東沂蒙山的小村子裡,黃渤每天從山下跑到山頂,一天跑36趟,攝影師都不行了,換人,換了幾撥,黃渤還在跑,鞋子磨破了四五十雙。

和動物演戲很難,不確定性太多。管虎是個極其苛刻的導演,一個鏡頭拍攝幾十遍一百多遍,「最多的一個鏡頭137遍還是138遍,拍了好幾天。」

黃渤還必須始終讓自己保持在看起來很充沛的狀態,以牛好為準則、根據牛來調整表演。他開始嘗試和牛進行情感交流,給它吃好吃的、撫摸它、和它說話。

終於,在電影拍攝過半後,黃渤已經能和牛順利地「交流」了。

原定一個半月拍完,結果拍了四個月,「鬥牛」拍攝結束後,在回去的車上,黃渤號啕大哭,管虎回過頭,起鬨,「喲,黃渤哭了!黃渤哭了!」

「不是一般的苦,它是真的苦。」但過程對黃渤來說卻是相當愉悅,「有層出不窮的想法、假設、嘗試,真是你在帶著戲跑。」他在後來也經常提起那段時光,「是狀態最好最懷念的時候。」

這部戲將他推上華語影視圈的至高寶座——第46屆臺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和張家輝並列當年的影帝。當報出「張家輝」的名字時,鏡頭對準四位候選人,唯獨黃渤的臉上有一瞬間明顯的失落,之後聽到自己名字時,他還懵了一會兒。

不過他還是不忘在獲獎感言時再次用「外貌」調侃自己:「同學看見我很驚詫,說現在電影學院的招生標準怎麼這麼鬆了,還有長輩善意提醒我說:女怕嫁錯郎,男怕選錯行。」

那一次,威尼斯電影節主席馬克·穆勒評價黃渤是「中國的卓別林」。

劇本角色開始紛湧而至,甚至有人給黃渤量身打造角色,以喜劇片居多,「瘋狂的石頭」裡咬著麵包在公路上狂奔被追的黑皮,「民兵葛二蛋」裡頂著個鍋蓋頭俠肝義膽的葛二蛋……

中國當代著名演員中能用面部表情演戲的不多,像Angelababy黃曉明夫婦那種從開頭到結束都擺著一張「謎」一樣的臉,照樣能嫌大錢。相比之下,黃渤倒真的是用演技跑贏了那張臉。

上帝給了黃渤除了顏值之外的一切

2010年開始,黃渤內心失去了對錶演的興趣,「有點不太想弄了。」

好在這種內心戲並不妨礙他馬不停蹄地拍戲。2012年,「人再囧途之泰囧」上映5天,票房破3億,刷新華語片首周票房紀錄;「西遊·降魔篇」以12.46億元成為2013年度中國內地電影年度票房冠軍,黃渤的黃金時代到來,2013年還被稱作是「黃渤年」。

在一種「盲」的狀態下,黃渤又連續接了四部電影,用他自己的話說,是「餓多了,終於來飯了,趕快往嘴裡邊多塞幾個包子。」

2014年國慶期間「心花怒放」「親愛的」「痞子英雄2」三部電影同步上映,「心花怒放」更是刷新了華語電影首周票房以及國慶檔的票房記錄。有媒體統計,黃渤參演的電影總票房高達50億,他成了中國電影票房最有保障的男演員(如今,黃渤總票房累計到70億,被稱為「70億影帝」)

「親愛的」是黃渤最忙的時候用20多天趕出來的,朋友給他發來祝賀短信,他給了一個不知是真謙虛還是假惺惺的黃式回覆,「蘿蔔是不是糠心的只有自己知道。」

黃渤時常想起「霸王別姬」的臺詞,「人得自己成全自己」。不惑之年,他說想給自己找點「茬」。

當然此時黃渤已是影帝,有高票房作品,不再是當年那個酒吧讓中年婦女們癲狂的歌手,有能力有資本去試試新的東西。

2012年,他跑去主持臺灣金馬獎,成為了金馬獎有史以來第一位大陸主持人;他挑戰了「西遊降魔」裡的「老猴」;2014年,他出演了孟京輝的先鋒話劇「活著」。

導演孟京輝對於黃渤在話劇「活著」裡的表現,給出了相當高的評價,「我沒想到他能把悲憫和深沉演得那麼到位,而且他演起來很放鬆。」周星馳很客氣的稱他為「喜劇王中王」,甚至相當誇張的說「是他把我的演藝生命給終結了。」而金馬獎臺上的表現,也被網友誇做是行走的「情商教科書」。

這幾件事短暫刺激了黃渤的神經,他興奮了一陣子,對外聲稱覺得自己冒險做了幾件「出格」的、不那麼像黃渤幹出來的事。

不知道黃渤是怎麼定義「黃渤應該乾的事情的」,倒是這幾件事後,觀眾更喜歡他了,給了黃渤一個新的稱號「國民男神」,擁有過此稱號的還有吳彥祖和吳亦凡等。

「上帝給了黃渤除了顏值之外的一切。」

一出好戲

「其實我得獎,沒有幾次是真正開心的,上臺表演一下激動而已。」黃渤說,他擔心自己這是得了便宜還賣乖,當然他確實是。

不過以前,他會因為一個表揚、一個動作、想通一個橋段而無比興奮,但現在,即使是得獎,似乎比那時的快感難獲得的多。

雖然很明顯這是因為得獎得多了,但是在黃渤式說法就顯得更有學問:

「以前覺得我不信這個我弄不了,我覺得肯定能行。慢慢再確定、再推翻、再懷疑、再琢磨,那個過程讓我無比快樂。而當這些東西慢慢變得不那麼難、演得好看起來是個自然現象的時候,也沒有那麼大的愉悅感了。」

「一瓶不滿半瓶晃盪其實是最好的時候。」

私下甯浩聚會喜歡談論相對論、時間簡史和夸克,「一開始你還能聊兩句,後來就只剩點頭,再後來頭都不點了。」最早覺得看書是件苦差事的黃渤,開始懷念書籍的好,除了劇本他會去讀文史哲,譬如「一戰簡史」——不知道電影學院配音系是不是不教世界史。

2014年拍完「尋龍訣」後,黃渤覺得自己需要停下來,「生活忙到一張紙都插不進來,」他決定休息一年,陪陪家人,給自己放假。在此之後的三年,他一部戲也沒接。

「得找點能讓自己嗨起來的事。」

於是伴隨著《一出好戲》,黃渤又變成了新晉導演。

他本可以更早地擁有這個標籤。在演員轉型當導演成風的那幾年,曾有不少資本找過他。

說到此事,黃渤再次秀出了名言名句,「導一個爛戲,我的水平早夠了,」如果只是純粹為了在「黃渤」前加「導演」二字,意義不大,他更希望「特別興奮和幸福地享受過程,拍出一部優秀的作品。」

在登上巔峰之後,黃渤說自己不喜歡所謂身處巔峰的感覺,他希望自己的巔峰「在60歲前不要到來。」

「一旦站上山頂,那一刻感覺的確很好,但接下來要幹嘛?」

在黃渤的自我表白中,他似乎總處於一種擔心生命被荒廢的焦慮之中,外人亦難知真假,原因何在。

十一

尾聲

採訪過黃渤的記者說,黃渤是最不好採寫的人物之一。他在底層摸爬滾打,對各種人都很瞭解,太懂得你要什麼,說話滴水不漏且極擅長總結。黃渤總能先自己跳到半空來看自己,他給大家看到的黃渤,是黃渤總結過的黃渤。他幾乎每一個問題都會回答,聊了幾個小時後,他總能讓記者滿意而歸。但記者回來後卻發現不知道從何寫起,琢磨不透。

這就叫大器晚成高情商,誰也不得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