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賞析,第四十四章;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老子《道德經》賞析,第四十四章;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

聲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樣更為親切?生命和貨利比起來哪一樣更為貴重?獲取和丟失相比,哪一個更有害?過分的愛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價;過於積斂財富,必定會遭致更為慘重的損失。所以說,懂得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見危險;這樣才可以保持住長久的平安。

老子《道德經》賞析,第四十四章;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

賞析:

“名”和“身”的關係,“身”是根本,“名”是外在的。“名”是依附於“身”而存在的。同理,“身”和“貨”的關係,“貨”是依附於“身”而存在的。如果“身”已經不能保全,那麼“名”和“貨”就是無皮之毛、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還能有什麼意義呢?人們通常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過多地把精力投在那些自己沒能得到的東西上面,而不去珍惜那些他已經擁有的東西。世間的一切都是因“緣”而聚,又必然會因“緣”而散的。財物是這樣,人世間的一切東西都是這樣的。其實我們要做的無非是珍惜眼前的人和事,那麼當他們最終隨風而去的時候,也能坦然以對,“事如春夢了無痕”。得不足喜,失不足悲。因為真正有緣法的,必然會在久遠的輪迴中不斷地聚散離合。整個宇宙在“道”的運作下是永恆運動的,就象一條長河。人正是因為處在這樣的宇宙之中,所以萬事都是“無常”的。萬事無常,這才是“常”。真正不變的,只有“道”,而“道”的本質,就是不斷演變。我們遵循“道”就是要隨“道”而化,循“道”而行,“知足”和“知止”,就是我們跟隨“道”的腳印,就是我們追隨“道”的方向。

老子《道德經》賞析,第四十四章;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