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離開阿里做智能音箱但銷量慘淡,三年後他又重新抱阿里大腿

文 | 前方智能 梟梟

10月12日,在杭州阿里雲棲大會上,Rokid 創始人兼CEO祝銘明宣佈了一則重磅消息:Rokid(若琪)將與阿里雲攜手合作,為業界提供ALL-IN-ONE全棧語音智能方案語音解決方案,打造AI時代開放平臺的新標配。

14年離開阿里做智能音箱但銷量慘淡,三年後他又重新抱阿里大腿

阿里為什麼會選擇與語音公司Rokid合作,而不是科大訊飛或者思必弛這些智能語音技術在國內排前的企業?

另外,祝銘明是何方神聖?Rokid又是如何崛起的?

14年離開阿里做智能音箱但銷量慘淡,三年後他又重新抱阿里大腿

前阿里土豪,現Rokid創始人

瞭解一間公司之前應該先去了解它的創始人,因為一家公司的靈魂在於其創始人。

地平線機器人CEO餘凱曾經這樣介紹過祝銘明:前阿里土豪,現Rokid創始人

14年離開阿里做智能音箱但銷量慘淡,三年後他又重新抱阿里大腿

為什麼說祝銘明是阿里

土豪呢?

這得溯源到祝銘明的個人經歷了。

祝銘明是一位狂熱極客,喜歡機器人,想做機器人。所以在他讀完UC Berkeley人工智能博士畢業後,他創建了猛獁科技。

2010年6月,祝銘明作出決定,把自己創辦的小公司猛獁科技賣給了阿里巴巴,他自己也帶領團隊加入阿里,併成為無線事業部M工作室領頭人,負責深度學習、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研發。

14年離開阿里做智能音箱但銷量慘淡,三年後他又重新抱阿里大腿

至於說祝銘明是個土豪,估計是因為在進阿里前他是個創業者,並小有所成,不然不會被阿里收購,所以他和阿里的普通員工相比,錢確實是多那麼一點點的。

14年離開阿里做智能音箱但銷量慘淡,三年後他又重新抱阿里大腿

四年後,即2014年,祝銘明離職創辦了Rokid,開始研發生產家庭智能機器人,第一個推出市場的產品是個智能音箱Rokid Alien,當時被稱為中國版Echo。

距離祝銘明離開阿里已經有3年了,如今他再與阿里合作,究竟是什麼讓他再回頭抱阿里大腿呢?

14年離開阿里做智能音箱但銷量慘淡,三年後他又重新抱阿里大腿

兩年時間打磨的中國版Echo,價格貴了點並不好賣

從2014年到2017年,Rokid一共推出了兩款產品,分別是2016年年初發布的Rokid Alien和2017 CES展中發佈的Pebble

14年離開阿里做智能音箱但銷量慘淡,三年後他又重新抱阿里大腿

祝銘明將Rokid的整體研發進程定為Home AI、Portable AI、Personal AI三個階段。第一步就是先讓AI進入家庭,讓大眾能夠切身體會到人工智能帶來的高科技生活,再滲入到出行等其他場景,最後實現隨身攜帶、甚至無處不在的人工智能。

Rokid Alien就是Home AI的代表產品,而Pebble則是Portable AI的代表作品,Personal AI的作品估計還在研發階段。

花費兩年時間打造的Rokid Alien是個很容易讓人記住的機器人,因為外形像個蛋。

14年離開阿里做智能音箱但銷量慘淡,三年後他又重新抱阿里大腿

Rokid具備了智能音箱的功能的同時,還有另的亮點:DLP投影、光線和溫度感應及遠場語音識別等。

14年離開阿里做智能音箱但銷量慘淡,三年後他又重新抱阿里大腿

值得一提的是,Rokid的自主研發能力非常強,行業內能做到他們這樣的初創企業並不多。只在自由聊天方面接入了三角獸的Chatbot技術,其它所有的技術都是自己研發的。從語音交互上的遠場拾音、降噪、信號處理、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多輪對話、以及聲紋識別等,到機器視覺上手勢交互、人臉識別、視覺交互、以及室內定位導航等, Rokid都選擇自己來做。

而接入三角獸的Chatbot,主要是為了保證用戶在和Rokid自由對話時,它能及時予以回應,其實也只有在用戶問到Rokid本身數據庫沒有的問題時,才會接入Chatbot。

Rokid Alien發佈之初,因為功能與Echo相似,被稱為中國版Echo。功能喜人,但價格並不喜人,Rokid Alien賣得還挺貴的。但這並不奇怪,因為Rokid定位的是高端市場。

14年離開阿里做智能音箱但銷量慘淡,三年後他又重新抱阿里大腿

Echo賣1200 RMB左右,而Rokid Alien則要5280

RMB。

當時的類似產品多在千元左右,部分搭載高配處理器的,價格會達到兩三千。但是,除了還要負責跳舞的人形機器人外,五千以上的AI硬件產品,恐怕就只有Rokid了。

雖然價格高,但一開始Rokid還給力的。2016年年初,Rokid憑藉獨特的外觀設計和功能, 在CES上贏得了最佳創新獎。3個月後,這款產品以5280元價格對外發售,前期準備的300臺加上後來追加的200臺很快被搶購一空。

不過,後續的銷量並不給力,現隨著天貓精靈X1和小米的小愛同學這些才幾百塊的智能音箱出現,Rokid Alien更沒有市場優勢了,目前天貓店上顯示Rokid Alien已下架。

14年離開阿里做智能音箱但銷量慘淡,三年後他又重新抱阿里大腿

後面接著就推出了Pebble,Pebble是Rokid的縮小簡化版,更便攜也更便宜,售價1399 RMB, 以覆蓋更多消費群體。但Pebble也差強人意,比天貓上的月銷售量為100臺左右,這樣算起來,一年估計也只賣個一千多臺。

14年離開阿里做智能音箱但銷量慘淡,三年後他又重新抱阿里大腿

Rokid是家面向C端的企業,盈利靠的是產品,現在產品賣得不好,當然得想辦法在智能音箱爆發、競爭加劇之際殺出重圍。此時,有機會抱個阿里大腿又有何不可呢?

14年離開阿里做智能音箱但銷量慘淡,三年後他又重新抱阿里大腿

不過~

語音技術企業那麼多,為什麼阿里選擇Rokid?

軟件與硬件:強大的技術能力

一方面,早在2016年,Rokid依靠自身的技術實力,突破了國際上最少語音激活系統的天花板,使用

兩個激活詞完成系統激活的技術,全球目前僅有Rokid一家能夠實現。

有語音交互功能的智能硬件或機器人都需要“喚醒詞”進行激活,比如蘋果的Siri喚醒詞為“Hi,Siri”,亞馬遜Echo喚醒詞為“Alexa”,叮咚音箱喚醒詞為“叮咚叮咚”…

喚醒詞越短,越容易產生“誤激活”,但是過長的喚醒詞對於用戶來說體驗不好。Rokid通過在算法上進行改進,採用雙音節“若琪”作為喚醒詞,簡潔且更符合人與人之間的稱呼習慣。

14年離開阿里做智能音箱但銷量慘淡,三年後他又重新抱阿里大腿

據最新消息,現在還可以用戶自主更改喚醒詞,比如可以改成“彭于晏”或者“志玲姐姐”代替“若琪”。

另一方面,Rokid已成為國內唯一也是最完整的硬件、軟件、平臺一體完全自主研發的公司,擁有多方面完善的技術能力,為了提高用戶體驗也一直硬件與軟件上精進。

14年離開阿里做智能音箱但銷量慘淡,三年後他又重新抱阿里大腿

在軟件與硬件上的技術能力是阿里選擇Rokid作為其合作伙伴的原因之一。

擁有兩個人工智能實驗室及多名尖端人才

強大的技術能力離不開技術團隊。Rokid團隊近百人,技術研發人員佔六成以上,其中包括20位全職博士。

除了杭州大本營,Rokid還設有北京A-Lab和硅谷R-Lab兩個實驗室,擁有數十位來自哈佛,伯克利,美國科學實驗室等知名機構的尖端人才,分別負責人工智能理論和算法研究,以及前瞻性技術探索。

開放:服務C端,帶給大眾人工智能

這從祝銘明的計劃可以看出來,他希望讓大眾能夠切身體會到人工智能帶來的高科技生活,從家庭智能切入再滲入到出行等其他場景,最後實現隨身攜帶、甚至無處不在的人工智能。

14年離開阿里做智能音箱但銷量慘淡,三年後他又重新抱阿里大腿

便攜的若琪月石

所以區別於科大、思必馳等開放平臺老的模式,Rokid顯然更側重於為C端的用戶提供服務,它更傾向於利用語音技術與個人用戶硬件設備結合,利用數據解決提升生活效率問題,互動更加人性化。

Rokid致力於服務大眾,相比於To B的科大、思必馳等語音技術企業,他更願意開放自己的技術給廣大開發者,以推廣普及人工智能,這與阿里雲的“開放”理念是契合的。

14年離開阿里做智能音箱但銷量慘淡,三年後他又重新抱阿里大腿

另外,全棧式語音平臺會影響到科大訊飛和思必馳這類語音技術方案供應商的市場:他們都擁有自己的完整語音交互方案,並以此進行B2B合作,圍繞服務實現營收盈利,但全棧式語音平臺一出,利潤市場將會遭遇轟炸,空間縮窄。

一家歡喜一家憂,這對於很多人工智能初創企業來說,卻是個大好的消息。

此次的全棧式語音開放平臺實現了從端到雲,全棧開發鏈條的開放,涉及70%的操作系統和框架代碼,以及全部的E.E和M.E設計。

14年離開阿里做智能音箱但銷量慘淡,三年後他又重新抱阿里大腿

14年離開阿里做智能音箱但銷量慘淡,三年後他又重新抱阿里大腿

此次阿里與Rokid牽手合作,使技能資源達到行業共享,打造行業新的標準配置。雖然Rokid開放平臺已經與業內外眾多品牌形成了深度合作,但此次雙方的聯合或許會依託阿里在行業內號召力和廣泛產業佈局,在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上,帶給大家更多意想不到的結果。

結語:

對於阿里選擇與Rokid合作一事,Rokid擁有的技術實力是關鍵,但智能君猜測當中可能也有人際交情的成分在,畢竟祝銘明以前和阿里的交情可不淺。

另外,阿里雲聯合Rokid實現語音技術資源的開放,可以說給了行業一隻強力催化劑,或許中國智能行業正因阿里此舉措得而全面發展升級。

14年離開阿里做智能音箱但銷量慘淡,三年後他又重新抱阿里大腿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