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洛根:麥克盧漢思想圈子碩果僅存的跨學科奇人

何道寬,深圳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罗伯特·洛根:麦克卢汉思想圈子硕果仅存的跨学科奇人

奇人奇書,學問長青

羅伯特·洛根(Robert Logan),麥克盧漢思想圈子在世的少許核心人物之一,是傳播學媒介環境學派第二代主將。和麥克盧漢一樣,洛根是跨學科大家。但麥克盧漢主要是在人文社科裡跨越,而洛根的跨度則更大,他橫跨物理學、傳播學、複雜理論、信息論、系統論、系統生物學、環境科學、語言學和工業設計,均有佳作,且從事政治、科學和產業諮詢,曾任老特魯多總理和麥克盧漢的科學顧問。麥克盧漢是奇人,洛根亦奇人也。

洛根之奇,可從其學術年譜管窺一斑:

罗伯特·洛根:麦克卢汉思想圈子硕果仅存的跨学科奇人

洛根論著豐碩宏富,發表論文130餘篇,著作16部(專著9部,編著7部),涉及十餘種學科和專業。他的領地廣袤、學問博大、焦點突出,表現為:

(1)文理兼通,在大跨度學科研究中迭出佳作。(2)他捍衛和發展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和博學精神,幾十年如一日。(3)古稀之年,完成了兩本大跨度的跨學科奇書:《心靈的延伸:語言、心靈和文化的濫觴》(洛根,2007)和《什麼是信息:生物域、符號域、技術域和經濟域裡的組織繁衍》(洛根,2014),藉此提倡泛語言論、泛信息論。它們是奇異的並蒂蓮、姐妹花,既是媒介環境學思想的延伸,又牽動著諸多學科的敏感神經,有可能產生震撼效應。

碩果累累,五書掃描

洛根碩果累累,以不到萬字短文,難以盡述,本文擷取五本書評介,以突出四個主題。五本書是:《字母表效應》《理解新媒介》《被誤讀的麥克盧漢》《心靈的延伸》和《什麼是信息》。四個主題是:發明之母,媒介理論,語言演化鏈,心靈延伸論。

《字母表效應:拼音文字與西方文明》積二十年(1974-1995)之功,由他與麥克盧漢合作的論文《字母表乃發明之母》演繹而成,以此為基礎,他又完成專著《字母表效應》(洛根,1986/2004)。下文將介紹該書的首要主題。

2010年,洛根出版了兩本書。《物理學的詩歌和詩歌的物理學》由他幾十年主講的通識課講稿整理而成。《理解新媒介:延伸麥克盧漢》為紀念麥克盧漢百年誕辰而作,二合一,實際上是兩本書:一是麥克盧漢研究,二是新媒介研究。三年後,《被誤讀的麥克盧漢:如何矯正》問世,把麥克盧漢研究推向新的高潮。

《理解新媒介:延伸麥克盧漢》卷帙浩繁,共51章,分三部。第一部為作者的方法論,第二部重審麥克盧漢《理解媒介》研究的26種媒介,旨在更新麥克盧漢思想,第三部專講近三十種“新媒介”。本書閃亮的思想不勝枚舉,要者有:麥克盧漢的方法論38條,新媒介的特徵14條,5個傳播時代,12種賦能技術,語言演化鏈的六種語言,原生口語、次生口語和數字口語的三分法,肯定麥克盧漢的“只探索不解釋”的方法論。

《被誤讀的麥克盧漢》旨在澄清誤讀,批駁攻擊,提供指南,捍衛麥克盧漢。該書富有膽略、思想閃光、矯正誤解、精彩紛呈,生動傳神地證明麥克盧漢的長青思想。

《心靈的延伸:語言、心靈和文化的濫觴》橫跨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語言學、突顯論,研究人類語言、心靈和文化,考察其起源和協同進化,探索人類的工具製造、用火、協同採獵和模仿式交流,推出心靈延伸模型,即人類認知模型:心靈=大腦+語言+文化,重申語言演化鏈(口語、文字、數學、科學、計算技術和互聯網等六種語言)理論。《什麼是信息:生物域、符號域、技術域和經濟域裡的組織繁衍》在大跨度的理工人文社科裡窮究信息的本質、含義和功能,論及信息論、控制論、物理學、生物學、心理學、人類學、心理學、語言學裡的新知成果;認為語言、文化、經濟、 技術、科學、治理都可以被視為生物有機體,處在不斷演化和組織繁衍的過程中;研究信息與生活四大領域(生物域、符號域、技術域和經濟域)的密切關係和作用,完成多學科信息研究的綜合。該書學科跨度大,在人文社科和理工學科各界產生了影響,在學科互滲、交叉和融合中給讀者啟示,比如:信息的本質是相對的,其意義有語境相關性和依賴性;信息不是物質,是先於物質的存在,是突顯的;又比如,信息的詞根是“inform”,其原初的定義是:給心靈賦形。

合作寫書,自成一家

1974年的一天,麥克盧漢邀請洛根共進午餐。兩人合作的第一篇文章《字母表乃發明之母》就是這次會話的產物。他們認為,字母表促成抽象、編碼、分類、分析等基本技能,這是抽象科學和演繹邏輯之必需,因而提出一個假設:拼音字母表、成文法、一神教、抽象科學和演繹邏輯起初是西方特有的現象,它們促進並強化了彼此的發展勢頭。

經過幾天切磋,兩人意見一致,後經長期切磋,由洛根執筆完稿,投向尼爾·波斯曼(Neil Postman)任主編的國際語義學雜誌《等等》。《字母表》1977年刊出,波斯曼的評價是:那是麥克盧漢用左腦觀點書寫的最好的文章。

1978年,他們兩人又合作撰寫《圖書館的未來》,2016年,這本書終於在麥克盧漢去世三十餘年後問世。

洛根和麥克盧漢均持泛媒介論,都是著名的人文學者,且思想無羈、神遊學海、跨越學科。所不同者,麥克盧漢主要是在文科範圍內跨越,而洛根則是在更大範圍、更大跨度的文理科之間來往穿梭。他是繼麥克盧漢而起的媒介環境學派的第二代主將,又是大跨度的跨學科奇才。

發明之母,珠璣之論

《字母表效應》是專題著作,以小窺大,論述西方文明的“發明之母”,斷言拼音字母表是西方文明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是書既比較中西文化,用字母表的分析思維效應去回答李約瑟之問:為什麼抽象的理論科學沒有在中國興起而是在西方壯大?為什麼古代和中古時期科學技術先進的中國到近代落後了?同時又批判西方中心論,冷靜、嚴謹、公允。

它亮點眾多,擷取幾條珠璣之論介紹如次:

1. 字母表乃發明之母。他認為字母表培育了以下的能力:分析,編碼和解碼,將聲覺符號即語音轉換為視覺符號,以演繹方式思維,給信息分類,在拼音化的過程中給語詞排序。

2. 語言演化鏈。洛根拓展並超越近代語言學和當代語言學的狹義語言論,持泛語言觀念,形成語言演化鏈的思想。他認為,語言乃“心靈之延伸”,口語、文字、數學、科學、計算技術和互聯網是人類語言演化鏈的六種語言。他創造性地構建了這六種語言的語義和句法,令人信服。他甚至猜想,谷歌是第七種語言,數據空間是第八種語言。

3. 口語文化的三分法。繼承麥克盧漢的嫡傳弟子沃爾特·翁(Walter Ong)創造的“原生口語文化”和“次生口語文化”的二分法,洛根又前進一步,將人類的口語一分為三:原生口語、次生口語和數字口語。

4. 告別西方中心主義。洛根比較東西方文化,持論公允,他(1977/2012:44)寫道:

中國文化和歐洲文化的演化方向不同,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文化不如歐洲文化;事實正好相反……中國文化創造了自己凱歌高奏的藝術、技術、哲學和宗教思想,任何其他文化都難以匹敵。

5. 回答李約瑟之問。他(1977/2012:47)分辨“非抽象的實用科學”和“抽象的理論科學”,謳歌中國的技術成就,同時指出中國理論科學和抽象科學之不足:“中國理論科學付之闕如,令人十分困惑,因為中國取得了高水平的技術進步。早在西方的科學技術進步以前,他們就取得重大的技術進步。”

6. 字母表文化是個人主義膨脹的重要原因。他(1977/2012:97-98)認為,字母表文化促進分割化,致使人與社會分離,使個人與社會和家庭分離。他列舉赫拉克利特、畢達哥拉斯、柏拉圖等哲人謳歌個人主義的言論,將其歸因於西方以拼音字母表為源頭的書面文化。

發展麥克盧漢,完成自己的媒介理論

洛根的媒介理論是一個包容而開放的體系,既是麥克盧漢媒介理論的全面繼承,又是廣採博取的百衲衣,是媒介環境學派泛媒介論的最佳典範。

麥克盧漢難讀,需要詮釋;耐讀,需要反覆琢磨。麥克盧漢的著作常讀常新。

1998年,在數字時代萌動之際,萊文森推出《數字麥克盧漢》一書,全面肯定、深入解讀麥克盧漢,分14個專題研究其思想。這本奇書猶如魔杖,召喚隕落多年的麥克盧漢彗星,使之重放光芒。萊文森實現了麥克盧漢研究的第一次飛躍。

1999年,新千年到來之際,麥克盧漢的傳記作者和批評家特倫斯·戈登(Terrence Gordon)編輯《理解媒介》增訂評註本,完成了麥克盧漢研究的第二次飛躍。他為《理解媒介》編制了人名索引、主題索引、關鍵詞,加了註釋,藉以“規範”麥克盧漢;寫了序跋和導讀,加了附錄,藉以深挖麥克盧漢思想。這個評註本成為麥克盧漢媒介理論最詳盡、最權威的解讀。

《理解新媒介:延伸麥克盧漢》實際上是兩本書:一本詮釋麥克盧漢,逐一對麥克盧漢《理解媒介》的26種媒介注入新解;一本是介紹洛根自己的新媒介論。

在《理解新媒介》裡,洛根破解麥克盧漢“我不解釋,我只探索”的密碼,充分肯定麥克盧漢異乎尋常的方法論,為此專闢第一部“方法論”用80餘頁的篇幅進行論述,竟然梳理出38條方法論。然而,作者意猶未盡,又用附錄“他的狷狂中寓有方法”再次予以重申。這38種方法論是:媒介與技術是等價詞;技術是人體的延伸,媒介是心靈(psyche)的延伸;媒介是活生生的力的漩渦;媒介創造新的社會模式並重構人的感知;“媒介即是訊息”;任何新媒介的內容都是另一種舊媒介;雜交系統;媒介的閾下效應;媒介的反直覺效應;逆轉:人成為技術的延伸;社會仿效其技術;地球村;後視鏡;歷史是媒介研究的實驗室;三個傳播時代;斷裂邊界;聲覺空間對視覺空間;文字、拼音字母表和印刷機;書面文化時代的分割化;電速條件下出現的新信息模式;集中化對非集中化;整合與多學科研究對專門化;硬件對軟件和信息;冷與熱/光照射對光透射;作為防止媒介餘波效應的媒介研究;理解新媒介的利弊;不做道德判斷;客觀性的迷思;口語傳統與探索;作為雷達與早期預警系統的藝術;過時的技術成為藝術形式;多學科研究;“媒介分析”對“內容分析”;界面和模式研究而不是“觀點”研究;外形-背景關係;因果關係的逆轉;使用者是媒介的內容;一種反學院式研究的偏向;媒介定律。由此看來,洛根這位狂狷的物理學家也寬容麥克盧漢非理性的治學方法,給出了非常寬容的“方法論”概念。

與此同時,洛根又完成了自己的創新:新媒介的特徵14種,語言演化鏈的6種語言,5個傳播時代,口語文化的三階段(原生口語、次生口語和數字口語),媒介內容的四分法(物質域,心靈域,媒介域和符號域),賦能技術12種。

洛根的媒介理論內容豐瞻、亮點眾多,有幾種需要略微展開介紹:

1. 新媒介的14種特徵是:雙向傳播,“新媒介”使信息容易獲取和傳播,“新媒介”有利於繼續學習,組合與整合,社群的創建,便攜性,媒介融合,互操作性,內容的聚合,多樣性、選擇性與長尾現象,消費者與生產者的再整合,社會的集體行為與賽博空間裡的合作,再混合文化,從產品到服務的轉變。

2. 重申人類語言演化鏈。自1986年首次在《字母表效應》裡提出語言演化鏈的6種符號語言以來,在所有的後續著作裡,他不斷闡述並擴充這一思想。

3. 提及人類的13種賦能技術:電子技術,鼠標與圖形用戶界面,觸覺技術與嗅覺技術,超鏈接,超文本與超媒介,調制解調器與非對稱式數字用戶線路,光纖通信衛星,無線保真,藍牙與火線,開放源碼技術與維基,維基與維基百科,普適計算,簡易信息聚合。

該書的“新媒介”研究幾乎詳盡無遺。但洛根深知,即使這個“詳盡無遺”的研究系統也已經“過時”,沒有誰能趕得上日新月異的“新媒介”革命。

捍衛麥克盧漢

麥克盧漢百年誕辰前後,洛根舉空前之力,重新通讀麥克盧漢的全部著作,推出《理解新媒介:延伸麥克盧漢》,該書既重審宣揚麥克盧漢媒介理論,又張揚洛根的新媒介理論。藉此,他肯定了麥克盧漢對互聯網的價值。接著,他又完成《被誤讀的麥克盧漢:如何矯正》,藉此正本清源、全盤肯定麥克盧漢的超卓思想,廓清迷霧,矯正誤解,開疆拓土;全面梳理麥克盧漢的思想,總結出三大特色、四大突破和五大視角,重建了麥克盧漢的認知體系。如果只需讀一本書就能清晰地瞭解麥克盧漢,本書是當然之選。他豎起麥克盧漢研究的又一個路標。這兩本書是姐妹篇,合成麥克盧漢研究的第三次飛躍。

《被誤讀的麥克盧漢》堅定捍衛麥克盧漢的思想,批駁一切不實責難,精耕細作,把作者和麥克盧漢的思想融為一爐,始終貫穿三條線,色彩明麗:麥克盧漢評傳、洛根自傳、對批評者誤讀的矯正。

在該書的“作者前言”裡,洛根指明麥克盧漢學問的三大特色:麥克盧漢對文學藝術的熱愛,哈羅德·伊尼斯的影響,他對科學及其方法的強烈興趣,尤其是對電場、量子力學、愛因斯坦相對論和生態學的興趣。他又在此宣示《被誤讀的麥克盧漢》的四大目標:澄清對麥克盧漢著作的誤讀和誤解;確認麥克盧漢的重要概念和思想淵源;為讀者提供指南,普及麥克盧漢的思想,使之更容易通達公眾和學界;指明麥克盧漢的思想溯源,即麥氏所受的影響(洛根,2013/2012:8)。

洛根對麥克盧漢的梳理和闡釋,極為細緻,限於篇幅,我們只能略舉數端。麥克盧漢短小的警語預示今天的推特:“由於他倡導警語,他為推特的創意做了鋪墊,預示這樣一種想法:我們只有時間應對簡明扼要的表達形式。”(洛根,2013/2012:56)

他顛倒因果的研究方法預示了複雜理論的到來。如他所言,“我從結果著手,追溯原因。”(洛根,2013/2012:69)

他從科學獲得靈感,“使用場、空間和共鳴之類的科學術語來生成暗喻,略加變通,以滿足自己的需要,去描繪他觀察的媒介現象。”(洛根,2013/2012:71)“麥克盧漢的研究方法是科學的,在某種意義上,他可以被視為科學家,至少可以說,他堅持了科學探索的原理。”(洛根,2013/2012:81)

語言演化鏈

自1986年的《字母表效應》起,洛根語言演化鏈的思想貫徹始終。

我提出兩個命題:(1)一切言語形式都擁有推進人類思想的兩個維度,傳播功能和信息功能。(2)口語、文字、數學、科學、計算技術和互聯網構成一根語言演化的鏈條。(洛根,1977/2012:79)

既然已確認口語、文字、數學、科學、計算技術和互聯網可以被視為獨特的語言形式,我們就能問,它們為何構成一條演化鏈呢?我認為,當先行語言的信息功能難以對付新水平的複雜現象時,一種新語言就應運而生,以應對某種形式的信息超載或混亂。當新的信息處理需求出現,而先行的語言又不能有效地予以應對時,一種新語言就從其先行者演繹而來......每一種新語言最終都導致信息爆炸,引起一套新的挑戰,並且為下一層級的發展搭建舞臺,為一種新語言形式的出現準備條件。(洛根,1977/2012:182-183)

心靈的延伸,大一統理論

在《心靈的延伸》裡,洛根提出一個研究身心問題的模型,即心靈延伸模型,也就是他所謂的人類認知的大一統理論。

第三章提出心靈延伸模型,並演繹出語言和心靈的三個公式:(1)語言=交流+信息;(2)心靈=大腦+語言;(3)心靈=大腦+語言+文化(擴充版的人類認知的大一統模型)。三個公式可以做這樣的解讀:

語言=交流+信息:語言的兩個重要功能是交流功能和信息功能。心靈=大腦+語言:語言和心靈是人腦的延伸,心靈是人腦的口語延伸。心靈=大腦+語言+文化:語言、心靈和文化是人腦的延伸。接著的第四章雄心勃勃,提出關於思想和文化的大一統理論。要點有:(1)把前語言、原始語、六種語言的演化鏈和文化統一起來,構建人類思想和文化的大一統模型,(2)重申簡明版的心靈模型:心靈=大腦+語言,(3)語言的發生代表著三種分叉:從感知到概念的分叉,從大腦到心靈的分叉,從遠古智人到現代智人的分叉,(4)心靈=大腦+語言+文化的擴充版模型就是人類認知的大一統模型,它顯示,語言、思想和文化的演化是一個動態系統,需要全盤研究,需要用動態系統方法論去整合,還需要調動若干學科的思想和工具。

學苑奇人驚天下

洛根的《心靈的延伸》和《什麼是信息?》相隔七年,卻血脈相通,魂魄相連,兩者都是跨學科的奇書。《什麼是信息?》仿照薛定諤的經典《什麼是生命?》,心比天高,可以被視為洛根學問的巔峰,它綜合各學科、各大家的“信息”論述,視語言、心靈、文化為生物有機體和信息系統,借用複雜理論、突顯論、混沌理論、耗散結構、進化論、新二元論等思想,論述語言、心靈、文化的自催化、自適應、自建構、自複製的組織繁衍,迭有驚世之言。

希望洛根五本書的中譯本有助於推進我們的媒介理論研究、媒介環境學研究,以及跨學科研究甚至文理科的大跨度研究。

本文系簡寫版,參考文獻從略,原文刊載於《國際新聞界》2018年第9期。

本期執編 / 彤昕

訂閱信息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國際新聞界》,國內郵發代號:82-849,歡迎您訂閱!

您也可訪問《國際新聞界》官方網站 http://cjjc.ruc.edu.cn/ ,免費獲取往期pdf版本。

此外,編輯部還存有少量過刊,您若需要,可微信私信我們或發郵件至 [email protected] 與我們聯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