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的高倉健,兩代人的《追捕》,港片吳宇森情懷真的還有救?

每一部電影都有自己的命。

有的電影在產地大受歡迎,但賣去外地因為種種原因變成邊緣小眾。

也有部分電影,在本土既不叫好也談不上票房,但到了外地卻成為了傳世的經典。

而最好的例子就是我國改革開放後引進的第一部日本電影《追捕》

當時紅遍大江南北,據說觀影人次上億,足以和當時火紅的《少林寺》媲美。

《追捕》是那個年代人的集體記憶。

一代人的高倉健,兩代人的《追捕》,港片吳宇森情懷真的還有救?

日本《追捕》在內地受歡迎程度之高,讓男女主角高倉健、中野良子成為了兩代中國人的偶像。

而導演佐藤純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則變成了中日合拍電影的專業戶。

劇中的高倉健酷勁十足。

剛毅的臉部輪廓,寬厚的肩膀,瘦削挺拔的姿態。

豎起的風衣領子,蓋住大半個臉的墨鏡,對於八十年代的大陸觀眾就像強心針那樣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當時有個叫做“尋找男子漢”的活動,高倉健和法國型男阿蘭德隆一起變成千千萬萬人的崇拜對象。

一代人的高倉健,兩代人的《追捕》,港片吳宇森情懷真的還有救?

高倉健在電影裡的主線就是堅持到底,不管能不能勝利,衝就是了。

當時攫取觀眾芳心的除了引人入勝的服裝,繁華的東京鬧象,叫人揪心的伴奏音樂,更多的是主題上的大膽

這是一個為罪犯說話的電影。

而且顯然杜丘並不是一個地下黨,他固然是被冤屈的,但應對冤屈在我們的思維裡“犯下如此罪行,我杜丘東人決定結束我的生命”倒是理所當然的。

這同樣也符合那個時代渴望自由的決心,當時一家老少同坐電視機前看《追捕》大有常在。

如果我們去問父母有什麼印象深刻的日本電影,《追捕》絕對能排上號。

一代人的高倉健,兩代人的《追捕》,港片吳宇森情懷真的還有救?

《追捕》這個電影的影響力或許可以用一個借鑑的例子來說明。

曾經在當年0.1元/人次的電影票價前提下創造了3億票房神話的國產電影《405謀殺案》,真的是奇蹟。

《405謀殺案》電影的配樂就是完全採用了《追捕》的音樂,當時的觀眾也許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似曾相識的緊張感應該還是在觀看電影的過程中對提高愉悅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毫無疑問的說,《追捕》絕對是一部符合國民口味的上乘之作。

一代人的高倉健,兩代人的《追捕》,港片吳宇森情懷真的還有救?

而時隔多年,吳宇森版《追捕》基本上是一部“混合電影”,雖說是中國版本的重拍,但故事依然發生在日本。

除了張涵予演的主角杜丘是中國人外,其他角色不是日本人就是韓國人,或者是中日混血兒。

於是,片中的對白也是中日英韓等多國語言齊飛。

儘管吳宇森一再強調,他這一版《追捕》不是同名電影的改編版,而是根據日本小說《涉過憤怒的河》改編。

但是就憑著這個片名,大家也很難不把它跟三十年前的同名作聯繫在一起。

即使只算是致敬之作,但是蹭點的姿勢依然很明顯。

豆瓣評分4.5,吳宇森導演算是砸在這一部電影上。

一代人的高倉健,兩代人的《追捕》,港片吳宇森情懷真的還有救?

“做人有原則什麼都不怕”,這是《英雄本色》裡的臺詞。

距今過去30年之久,而後的吳宇森,也在這部電影上找到今後電影發展的方面。

英雄、友情、江湖,他永遠再拍自己的故事。

用張狂風格化包裹的故事,原汁原味的暴力美學,對往昔英雄情懷的悲婉悼念,在爾虞我詐見利忘義的社會里,在這個賣腐基情四射的時代中,盡顯本色。

可以說,吳宇森的從影之路是非常成功的。

而從熟悉的海報製作上,《追捕》應該也延續了他以往的風格。

一代人的高倉健,兩代人的《追捕》,港片吳宇森情懷真的還有救?

回想起來,港迷對港片要求太高了,它要求與導演形成“共謀”關係,就是在適當的時候假裝眼瞎,避開導演的軟肋,選擇性地感受電影裡最突出的優點。

從前我們沒看過《教父》、《低俗小說》、《諜影重重》...

沒見過一言不合就爆頭的酣暢,沒見過手持鏡頭展現的暴力的速度與激情感。

從《赤壁》到《太平輪》再到《追捕》,吳宇森電影的監製人都應該好好反省。

監製是保證電影商業風格的最後一道關卡,是勒緊導演的最後一道韁繩。

不得不說,吳宇森近幾年電影作品裡邏輯混亂,情節一味老套,真的很俗,編劇背了很大的鍋。

一代人的高倉健,兩代人的《追捕》,港片吳宇森情懷真的還有救?

看過老版的《追捕》,再看吳宇森這個新版的《追捕》,保留了杜丘、矢村、真由美幾個原版的角色,以及藥廠陰謀這個大線索。

但電影的發展方向和關注點,其實和原來風靡內地觀眾的日本舊版完全不同。

影片雖然改編自《涉過憤怒的河》與老版《追捕》,相信很多人也希望看到對老電影的經典重現。

但其實,新版的追捕,更像是吳宇森對自己三十年電影生涯的回顧與總結。

能在一部電影中,把吳宇森所有經典的橋段看個遍,這個也值了。

一代人的高倉健,兩代人的《追捕》,港片吳宇森情懷真的還有救?

雖然我眼睜睜看著新《追捕》評分從5.5降到了4.5。

如果說《赤壁》和《太平輪》還是褒貶不一口碑分化,那《追捕》就是一邊倒的差評了。

我建議大家看《追捕》謹記錢鍾書這個建議,帶著墨鏡入場就好了。

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任何一部電影。

先拋開復雜的因素不說,我們且來聊聊這部電影。

一代人的高倉健,兩代人的《追捕》,港片吳宇森情懷真的還有救?

電影講述身為日本一大藥廠法律顧問的中國人杜丘(張涵予),在即將離職時捲入一宗兇案中。

他早上一覺醒來,發現身邊出現一具女屍,而傭人指證他是兇手,來查案的警察先是逼他逃亡,然後開始追殺他。

杜丘被羅織構陷,只好親自查明真相,在逃避日本警察追捕的同時,一步一步去尋找真相。

而經驗豐富的警探矢村(福山雅治),覺得其中有詐,在追捕過程中,和杜丘發展出一段惺惺相惜的情誼...

一代人的高倉健,兩代人的《追捕》,港片吳宇森情懷真的還有救?

日本原版《追捕》,是一部懸疑動作片。主角杜丘和新版一樣是從事法律工作。

不同的是,杜丘是檢察官,是政府機構的一員,

而矢村則是慣常和他合作的警察。

杜丘被人構陷進而逃亡,有很重的被自己人出賣的味道,而且杜丘對於為什麼被人構陷犯罪,是完全掉進雲裡霧中。

原版中的矢村以至觀眾要等電影推進了大半部,才對整件陰謀有點眉目。

一代人的高倉健,兩代人的《追捕》,港片吳宇森情懷真的還有救?

從逃亡和追捕雙方的視點出發,限制觀眾的視點,這是這類影片的提升點。

日版《追捕》用的是典型的偵探故事手法,直到最後才把陰謀揭開。

相比起來,新版的《追捕》從一開始就把陰謀的策劃者攤在觀眾面前,早早說破結局未免太快,就顯得有點乏味。

本是一部懸疑片,並沒有很好地營造懸疑效果,無法讓觀眾產生緊張感。

反而在這部系列裡最不該出現的槍戰情節居多,實則很吳宇森,但度沒把握好。

一代人的高倉健,兩代人的《追捕》,港片吳宇森情懷真的還有救?

這是一出用來懷舊的電影。不要寄望它會遷就市場需要而符合主流觀眾口味。

一般港片觀眾,就希望追憶到八九十年代的吳宇森。

以此作準則的話,《追捕》不會讓較成熟的觀眾滿意。

槍戰、飛車、打鬥,縱使跟現今動作片比較,不算有什麼特別。如果你已習慣了《狂野時速》式的超現實,甚至可能嫌棄《追捕》不夠誇張。

不能否認的是,久違了的吳宇森招牌式的動作片質感,卻沒有被電腦特技征服。

尤其水上追逐的一場戲,令人立即聯想到《喋血雙雄》的龍舟大戰。

感覺又看到林嶺東的《迷城》或《沖天火》的感覺。

換句話說,這些片段被觀眾看爛了,搞來搞去就這幾個鏡頭,誰不審美疲勞

一代人的高倉健,兩代人的《追捕》,港片吳宇森情懷真的還有救?

新《追捕》上張涵予跟福山雅治拍檔,先不說演技,只談氣場。

即使齊齊出生入死,難免有種格格不入,很難讓觀眾代入電影情節中。

試幻想,殺手周潤發與警察李修賢用流利粵語推心置腹,跟張涵予及福山雅治用英文溝通,你能受得了嗎

縱使,動作是國際語言,全球通行,難道《追捕》只想停在《戰狼2》的層次嗎?

語言的差異和角色的混亂是這部片子最大的敗筆。

一代人的高倉健,兩代人的《追捕》,港片吳宇森情懷真的還有救?

中日韓大合作,本來就是文化大雜燴,沒個幾十年合作經驗怎麼處理的好。

人往高處鬼叫今時的香港相對於三十年前的香港,實在是糙了無數倍,連翻拍《英雄本色》的重任,都要落入內地導演之手。

難怪觀眾不買賬。

新《追捕》仍然逃不出所有角色無厘頭去到密局炒埋一碟的設定,更是突兀非常,完全違背角色性格設定。

場面更跟《最佳拍檔之千里救差婆》的結尾接近一模一樣。

都說《追捕》賣的是吳宇森情懷,是港片感覺。

但看到張涵予千辛萬苦地逃避追捕然後又在不太有必要的情況下獨闖龍潭,再有俠義精神,再到與女主浪漫,也只會有點失笑。

一代人的高倉健,兩代人的《追捕》,港片吳宇森情懷真的還有救?

懸疑不足科幻有餘,正義不足血腥有餘,情感不足曖昧有餘。

戲劇的高潮和結尾處,也並未突顯原版杜丘的沉著冷酷和犧牲精神,反將大量筆墨用在復仇和營救主題上,失掉了經典中關於追捕部分的揪心原味。

吳宇森只是借用原著小說的殼,做出了非常自我和類型化的改編。

或者說,本片使用追捕的人設,演繹了一個吳宇森式的警匪故事。

人們吐槽最多的大概是影片後半段,關於藥廠製造超級興奮劑的看上去很科幻的情節,這都是好萊塢動作片裡面的慣用套路,很像吳宇森拍得《諜中諜2》。

無怪乎大多數人都罵,明明想看硬派偵探片,搞點槍戰也就算了,最後竟然變成科幻片。

一代人的高倉健,兩代人的《追捕》,港片吳宇森情懷真的還有救?

話說回來,舊版的《追捕》其實也是一部以動作推進劇情的電影。

不斷髮生的事件,杜丘的不斷逃亡,快速的劇情推進讓觀眾忽略各種細節的不通與矛盾。

而是記住了各種視覺經典:

在北海道開小型飛機逃過追捕,或是在新宿鬧市縱馬狂奔等等。

而高倉健穿過了半個日本的逃亡設計,多少也是借用了他過去十年如一系列黑幫和逃獄片的角色形象。

一代人的高倉健,兩代人的《追捕》,港片吳宇森情懷真的還有救?

相比起來,新版《追捕》多了很多槍戰和車輛追逐的場面,始終是吳宇森嘛。

可惜的是,杜丘在新《追捕》裡的逃亡,時空一直很混亂,除了案件的起點大阪,他逃亡的地點,真由美的牧場所在,都沒有明確交代,讓整場逃亡和追捕亂跑一通。

而大反派派出的眾殺手更是喧賓奪主,比警察更積極,把追捕變成了追殺。

新《追捕》把一箇中國人硬塞進日本的背景之中,可以說是以上問題的根源。

因為杜丘不是日本人,自然不可能是政府官員,也不能像原版那樣在深山老林來去自如,只好把故事變成了一場又一場的槍戰和打鬥,不自覺的讓觀眾代入吳宇森情懷當中。

一代人的高倉健,兩代人的《追捕》,港片吳宇森情懷真的還有救?

原版的徒步穿林和直升飛機,也變成眼前的聯機賽車和水上飛艇。

編劇的苦心篡寫,導演的兇狠改刀,都刻意讓瑪麗蘇橋段和“跳躍性思維”霸屏新版《追捕》。

而這恰是擊中新一代或未來好幾代年輕觀眾的制勝之策:有亮點、有尿性、有槽點、有調性。

話題和評論自然滔滔不絕。至於好壞,觀眾心裡最清楚。

一代人的高倉健,兩代人的《追捕》,港片吳宇森情懷真的還有救?

但電影其他的一些問題,就很難說通了。

最影響觀感的的是剪輯方面。

相信很多人都會和我有同樣的感覺,看這部電影就像是在做夢一樣,忽上忽下的。

夢裡面的每件事情都不知道怎麼發生的,過程也模糊不清或者跳躍前進。

本片中途的好幾場動作戲,都像是被切掉了開頭直接進入高潮。

而當主角們開始逃亡,又被剪掉了過程,直接到達結尾。把影片切成碎片,不夠連貫。

據說此片集結了七位編劇共同打造,我只能說老吳面子好大。

一代人的高倉健,兩代人的《追捕》,港片吳宇森情懷真的還有救?

另一個影響觀感的問題是電影中的聲音。

我之前看的是原聲版,因此混雜了中英日三國語言。沒有熟悉的背景音樂《孤獨の逃亡》

然而,影片並不是完全靠現場收音,幾個主角的聲音一聽就知道是後期錄製,一些打鬥的聲音效果也不是現場音。

這就造成詭異的聽感,人聲時大時小,打鬥效果聲則一股虛假感,不順暢不自然。

一代人的高倉健,兩代人的《追捕》,港片吳宇森情懷真的還有救?

日本這些年的電影行業比較慘淡,許多製作團隊都轉向了電視劇領域,導致現在日本電影具有強烈的電視劇質感,或許是他們快忘了電影要怎麼製作了。

但從卡司陣容來看,日本團隊佔了半壁江山。

所以新《追捕》透著一股子日本電影的味道,特別是攝影,大量的日本演員,以及畫面的色調,日式的配樂,真讓人以為在看一集日劇特別篇。

全片只靠張涵予和戚姐撐場子,大量日本演員湧現霸屏,觀眾怎麼會買賬。

一代人的高倉健,兩代人的《追捕》,港片吳宇森情懷真的還有救?

吳宇森上世紀八十、九十年代的經典作,除了漂亮的槍戰動作,更重要的是有強烈的男性情誼作支撐。

可惜的是,這部新《追捕》既沒有受屈的苦悶,也沒有合乎常理的男性情誼,有的只是不斷的追逐和槍戰。

這讓吳宇森迷很是費解,到底老吳是要走什麼路線?

一代人的高倉健,兩代人的《追捕》,港片吳宇森情懷真的還有救?

對於吳宇森的作品,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赤壁》中兩軍在長江上戰至至死方休、檣櫓灰飛煙滅的磅礡氣勢,與瑜亮兩人談笑用兵,指揮若定的英雄氣概。

而在英雄角色的塑造和史詩氛圍的建立上,吳宇森也確實是圈中能手。

在新《追捕》中,從河智苑、吳飛霞雙姝飾演的殺手姊妹花紫羽、紅霞

福山雅治飾演的神探矢村,戚薇飾演的真由美,到張涵予飾演的正直律師杜丘

無一不是在初登場的時候,就透過不凡的身手或膽識展現他們的與眾不同。

一代人的高倉健,兩代人的《追捕》,港片吳宇森情懷真的還有救?

不只有主演群的強大氣場加持,在史詩感的建立上,《追捕》就像是東方的《變形金剛》系列一樣,可說是把所有觀眾所熱愛的動作元素都拿出來拍了一遍。

透過牽扯進財閥、警察、殺手、律師和三年前未破懸案的龐大架構,《追捕》在每一段的劇情推動上幾乎都使用動作場面來連結。

舉凡近身搏擊、水上追逐、飛車競速或是喋血槍戰都應有盡有,爆破和玻璃碎片也是要多少有多少的毫不手軟。

除了集結港片及警匪片的經典元素之外,在吳宇森快慢鏡頭的轉換下所呈現出兼具肅殺與美感的“吳式暴力美學”更是緊湊的讓我的呼氣吐息都隨著劇情節奏而急促緩和。

一代人的高倉健,兩代人的《追捕》,港片吳宇森情懷真的還有救?

不得不說一下,看似《追捕》中的每組人物都是歡樂無比。

無論是福山雅治和部屬櫻庭奈奈美一個精明一個傻萌的衝突火花;

河智苑和吳飛霞雙姝一個美豔卻心軟、一個圓潤卻冷血的反差設定;

或是張涵予和福沙雅治間起初彼此討厭卻又大玩特玩手銬基情梗的英雄惜英雄;

以及和河智苑致敬老電影深情又逗趣的對話;

更別忘了戚葳、張涵予和福山雅治之間,把本來尷尬無比的中英日International三大立體聲道,巧手轉換成“欺負你聽不懂”的幼稚行為。

看著國際大導拍出一部完全超出預期的有趣電影,絕對也是人生一大樂事啊。

一代人的高倉健,兩代人的《追捕》,港片吳宇森情懷真的還有救?

既然又說到吳導,那絕對不可不提吳宇森最經典的“白鴿”標誌。

在吳導的詮釋中,鴿子象徵的是愛、希望與和平。

在《追捕》中透過一場張涵予和福山雅治刺激至極的近身肉搏,也再次浮誇地強調了“鴿子”的正面意象。

雖然在劇情面上相對薄弱,但《追捕》卻也加入了福山雅治再現《破案天才伽利略》風範的精湛推理,和與藥廠中完全超出預期的驚天科幻陰謀。

換個思路來想,假如可以接受劇情的相對不足,那麼新《追捕》可以可以算一部良心片?

一代人的高倉健,兩代人的《追捕》,港片吳宇森情懷真的還有救?

通篇來說《追捕》中的吳宇森元素雖然多,但都不夠強勢,大概是受制於日本電影行業的各種規矩,吳宇森無法肆意揮灑自己的風格。

特別是電影最後一場槍戰戲,依舊是典型的打光血槽才掛的模式,然而竟沒有血漿飛灑,這就太不吳宇森了。吳宇森電影是最不吝惜血漿的啊!

而且槍戰戲的過程,除開被糟糕剪輯毀掉的部分,整個節奏也很快,分明沒有打夠彈藥。

要知道老吳以前的電影,槍戰的時間總是長到讓觀眾懷疑主角們都開了無限子彈的外掛。

這個看的真不過癮。

一代人的高倉健,兩代人的《追捕》,港片吳宇森情懷真的還有救?

但《追捕》也絕非一無是處,它沒有拘泥於原作本身,而是進行了一種創新與超越。

這既是一種致敬,也是一種新生。

吳宇森對於故事上的翻新還是值得肯定的。

至少比一些完全不思進取,一味打情懷牌的內地導演來說,確實要高出不小的層級。

一代人的高倉健,兩代人的《追捕》,港片吳宇森情懷真的還有救?

不管怎麼說,如果你是想看一部《追捕》情懷的電影,大可以打道回府了。

是來回顧老吳幾十年光輝歲月的,還是能找到滿足。

還是那句話,要帶著墨鏡看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