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地至今有耍龍,拜龍的傳人的習俗究竟是為啥?

姚寨村,這個安臥在童子壩河畔的村落,作為一個行政村知道並瞭解其地的也就在本市級行政區域範圍內了,但,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全國人民都知道了這個村。那就是2003年10月25日的地震。

這個已經聞名於全國的行政村至今延續著每年耍龍的習慣,並且遵循著到脫氏家族拜年的習俗,這究竟是為啥呢?

這地至今有耍龍,拜龍的傳人的習俗究竟是為啥?

這地至今有耍龍,拜龍的傳人的習俗究竟是為啥?

姚寨村耍龍場景

據當地上了年歲的老人們說,很早很早以前,脫家出了位貢爺,有一天晚上半夜時分,脫貢爺看見一條巨龍正在童子壩河上吸水狂飲,脫貢爺驚魂不定地偷窺了一刻工夫,便順手撈起一根燒焦的棍子,在自家的牆上將真龍的樣子勾畫了出來。由於把龍畫在了牆上,算是無意中洩露了天機,河裡吃水的龍無法飛騰上天了,無可奈何的龍只好鑽進童子壩河岸上的石洞子裡面,此後再也沒有顯過身影。上小學時同學們經常約上去到那兒摳洞子裡面的紅泥巴,據說這紅泥巴就是浸入了龍的血,所以吃起來有香味。

這地至今有耍龍,拜龍的傳人的習俗究竟是為啥?

耍龍場景

飛龍上不了天,最終釀成了脫貢爺的一大心病。於是,對龍懷有真情念想的脫貢爺便發動家人原模照樣紮上草龍,蒙上白粗布,邀請高超的畫匠按照龍的模樣畫上鮮豔的鱗甲和斑紋,再組織鼓樂藝人和年輕男女習練耍龍的舞蹈,每到重大節日和喜慶之際,都要通過耍龍來祈福上蒼降福人間,保佑村民衣食無憂,吉祥安康。每當遇到大旱之年,脫貢爺也要號召村民設置道場,通過耍龍來祈求上蒼開恩降甘霖,滋潤莊稼作物按時成熟,多打糧食保民生。從此,姚寨村便開始了耍龍的歷史。為了紀念這位真龍的畫像人。每到耍龍時節,領頭人首先要帶上龍隊人馬到脫家大院舞動長龍行叩拜禮節。時至今日,耍龍的這些習俗仍然在民樂大地上廣為流傳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