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迴應國資抄底收購民企:不存在誰進誰退

2018年至今已有近160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其中22家接盤方為國資,接盤總市值已超過1330億元。

國資馳援民企的另一側是一些輿論對國企民企發展的擔憂:國企會不會藉此機會大規模兼併民營企業?

國資委回應國資抄底收購民企:不存在誰進誰退

10月15日,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10月15日在央企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有媒體反映國資“抄底”收購民資上市公司,這只是在當前環境下國企和民企的一種正常的市場化行為,是國企和民企互惠共贏的一種市場選擇,不存在誰進誰退的問題,更不涉及意識形態。

彭華崗表示,對於國企、民企一直以來都有各種的議論,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的共同發展可以用三句話總結。

第一句話:要堅持用“兩個毫不動搖”來認識、來把握國企民企的根本關係、長遠關係。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這“兩個毫不動搖”已經寫入了憲法,是指導我們認識和把握國企民企關係的根本原則。一方面要看到,國有企業地位重要、作用關鍵、不可替代;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黨中央歷來支持和鼓勵民營企業發展。要把“兩個毫不動搖”貫穿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過程。

第二句話: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雙向的,也是雙贏的。中國推進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雙向的,既大膽引進來,鼓勵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也積極走出去,鼓勵支持國有資本投資民營企業。雙向的改革也是雙贏的,國企民企都不可能只是贏家或者只是輸家,兩者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堅持平等互利、優勢互補原則,實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雙贏的。從實際情況看,目前,中央企業下屬各級子企業三分之二都已經是混合所有制企業。近年來中央企業推進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減少11651戶企業法人,其中2618戶將控股權讓渡給民營企業;中國寶武旗下的寶鋼氣體,雖然盈利情況好,每年淨資產收益率超過10%,已成為行業主要競爭者之一,但是由於不符合集團發展戰略,也轉讓給了民營資本控股。

第三句話:國有資本、國有企業的進和退,都是基於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的市場化行為。國有資本佈局結構調整,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一直以來都是國企改革的重要方面。國資委始終堅持的原則,就是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目的是優化國有資本佈局結構,增強國有經濟整體功能和效率。有媒體反映國資“抄底”收購民資上市公司,造成“國進民退”現象,事實上,這只是在當前環境下國企和民企的一種正常的市場化行為,是國企和民企互惠共贏的一種的市場選擇,不存在誰進誰退的問題,更不涉及意識形態。(王廣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