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曝第5代核潜艇,代号“哈士奇”!为何被批是“很二”举动?


俄军曝第5代核潜艇,代号“哈士奇”!为何被批是“很二”举动?

俄罗斯2018年5月曝光了正在研制第五代“哈士奇”核潜艇,按照计划2018年底该潜艇将完成设计和研发工作,进而在2019年开始启动生产工作。但现在俄罗斯内部有观点认为,现在反潜探测技术突飞猛进,“哈士奇”核潜艇应该在全面综合考虑反潜与潜艇技术最新发展,否则贸然完成设计投入生产是鲁莽的行为。

俄军曝第5代核潜艇,代号“哈士奇”!为何被批是“很二”举动?

潜艇最重要的就是水下隐蔽性。出于反潜的需要,过去四分之一世纪中各国军队搜索和防御潜艇的技术发展极快,这也促使潜艇不断改进自身的隐蔽性。在解决防止探测问题之前,开始设计下一代潜艇是毫无意义的。例如早在上世纪80年代,海军航空反潜飞机就可以通过水面搜索雷达,探测水面上的痕迹来追踪潜艇。当时前苏联潜艇专家克雷洛夫还专门问过一位海军副司令诺沃塞洛夫,为什么不要求解决这一探测问题。这位司令员的回答让人很无语:这种探测无法避免,那为什么让我们的艇员徒增烦恼呢?

俄军曝第5代核潜艇,代号“哈士奇”!为何被批是“很二”举动?

无论是潜艇还是核潜艇,造价都极为昂贵。因此不解决水下隐蔽性的问题,就是对军费的巨大浪费。军事大国的反潜能力急剧增加,对现代潜艇的外观,战术和武器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因此俄罗斯内部认为,有必要通过进行特殊的研究、测试和演习来客观地理解如何对抗反潜技术。只有在完成这样的工作之后,才能提出关于第五代核潜艇的技术设计问题。

俄军曝第5代核潜艇,代号“哈士奇”!为何被批是“很二”举动?

例如,现代潜艇的隐蔽性,主要是其水噪声特征在宽带噪声(BBN)和窄带离散分量(NBDC)的分布水平。今天,潜艇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在大深度和高航速上保持低水平的BBN和NBDC噪音。与俄罗斯过去宣传的“大洋黑洞”相反,俄方潜艇在低噪音方面其实明显落后于西方潜艇。但是这种落后差距较小,可以通过合理的战术行动来和对手对抗。现在减少潜艇噪音的主要方向不应该仅仅是是降低噪音水平,而且是在高速和大深度上也要控制噪音的传播范围。

此外二级声纳场的保密性也很重要。考虑到新的有源低频搜索系统的出现,潜艇在低频声呐前的隐身性能变得极其重要,有时比低噪声更重要。因为有源低频声呐是通过“照射”潜艇轻壳结构,从而引发潜艇共振增加反射,因此可以探测零噪音完全静止无声的潜艇。针对这种低频声呐探测,只能通过使用复合材料消除了结构振动来实现。

俄军曝第5代核潜艇,代号“哈士奇”!为何被批是“很二”举动?

除了传统的声学探测,各种场域探测也应用于反潜作战中,包括涡流场检测、磁场检测、光场检测等。例如涡流场检测是根据潜艇对水流波动的影响,磁场检测是通过磁探测仪发现潜艇通过后影响水下的磁场变化,而激光探测则是直接探测水下100米深度的潜艇。新技术的性能以及使用机载平台的快速,增加了反潜的能力,不但可以探测完全静音的潜艇,甚至实际上剥夺了潜艇逃跑的可能性。

俄军曝第5代核潜艇,代号“哈士奇”!为何被批是“很二”举动?

因此,潜艇的隐蔽性,已经不是自身的问题,必须在联合作战战术和战役层面才能解决潜艇的隐身和作战稳定性问题。在许多情况下,保证潜艇隐蔽性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摧毁对手的反潜平台。另外潜艇还有实施网络化作战的要求,这就涉及到水下通信保密问题。现在美国海军正在实施这一复杂的进程,但俄罗斯海军仍然处于落后状态。

俄军曝第5代核潜艇,代号“哈士奇”!为何被批是“很二”举动?

客观的说,俄军反潜和潜艇技术都落后于美国。例如声纳落后于西方国家,虽然差距很小,也能够研发不错的声呐,但在现代水声学应用前沿技术上,俄罗斯严重落后。俄军的新型反潜护卫舰,缺乏多点声纳探测能力。直升机声呐浮标和拖曳式声呐也缺乏广域频谱探测能力。

俄罗斯海洋学概念和研究的落后,直接导致在反潜上的落后。而且俄军研究反潜和潜艇隐蔽性的问题,往往都是孤立的研究,缺乏联合,这导致缺乏实用性。

俄军曝第5代核潜艇,代号“哈士奇”!为何被批是“很二”举动?

几十年以来,从前苏联到俄罗斯,过度依赖潜射反舰导弹,对这种武器抱有不合理的希望。但是反潜技术的发达,意味着如果俄军无法打掉对手的空中反潜平台,那么俄军的潜艇就是被攻击的一方。而即便俄军潜艇发射了导弹,也就立刻暴露了目标,成为反潜一方的猎物。现在美国以及西方潜艇,

是通过新的远程低噪音隐身鱼雷,实现反潜战区外的水下隐蔽攻击。但俄方却缺乏类似的装备。如果俄方研发类似鱼雷的口径,要比传统的530毫米更大,这意味着整个未来第五代潜艇的体积和形状将有巨大变化。因此在现有俄罗斯军费和技术条件下,贸然推出第五代“哈士奇”核潜艇,很可能是一个不明智的举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