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曝第5代核潛艇,代號“哈士奇”!為何被批是“很二”舉動?


俄軍曝第5代核潛艇,代號“哈士奇”!為何被批是“很二”舉動?

俄羅斯2018年5月曝光了正在研製第五代“哈士奇”核潛艇,按照計劃2018年底該潛艇將完成設計和研發工作,進而在2019年開始啟動生產工作。但現在俄羅斯內部有觀點認為,現在反潛探測技術突飛猛進,“哈士奇”核潛艇應該在全面綜合考慮反潛與潛艇技術最新發展,否則貿然完成設計投入生產是魯莽的行為。

俄軍曝第5代核潛艇,代號“哈士奇”!為何被批是“很二”舉動?

潛艇最重要的就是水下隱蔽性。出於反潛的需要,過去四分之一世紀中各國軍隊搜索和防禦潛艇的技術發展極快,這也促使潛艇不斷改進自身的隱蔽性。在解決防止探測問題之前,開始設計下一代潛艇是毫無意義的。例如早在上世紀80年代,海軍航空反潛飛機就可以通過水麵搜索雷達,探測水面上的痕跡來追蹤潛艇。當時前蘇聯潛艇專家克雷洛夫還專門問過一位海軍副司令諾沃塞洛夫,為什麼不要求解決這一探測問題。這位司令員的回答讓人很無語:這種探測無法避免,那為什麼讓我們的艇員徒增煩惱呢?

俄軍曝第5代核潛艇,代號“哈士奇”!為何被批是“很二”舉動?

無論是潛艇還是核潛艇,造價都極為昂貴。因此不解決水下隱蔽性的問題,就是對軍費的巨大浪費。軍事大國的反潛能力急劇增加,對現代潛艇的外觀,戰術和武器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因此俄羅斯內部認為,有必要通過進行特殊的研究、測試和演習來客觀地理解如何對抗反潛技術。只有在完成這樣的工作之後,才能提出關於第五代核潛艇的技術設計問題。

俄軍曝第5代核潛艇,代號“哈士奇”!為何被批是“很二”舉動?

例如,現代潛艇的隱蔽性,主要是其水噪聲特徵在寬帶噪聲(BBN)和窄帶離散分量(NBDC)的分佈水平。今天,潛艇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就是在大深度和高航速上保持低水平的BBN和NBDC噪音。與俄羅斯過去宣傳的“大洋黑洞”相反,俄方潛艇在低噪音方面其實明顯落後於西方潛艇。但是這種落後差距較小,可以通過合理的戰術行動來和對手對抗。現在減少潛艇噪音的主要方向不應該僅僅是是降低噪音水平,而且是在高速和大深度上也要控制噪音的傳播範圍。

此外二級聲納場的保密性也很重要。考慮到新的有源低頻搜索系統的出現,潛艇在低頻聲吶前的隱身性能變得極其重要,有時比低噪聲更重要。因為有源低頻聲吶是通過“照射”潛艇輕殼結構,從而引發潛艇共振增加反射,因此可以探測零噪音完全靜止無聲的潛艇。針對這種低頻聲吶探測,只能通過使用複合材料消除了結構振動來實現。

俄軍曝第5代核潛艇,代號“哈士奇”!為何被批是“很二”舉動?

除了傳統的聲學探測,各種場域探測也應用於反潛作戰中,包括渦流場檢測、磁場檢測、光場檢測等。例如渦流場檢測是根據潛艇對水流波動的影響,磁場檢測是通過磁探測儀發現潛艇通過後影響水下的磁場變化,而激光探測則是直接探測水下100米深度的潛艇。新技術的性能以及使用機載平臺的快速,增加了反潛的能力,不但可以探測完全靜音的潛艇,甚至實際上剝奪了潛艇逃跑的可能性。

俄軍曝第5代核潛艇,代號“哈士奇”!為何被批是“很二”舉動?

因此,潛艇的隱蔽性,已經不是自身的問題,必須在聯合作戰戰術和戰役層面才能解決潛艇的隱身和作戰穩定性問題。在許多情況下,保證潛艇隱蔽性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摧毀對手的反潛平臺。另外潛艇還有實施網絡化作戰的要求,這就涉及到水下通信保密問題。現在美國海軍正在實施這一複雜的進程,但俄羅斯海軍仍然處於落後狀態。

俄軍曝第5代核潛艇,代號“哈士奇”!為何被批是“很二”舉動?

客觀的說,俄軍反潛和潛艇技術都落後於美國。例如聲納落後於西方國家,雖然差距很小,也能夠研發不錯的聲吶,但在現代水聲學應用前沿技術上,俄羅斯嚴重落後。俄軍的新型反潛護衛艦,缺乏多點聲納探測能力。直升機聲吶浮標和拖曳式聲吶也缺乏廣域頻譜探測能力。

俄羅斯海洋學概念和研究的落後,直接導致在反潛上的落後。而且俄軍研究反潛和潛艇隱蔽性的問題,往往都是孤立的研究,缺乏聯合,這導致缺乏實用性。

俄軍曝第5代核潛艇,代號“哈士奇”!為何被批是“很二”舉動?

幾十年以來,從前蘇聯到俄羅斯,過度依賴潛射反艦導彈,對這種武器抱有不合理的希望。但是反潛技術的發達,意味著如果俄軍無法打掉對手的空中反潛平臺,那麼俄軍的潛艇就是被攻擊的一方。而即便俄軍潛艇發射了導彈,也就立刻暴露了目標,成為反潛一方的獵物。現在美國以及西方潛艇,

是通過新的遠程低噪音隱身魚雷,實現反潛戰區外的水下隱蔽攻擊。但俄方卻缺乏類似的裝備。如果俄方研發類似魚雷的口徑,要比傳統的530毫米更大,這意味著整個未來第五代潛艇的體積和形狀將有巨大變化。因此在現有俄羅斯軍費和技術條件下,貿然推出第五代“哈士奇”核潛艇,很可能是一個不明智的舉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