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諫言,殺!李世民沒聽,後被尊稱“天可汗”

在中國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太多帝王創造出太多盛世之舉,但是每個盛世背後,都有著一批能臣被歷史記住,唐太宗時期魏徵輔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我們印象中的魏徵以直言敢諫流傳後世,他一生給太宗提了兩百多的諫言,可謂式鞠躬盡瘁。可是問題來了,他提的這麼多諫言都是對的嗎,答案當然不是,在唐朝滅掉東突厥後,魏徵的意見差點讓東突厥消失。


魏徵諫言,殺!李世民沒聽,後被尊稱“天可汗”

唐朝自建國初期一直遭受著突厥的侵擾,由於初唐國力虛弱,無法與突厥抗衡,雄才大略的李世民採取緩兵之策,與東突厥斬白馬為盟,貞觀四年經過四年的養精蓄銳,唐朝已經擁有了足夠的實力,公元630年正月名將李基以三千兵力,大破東突厥於陰山,俘獲吉利可汗,東突厥滅亡,但是東突厥的降眾有幾十萬,唐王朝一時也不知該怎麼處理這麼龐大的人口,這時魏徵上奏太宗 突厥狼種,不可以仁義交,不可以行法威,所以魏徵建議把這幫人全部殺掉,但是李世民可是一代明主,他沒有聽魏徵的諫言,而是採取另外的政策,把投降的突厥人貴族移到內地,用中原文化同化其中貴族,還讓他們擔任自己的護衛,給予很大信任,同時把剩下的族人對他們採取民族自治,完全尊重他們,就這樣突厥人,感恩戴德,尊稱李世民為天可汗。


魏徵諫言,殺!李世民沒聽,後被尊稱“天可汗”

魏徵

雖然魏徵也出過錯誤的諫言,但是不影響諫臣的地位,因為他的諫言很多都是對的,而且多數對國家有利,不然就不會有之後李世民說的那句名言,“用銅鏡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以古史作為鏡子,可以知曉興衰更替,以人作為鏡子,可以看清得失。


魏徵諫言,殺!李世民沒聽,後被尊稱“天可汗”

唐太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