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論語》提倡孝悌,並不會遲滯法治與民主,讀懂了會更幸福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的思想和觀念逐漸發生變化,因此也有部分人開始抨擊國學經典,認為國家經典乃是社會發展的桎梏。《論語》,儒家學說的經典,也免不了被有心之人拿來說三道四!其實,成為社會桎梏的是偽儒學,絕不是原生態的儒家思想!

用心品讀《論語》,你會從《論語》中讀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天下為公、尚中貴和、勤勞簡樸、博愛泛眾等民族精神和儒家倫理。這是養護當代人心靈的最高貴的精神源泉。

孔子:《論語》提倡孝悌,並不會遲滯法治與民主,讀懂了會更幸福

今天和大家一起品讀《論語》的第二章,分享不一樣的《論語》悅讀心得。

原文: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譯文:有子說:“孝敬父母,尊重兄長,卻喜好犯上的人少見;不喜好犯上,卻喜好造反的人從來沒有。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根本建立了,“道”就有了。孝敬父母,尊重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

孔子:《論語》提倡孝悌,並不會遲滯法治與民主,讀懂了會更幸福

悅讀心得:孝悌是仁的根本,這一點對理解孔子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情懷、哲學思想和政治理念非常重要。孔子身處亂世,周遊列國,顛沛流離,目睹民眾疾苦,渴望社會穩定。

孔子認為,從人的修養開始,從倫理修養開始,從人心修養開始,從孝悌開始,由孝敬父母到尊重長輩,又友善兄長到善待朋友,逐漸實現“在家做孝子,在外主忠信,在朝做忠臣”的價值延伸。

孔子:《論語》提倡孝悌,並不會遲滯法治與民主,讀懂了會更幸福

社會亂象,皆由心生。對長輩不孝,對長者不敬,對兄弟無情,對朋友無義,對社會則無擔當。近百年來,很多思想家為了醫治中國人的心病,開了很多藥方,但效果甚微。回望傳統,從兩千五百多年前原儒元典中需找智慧,雖然來得慢,但卻行之有效。

儒家倫理情懷的養成由親及疏,由近及遠,由此及彼,由人及物,由孝悌到愛人,由愛人到“民胞物與”,倫理發展路徑清晰可踐行,不管是對家庭還是社會,都利於幸福感的提升。有的人會覺得,孝悌體現的更多是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的桎梏,提倡孝悌,法治與民主必會遲滯。

其實不然,法治和民主是為了社會更好的發展,而個人道德修養的提高,反而為大家確立了共同的倫理價值取向,更利於法治與民主的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