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巴解组织中法塔赫与哈马斯的历史渊源和爱恨情仇

巴解组织的成长过程,正是它从诉诸暴力到学习融入国际社会、从武装组织向国家机构转变的过程。但这其间不断有激进的派别从巴解分裂出去,有些成为为著名的恐怖主义团体。比如七四年分裂出去的以利比亚为基地的阿布.尼达尔组织 (ANO)就是著名的例子。

一、沙漠飞狐

阿布.尼达尔有"沙漠飞狐"和"神秘的谋杀大师"之称,他的组织被西方称为" 恐怖公司"。而尼达尔走上恐怖主义的不归路,却又是以巴冲突的历史悲剧所酿成的。尼达尔(原名萨布里)出身大富之家,是巴勒斯坦的望族(本纳家族),今日之埃 及、科威特、伊拉克都散布着这个家族的金枝玉叶,名声尤在本.拉登家族之上。

尼达尔的父亲娶了13房妻子,生下24个儿女,而尼达尔(第八房妻子所生)10岁那年 ,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本纳家族在巴勒斯坦的财产付之一炬。原来就读耶路萨冷 昂贵私校的尼达尔少爷举家逃到加沙难民营,幸好还有些家底,他在公校里完成教 育,还进入了美国人在当地开办的一间大学。不难想象,此时尼达尔的生存境况虽 优于普通难民,却与本纳家族锦衣玉食的昔年盛况有着天渊之别。自不待言,他从 少年时代就种下了对犹太人的仇恨种子。尼达尔大学毕业后在沙特阿拉伯吉达港找 到工作,娶了一位巴勒斯坦姑娘,并育有一儿两女,妻子也是离乡背井的难民。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爆发,以埃及民族英雄纳赛尔为领袖的阿拉伯 军队再遭惨败,以色列人占领了本纳家族的新家园纳布卢斯,而尼布尔的故乡雅法 早就易主,原属本纳家族的四万五千亩肥沃土地被以色列没收,变成犹太人的家园 ,而豪华的本纳庄园则成了雅法市的军事法院。就在这一年,尼达尔加入了巴解的 风暴突击队。因战功卓著,他成了巴解中央委员会的委员。1970年,他被阿拉法特 派往苏丹,开设巴解驻喀土穆办事处;后又任巴解驻伊拉克首席代表。而就在 1970年,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通过决议,禁止劫持民航飞机。这时尼 达尔的理念和阿拉法特有了歧异,他比较认同巴勒斯坦"人阵"(以屡屡劫机著称)领 袖哈巴什的恐怖主义立场,哈巴什认为以色列航空公司的飞机"属于敌人",而尼达 尔更将其扩大化__"在任何有以色列人的地方战斗,这是我们的权利!"

1974年,尼达尔和阿拉法特公开决裂,从巴解拉出一杆人马建立"法塔赫革命 委员会"。这个被称为"恐怖公司"的秘密组织犯案累累,行事诡异而凶狠,它暗杀 过100多个外交官,劫机事件伤亡最惨重的记录也是它创造的。这里仅举最血腥的 几个案例-

1985年11月25日,尼达尔集团的成员同时袭击维也纳、罗马两个机场,对候 机厅里的旅客扫射和掷弹,导致19人死亡,122人受伤,死伤者是各国旅客,仅一 名罹难者是犹太人。

1986年9月6日,尼达尔集团的两名杀手冒充游客,走进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一 间犹太人教堂,当时共有29名犹太人在教堂内作祈祷,恐怖分子突然锁上大门,从 背囊抽出冲锋枪向人群狂扫,最后投出手榴弹……事件里共有22人身亡,仅得7人 生还,凶手却逃之夭夭。从这一年起,国际刑警组织对尼达尔发出了国际通缉令。

1988年7月11日,希腊游船"波罗马斯号"在爱琴海泛舟,游览过诸岛绮丽风光 之后,正返航雅典港口,船上471名旅客正等待着下一个节目,游览雅典古城。这 时甲板上一个年轻人从行囊抽出冲锋枪,对着周围的旅客猛烈开火,人们尖叫着四 下逃窜,船舱里有突然有两人暴起发难,拔枪疯狂扫射,直至子弹打光,又把行囊 里的手榴弹逐一投掷出去,引起游船大火。屠杀完毕,三名枪手登上前来接应的快 艇遁去……事件**有9人死亡,近百人受伤。事后贝鲁特媒体接到一份声明,报称 是巴解法塔赫游击队干的,目的不是针对希腊人,而是打击以色列人、美国人和报 复英国撒切尔夫人的中东政策。这份声明被查实是栽赃嫁祸于人,涉案四人的入境 记录为三人持黎巴嫩护照、另一个持利比亚护照的人是尼达尔集团的小头目,有多 宗血案在身。而"希腊游船惨案"中的死难者几乎都是法国人,另有34名法国人受伤 ,整条船上的美国游客还不足10个。众所周知,法国是西方列强里最早公开支持巴勒斯坦解放事业和承认巴解组织的,因1976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戴高乐中止了和以色列之间的军火合同,法以关系相当冷淡。恐怖分子为何滥杀无辜?这就足以验证尼达尔的恐怖宣言,他从自立门户之始就宣称:"被剥夺了权利的人的愤怒和损失,使他们有权摧毁所有的道德界限。"他还说"对美国人,只要我们有机会,就绝不心慈手软,因为这是我们和美国之间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

80年代中,尼达尔的"恐怖公司"猖獗一时,以致许多欧洲美国侨民对邻居或在 社交场所隐瞒自己的国籍,美国驻欧洲的商贸及民间机构甚至把门口的美国标志摘 下来,以防不测。

还须指出,尼达尔集团成立之后要暗杀的第一个目标,并不是以色列人或者西 方人,而是他们的同胞__巴勒斯坦解放事业的领袖阿拉法特。当时尼达尔派了一个 暗杀小组到大马士革行刺,阿拉法特幸免于难,而巴解的财政总管遇刺身亡。这是阿拉法特首度被人谋杀(之后他遇险无数次,下手的是五花八门的阿拉伯恐怖组织 ,里头偏偏没有一个来自以色列)。尼达尔自诩为巴勒斯坦人民的真正代表,把阿拉法特和主流巴解组织视若寇仇。在"恐怖公司"的犯罪记录中,尼达尔集团屠杀阿拉伯同胞和巴勒斯坦"叛徒"、"立场不坚定分子",远远多于屠杀以色列和西方人。 尼达尔不但暗杀了巴解驻巴黎、伦敦、科威特的办事处代表,连他的妻舅、姐夫、 侄子都仅因政见不同而被杀害。这真是一个冷血至极的恐怖魔王!

尼达尔集团的所作所为,对巴勒斯坦解放事业伤害甚深,1982年他的手下在伦 敦暗杀以色列驻英大使,大使身体被多粒子弹洞穿,奇迹般存活下来,却已终生残 废。这宗恐怖谋杀直接导致了1982年的第五次中东战争,即以色列入侵黎巴嫩,驱 逐巴解,阿拉法特被迫放弃经营多年的黎巴嫩南部和贝鲁特西区,命令部队弃置重 型武器,向突尼斯转移。这是巴解自1970年以来最惨重的挫败。

巴解的"法塔赫革命法庭"早就对尼达尔缺席宣判为死刑了。在巴解组织和国际 社会的多重追缉下,"沙漠之狐"尼达尔始终未能被捕归案,1978年和1983年,他还 到过美国治病,一直通缉这名悍匪的美国政府浑然不觉,尼达尔得意地说:"我的 成功在于隐蔽,甚至连儿子都不晓得我是谁。"直至1989年,他才被一名利比亚双面间谍所暗杀。1990年6月,巴解部队对"恐怖公司"在南黎巴嫩的基地发动突击, 大部分尼达尔集团成员被歼灭,该组织从此走向没落。 然而就在此时,哈马斯迅速崛起了。

二、铁血哈马斯

创建於一九八七、八八年间的哈马斯全称"伊斯兰抵抗运动",它起源於巴解 组织以及穆斯林兄弟会的巴勒斯坦分支。穆斯林兄弟会的这个分支,是七十年代期 间由一位名叫艾哈迈德.亚辛(Ahmed Yassin)的伊斯兰教士组织起来的,主要在巴勒斯坦人的基层社会中活动。到一九八六年,在巴解组织发动对以色列的全民抵抗 运动之前,穆斯林兄弟会已经控制了百分之四十的清真寺,也完全渗入并控制了加 沙地区有七千名学生的伊斯兰大学,使所大学成为培养伊斯兰激进分子的基地。

哈马斯和巴解不同,前者完全是一个政教合一的组织,其信仰来自伊斯兰原 教旨主义。哈马斯大约有两万成员,骨干都是年轻的知识分子和在校学生。它的基 层组织称为"家庭",有一个"家长"和若干以兄弟相称的"家庭成员"。这都有着传统 宗教秘密组织"穆斯林兄弟会"的印记。

哈马斯的崛起和坐大,可谓是以色列在八十年代初入侵黎巴嫩的"第五次中东 战争"的副产品。当时以军把阿拉法特的巴解武装从黎巴嫩南部和贝鲁特西区驱逐 出去,并在南黎巴嫩建立了一个"军事安全区"。巴解的撤退所造成的真空,渐渐被 另一些伊斯兰政教势力所填补,譬如黎巴嫩真主党和稍后出现的哈马斯。以色列开 始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它认为真主党和哈马斯都是反阿拉法特的,这对巴 解是某种制衡。但真主党和哈马斯很快压倒了南黎巴嫩的亲以色列基督教民兵,而 且得到了一些阿拉伯国家的财政及军事支持,遂成为以色列的心腹大患。

哈马斯的海外财源主要来自英国的六个民间"慈善机构",这些机构都有泛伊 斯兰主义的背景。哈马斯的宣传总部也设立在伦敦,在这里,他们出版发行其机关 刊物《巴勒斯坦穆斯林》,鼓吹自杀式的殉道精神,呼吁亡命之徒加入牺牲者的行 列。英国也是招募哈马斯成员的大本营。由于英国的法律并不要求政治避难者放弃 政治活动,几乎所有伊斯兰世界的极端组织在此间都甚为活跃,他们在伦敦出版持不同政见的刊物,要推翻多个阿拉伯国家的政府(最令法国和阿尔及利亚政府头疼 的"伊斯兰武装团"也以英国为海外活动中心),哈马斯在其中尤为突出。英国《星 期天泰晤士报》就曾为此发表过文章《伦敦:哈马斯的天堂》。那些犯案累累的哈马斯分子在英国获得政治避难,还能领取英国的难民福利津贴。据以色列和英国情 报部门搜集的证据,英国的六个"慈善机构"至少为哈马斯募集和提供了100万英镑的资金。

另外,约旦也是哈马斯海外经费的主要通道,从阿拉伯国家募集而来大宗款 项,通过约旦流入哈马斯控制的清真寺和慈善机构。哈马斯筹集经费比其他恐怖组 织都来得熟习老练,他们的第三大财源居然是来自美国的民间伊斯兰团体(在911事件之后,哈马斯在美国的财产已被追查和冻结)。

哈马斯的创建人亚辛是个值得一提的人物。他一九三五年出生在巴勒斯坦一 个富裕的家庭,在第一次战争後变得一贫如洗。後来又因摔伤残废,终日以轮椅为伴。他之所以成为一个激进的伊斯兰教士,恐怕与他的经历和身体状况有密切关系 。亚辛在六十年代加入了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并因此而在埃及坐过牢。回到加沙之 後,他一面创立穆斯林兄弟会,一面传播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想。由於巴解组织是 个相对世俗化的团体,并且与国际左翼阵营关系密切,亚辛并不认同巴解的意识形态。对巴解组织与以色列和谈,亚辛持激烈的反对态度。他反对以巴分治,主张将犹太人完全赶出巴勒斯坦,之後在这里按照严格的伊斯兰教义建立新的国家。八八年八月十八日哈马斯发表的宣言表达了亚辛的思想。宣言中说:"伊斯兰抵抗运动 认为,巴勒斯坦是仅仅属於穆斯林的伊斯兰土地,决不能放弃。解决巴勒斯坦问题 的唯一途径是圣战。一切其它主张、建议、以及会谈都是浪费时间。"

在宣言发布之後,以色列逮捕了大批的哈马斯成员。在八七年全民抵抗运动 开始後已经关闭的伊斯兰大学中不少教职员和学生被捕。亚辛本人也在八九年五月 被投入监狱。八九年十月三日,以色列宣布哈马斯为非法组织。

亚辛的审判在九一年进行,罪名是参与计划杀害四名与以色列合作的巴勒斯坦人。亚辛承认了罪名,并被判处终身监禁。

然而,哈马斯并未因亚辛系狱而化为一缕无主孤魂,它依然把以色列定位为 冰炭不相容、汉贼不两立的魔鬼,必先灭之而后快。比较务实的阿拉法特早就明白 在地图抹掉以色列是不现实的,1994年五月,加沙、杰里科实施自治,这是呕心沥血、惨淡经营和平计划的温和派所收获的难得果实,为了确保和平进程,就要遏制恐怖活动,给以色列人以生存权,否则以军绝对不会退出约旦河西岸。为此,阿拉法特重返加沙自治区的头一天,就把系狱的哈马斯创始人亚辛称为"兄弟",并在全国权力委员会中为哈马斯留下席位。但哈马斯组织不领情不买帐,指巴解和以色列 达成的和平协议是对巴勒斯坦和整个伊斯兰世界的"背叛",表示不对自治政府承担 责任。哈马斯不但在以色列本土及其占领区继续恐怖袭击,还把暴力攻击扩展到巴解自治政府的管辖区,哈马斯的高级领导人向自己的组织成员训诫:"不要相信阿拉法特,他求生的本能必然驱使他欺骗你们。他要消灭哈马斯,因为他不这样做,就会被美国人和以色列人换掉。"故此,哈马斯处心积虑地暗杀和阿拉法特合作的巴勒斯坦同胞,同时加紧对以色列平民的恐怖攻击。据哈马斯成员透露,他们这样 做,是"要让形势恶化,迫使以色列采取更残暴的措施,从而撕下阿拉法特的假面 具,逼他和以色列站在一起来反对我们。"哈马斯还考虑取法阿尔及利亚的"伊斯兰拯救阵线",专门对外国人发动攻击,让阿拉法特身败名裂,最终迫使自治政府垮 台。按此既定方针,1994至1995年之间,哈马斯恐怖活动高潮迭起,从约旦河西岸到加沙地带,还有以色列境内,爆炸频仍,血肉横飞…….

阿拉法特痛心疾首地说:"巴勒斯坦内部的自相残杀,将使得巴勒斯坦建国的 梦想归于破灭。"而这些恐怖事件对以色列和巴解政府而言,同样不堪其扰。因为每逢发生暴力袭击,以色列除了报复还要封锁关卡,巴勒斯坦人无法到以色列境内做工,自治政府和老百姓的经济都难以为继,更不用说血腥事件所造成的政治阴霾 了。于是,在1995年4月11日,自治政府断然把哈马斯组织的武装组织"卡桑旅"和 巴勒斯坦"人阵"的武装组织"穆斯塔法旅"、吉哈德组织(即伊斯兰圣战组织)的武装 "耶路撒冷旅"宣布为非法组织,自治政府警察部队四出捣毁哈马斯等组织的办事处 ,逮捕了300多名哈马斯骨干分子。后在阿拉伯国家的斡旋下,巴解和哈马斯密谈 ,后者同意帮助自治政府防止暴力事件,而阿拉法特释放了被捕的哈马斯分子,同意给哈马斯的领导成员配备武器,条件是武器必须先经造册登记。哈马斯一批的惯 犯被放出来,马上故态复萌,哈马斯对以色列的圣战又告开始……

事实证明,阿拉法特要驯服和钳制哈马斯的行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况且 ,伊斯兰世界的原教旨主义势力和一些持强硬立场的阿拉伯国家,早就开始将原先拨给巴解的财政支持转而赠予哈马斯了,因为只有哈马斯消灭以色列以及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伊斯兰共和国,最终实现泛伊斯兰的世界革命,这才符合解囊金主们的终极理想。

反观以色列,它亦早就发现当初光顾钳制巴解,而对哈马斯之类的极端团体不闻不问,已然铸成大错。以色列摩萨德情报机构后来的任务之一,居然是保护阿拉法特,任何极端分子危及阿拉法特安全等情报,以色列都及时知会对方。而且摩萨德对极端恐怖组织的攻击、轰炸乃至暗杀,都遵循一条守则,就是不碰巴解内部各派的人,更不会去打巴解各系领导人的主意。以色列打击的矛头专注于各个奉行恐怖主义的极端组织,但是它的铁腕镇压并没能消灭哈马斯,反而使得这个组织变得更加激进。

2001年6月和7月间,以色列连续暗杀了哈马斯的三个重要领导人,其中一人 是哈马斯"卡桑旅"的指挥官贾达拉,他躲藏在一个粮仓里,却被以色列直升飞机的 火箭夺去性命。此外,以色列特工冒充BBC记者电话采访哈马斯领导人曼苏尔,目 的只是确定他在不在办公室,结果曼苏尔刚挂断电话,以色列的两枚导弹就发射了 ,直接击中哈马斯设在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自治城市纳布卢斯市中心的办公室。曼苏尔和另一高级领导人萨利姆当场死亡。 哈马斯随之又掀起恐怖攻击的新浪潮……难解的以巴仇怨又添上了一股喷涌的血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