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抗生素的后果——现状与应对

上篇给大家介绍了什么是抗生素,什么是细菌耐药,以及细菌是如何产生耐药性的,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目前我们日常生活中抗生素滥用的现状,以及降低细菌耐药风险我们能具体怎么做的问题。

一、抗生素滥用现状

每一种抗生素进入临床后,伴随而来的就是耐药细菌的产生,这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也就是说,抗生素的使用本身就是耐药细菌产生的原因,而滥用抗生素,有力地抑制了普通细菌的生长,客观上减少了微生物世界的竞争,但是大大地促进了耐药细菌的增长。滥用抗生素是指我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不加节制地,胡乱地,过多地使用抗生素,主要表现在医生、患者和畜牧业3个方面。

医生作为临床上药品使用的决策者,其对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我国抗生素滥用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比如,对一名发烧咳嗽咳痰的患者,医生的适当的处理程序应当是:先问清楚发病过程,接着做相关体查和实验室检查,再根据化验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如存在,则针对最可能的致病细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经验性治疗。并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取患者的痰液做细菌培养或涂片检查,以明确致病菌的种类,以便后期选用最有效的抗生素。

一些不重视化验检查结果,只靠经验用药的医生很容易过度治疗,比如直接选用对多种细菌都有效的广谱抗生素,或者联合使用对多种细菌都有效的多种抗生素,或者直接使用价格昂贵抗菌作用更强的抗生素,或者在治疗过程中频繁更换抗生素品种,这些行为的不恰当之处在于抗生素品种选择不合理。

此外,超范围预防使用抗生素也是滥用抗生素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比如:病毒性感冒使用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粒细胞正常且无感染迹象的恶性肿瘤患者,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不存在手术时间过长等特殊影响因素的清洁切口手术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等等。

患者既是滥用抗生素的受害者,又是滥用抗生素的实施者。比如不是很严重的腹泻,患者想当然地认为是细菌感染所致,于是自行购买并随意使用抗生素,在用药方法、用药剂量、用药疗程和联合用药方面,不遵从医生或药师的指导,这些行为都在加剧着耐药细菌的产生。

我国畜牧业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十分严重。每年有近十万吨的抗生素用于畜牧业,其中90%被用作饲料添加剂,10%被用于治疗畜牧动物疾病。动物摄入抗生素后,只有少部分能够被身体吸收,而85%以上的抗生素以原形或代谢物形式经由动物的粪便排出体外,造成水土环境的污染并产生生态毒性,如抑制微生物群落的生长,降低土壤肥沃程度;影响水生生物和昆虫的正常发育和生长;通过食物链污染食品、干扰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最糟糕的是,低剂量的抗生素环境,极容易培养出耐药细菌,这些耐药细菌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以食物链的形式传递给我们人类,威胁我们的健康。

二、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及应对办法

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细菌越来越多,耐药程度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了几乎对现有的抗生素全都耐药的超级细菌,长此以往,我们人类将可能再次面临感染性疾病无药可用的困难局面。

目前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严重危害性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政府正努力从加强行政监管力度、完善监督体制与监测体系,规范抗生素市场等方面着手改善现状。同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滥用抗生素的相关知识,学会拒绝滥用抗生素,从而减少耐药细菌的产生。

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摈弃感冒发烧就自行购买使用抗生素的行为,把抗生素当成消炎药的思想是非常错误的,抗炎是感染引起,但抗生素仅对细菌等感染引起的炎症有效,对于常见的病毒性感染是无效的。更不建议大家主动找医生开具抗生素使用的行为。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应该是在医生的明确诊断下,并且在专业药师的指导下使用,做到需要用,就足量、足疗程使用,如果不需要用,就坚持不用。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抗生素的治疗优势,同时把细菌耐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由“问药师”团队何洪静药师供稿)

滥用抗生素的后果——现状与应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