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慶葉蓓校園民謠20年 多的是不知道的事

沈庆叶蓓校园民谣20年 多的是不知道的事

沈庆叶蓓校园民谣20年 多的是不知道的事

對於80後的一代,“第一波00後都上大學”的新聞遠不如“第一盤《校園民謠1》卡帶問世(1994年)已有20年”來得驚人。繼上月推出單曲《最後的電臺情歌》後,中國校園民謠曲風開創者之一沈慶近日曝光了單曲的MV。採訪中,沈慶和校園民謠歌手代表葉蓓回憶了20年的人與事。對於如今校園民謠的淡出,沈慶認為挺自然,“發展背景沒了,這種文化現象自然就沒了”。

京華時報記者侯豔京華時報製圖何將

白衣年代

也許,無關情歌,只關於時光;懷念是一種美德,盡情去懷念吧。——沈慶新曲宣傳詞

2010年5月17日,主持人李靜為老公黃小茂慶生,沈慶回憶了校園民謠唱響內地的故事:17年前的今天,你老公在西單華威大廈過鬱悶的30歲生日。那晚,他聽到了《青春》,就有了大地出品的《校園民謠》。之後他找到高曉松,有了被曉松推薦的、當時失業的老狼演唱《同桌的你》。

“一晃20年了”,沈慶在近日的採訪中,用年代做劃分梳理了這20年。“在校園民謠這個文化概念裡,最早被談論的是上世紀90年代初,大學生們創作的歌曲,比如清華大學的《星期天》。”他說,1993年大學畢業後,校園民謠進入鼎盛期,他和宋柯、高曉松被稱為“黃金一代”,“後來有了朴樹、葉蓓,和我們一起玩的盧庚戌慢慢地堅持著也出來了”。沈慶分析,後期的一批代表歌手和自己做的校園民謠不是同一類型,“我們更加風花雪月,朴樹他們更注重自我和內心,更犀利”。

>>鏈接

熟悉的聲音哪兒去了?

沈慶:這些年主要做廣告公司,也做過音樂網站。雖然工作跟音樂沒關係,可他不管去哪兒,都帶把吉他。他也在寫歌,但沒想過去賣或發表。他也挺慶幸特別小的時候就喜歡音樂,跟這個世界接觸到今天還能保持比較單純、簡單、坦白的態度。

高曉松:一直活躍在一線,除了創作音樂,還跨界主持,節目有《曉說》(2012年)、《曉松奇談》(今年播出)。

老狼:發片量一直不算頻繁,但在舞臺比如近年各大音樂節中,常能看到他的身影。

小柯:除了音樂創作,近年醉心於劇場藝術的創作,籌建小柯劇場。自編自導自演舞臺劇,比如《等你愛我》《穩穩的幸福》。

朴樹:沉寂了幾年後迴歸樂壇。2013年10月26日首次在京辦個唱。今年7月為電影《後會無期》創作獻唱主題曲《平凡之路》,亮相恆大音樂節在各地的演出。

借職務便利蹭雙卡錄音機

1994年,沈慶《校園民謠1》的誕生與一部雙卡錄音機有不得不說的緣分。“這張唱片是在1993年錄的。當時海淀有很多寫校園民謠的人,我在北京農業工程大學(現在的中國農大東校區)裡是藝術團團長,有個隨時可以用的大琴房,大家就常聚在一起。恰好校團委配了臺錄音機,雙卡的,我們就找機會把這些歌錄下來了。覺得自己的歌不比別人差,我們就到處送人聽,最後大地唱片感興趣,就合作了。”

回想起《校園民謠1》推出後的轟動效應,當時的沈慶倒是沒被嚇著。“預想會不錯,可沒想到會這麼好。我預估第一步是被高校大學生接受;第二步被大學剛畢業的學生、高中生接受,因為高中生比較嚮往大學生活;第三步會影響

到更低齡的初中生,或畢業約十年的年輕人;第四步會影響到這些孩子的家長,因為代溝,家長總想知道年輕人在想什麼,這種情感的表達會影響到他們;最後,我推測如果前四步都做到了,那專輯就火了。結果市場就是這個結果,以至於後來很多人說,這是大陸唱片業最牛的一份企劃案,因為它全中。”

串學校演出窮得亂穿衣

作為校園民謠男軍團裡稀罕的女歌手,葉蓓慶幸趕上了校園民謠的尾巴。“我的第一張唱片在1999年出版,當時還在讀書,請得到假就配合公司做宣傳。那時的演出是進校園,跟串門一樣。”沒有演出服,葉蓓曾

“窮學生亂穿衣”,“每次都是越想像明星就越不像。我是個沒有太多掛礙的人,臺上的我和臺下的觀眾都是在校學生,所以大家很容易就開心得不得了”。

練唱結識曉松

談到與高曉松和老狼的相識,葉蓓說一點也不戲劇。“大一的心願就是找個音響好、有樂隊的地方練唱。但卡拉OK的消費是個天文數字,我就看報紙中縫的招聘廣告。認識曉松是《同桌的你》火了的那年,他和鄭鈞等去我練唱的地方找熟人,聽了我唱歌,就留了聯絡方式。之後我幫曉松錄Demo,供當時的一些大腕學唱。認識狼哥是錄製《青春無悔》的Demo,下雪天我去小柯家,同一天認識了柯老師和狼哥。我的音樂推出時,狼哥早已紅遍大江南北,每次同臺,他都不遺餘力地把我推薦給大家。”

時光重來

當《同桌的你》還是KTV必點曲目的時候,《青春無悔》還是酒後的豪言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B小調雨後那些白衣飄飄的同桌,只適合懷念了。

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