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學任何一部經都能開悟嗎?(李淵回


知乎|學任何一部經都能開悟嗎?(李淵回


真開悟何須讀經?

虛雲老和尚,碎個茶杯都能開悟。

楞嚴經法門圓通章雲:

說法弄音文,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云何獲圓通?

語言名句,開悟的是在往生往世已經成就的人。

自己是個啥水平,自己應該非常清楚!!!

後面是一些資料,供參考


開悟的是個標準:

人人動輒談開悟,所謂的開悟,究竟如何?標準是什麼?最平實的說法,是永明壽禪師在宗鏡錄中提到的,包括了禪宗的見地、修證、行願。

宋朝有兩部大著作,一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一是永明壽禪師的宗鏡錄。兩者差不多同時。可惜,談世間學問的資治通鑑,流傳後世,研究者眾。而宗鏡錄幾乎被丟到字紙簍裡去了,一直到清朝才被雍正提出來,幾次下令,特別強調要大家研究這本書。

宗鏡錄告訴我們,什麼叫作悟了。書中提出十個問題,悟了的人沒有不通經教的,一切佛經教理一望而知,如看小說一樣,一看就懂,不須研究。

永明壽禪師宗鏡錄卷一:

“設有堅執己解,不信佛言,起自障心,絕他學路,今有十問以定紀綱。

一還得了了見性,如晝觀色,似文殊等否?

二還逢緣對鏡,見色聞聲,舉足下足,開眼閤眼,悉得明宗,與道相應否?

三還覽一代時教,及從上祖師言句,聞深不怖,皆得諦了無疑否?

四還因差別問難,種種徵詰,能具四辯,盡決他疑否?

五還於一切時一切處智照無滯,念念圓通,不見一法能為障礙,未曾一剎那中暫令間斷否?

六還於一切逆順好惡境界現前之時,不為間隔,盡識得破否?

七還於百法明門心境之內,一一得見微細體性根原起處,不為生死根塵之所惑亂否?

八還向四威儀中行住坐臥,欽承只對,著衣吃飯,執作施為之時,——辯得真實否?

九還聞說有佛無佛,有眾生無眾生,或贊或毀,或是或非,得一心不動否?

十還聞差別之智,皆能明達,性相俱通,理事無滯,無有一法不鑑其源,乃至千聖出世,得不疑否?

一個人到底悟了沒有,前面這十個問題,可以作判斷標準。

第一問,是明心見性的境界,於一切時,一切處,一切事物上,一切清清楚楚,如同白天看畫圖的顏色一樣,與文殊菩薩等人的境界相同。你能這樣嗎?

第二問,你碰到了人,碰到了事,或者別人當面妨礙了你,總之,逢緣結鏡包括很廣,見色問聲了不動心,日常生活間,甚至晚上睡覺都能合於道,你做得到嗎?

第三問,佛教的經典,法華經也好,楞嚴經也好,拿過來一看,都懂了,聽到最高明的說法也不怖畏,而且徹底的透徹明瞭,沒有懷疑,你做得到嗎?

第四問,所有的學人,拿各種學問問你,你能給予解答辯才無礙嗎?

其餘還有六問,大家可以自己研究。

最後一段:

“若實未得如是,切不可起過頭欺誑之心,生自許知足之意。直須廣披至教,博問先知,徹祖佛自性之原,到絕學無疑之地,此時方可歇學,安息遊心。或自辦則禪觀相應,或為他則方便開示。設不能遍參法界,廣究群經,但細看宗鏡之中,自然得入,此是諸法之要,趣道之門,如守母以識子,得本而知末,提綱而孔孔皆正,牽衣而縷縷俱來。”

解釋: 若這十個問題做不到,就不可自欺欺人,自以為是。有任何疑問都應到處向善知識請益,一定要到達諸佛祖師們的境界。祖師們所悟到的,你都悟到了,才可以到絕學無疑之地,不須再學。到達大徹大悟後,或閉關、住山進一步修習禪觀,破除微細之我執和法執;或為眾生犧牲自我的修持,出來宏法。

假設你認為三藏十二部太多看不完,永明壽禪師勸你仔細參看他所編的宗鏡錄,因為一切經典的精要,他都集中在此書中。“ 如守母以識子,得本而知末,提綱而孔孔皆正,牽衣而縷縷俱來”。文字多美,這是永明壽禪師所講此書的重要。

(摘自《宗鏡錄略講》)

下面虛老開悟經歷:

虛雲禪師(1840~1959),傳法曹洞,兼嗣臨濟,中興雲門,匡扶法眼,延續溈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脈的禪宗大德。虛雲禪師一生極具傳奇色彩,經歷無數磨難,自雲:“閱五帝四朝,不覺滄桑幾度;歷盡九磨十難,了知世事無常!”今天這段文字摘自《虛雲和尚自述年譜》,時為光緒二十一年,是年虛雲禪師五十六歲。虛雲禪師死裡逃生,又在禪堂開悟,其後繼續修行精進、弘法度生,最後於雲居山圓寂,世壽120歲,為中國近代最富傳奇色彩的一代高僧!——鳳凰佛教

揚州高旻寺住持月朗到九華,稱今年高旻有朱施主法事,連舊日四七,共打十二個七,赤山法忍老人已回寺,仰諸位護持常住,都請回山。將屆期,眾推予先下山。

至大通荻港後,又沿江行,遇水漲,欲渡,舟子索錢六枚,予不名一錢,舟人逕鼓棹去。又行,忽失足墮水,浮沉一晝夜。流至採石磯附近,漁者網得之,喚寶積寺僧認之。僧固赤山同住者,驚曰:“此德清師也!”畀至寺,救蘇,時六月二十八日也,然口鼻大小便諸孔流血。

居數日,徑赴高旻。知事僧見容瘁,問:“有病否?”曰:“無。”乃謁月朗和尚,詢山中事後,即請代職。予不允,又不言墮水事,只求在堂中打七。高旻家風嚴峻,如請職事拒不就者,視為慢眾。於是表堂,打香板,予順受不語,而病益加劇,血流不止,且小便滴精。以死為待,在禪堂中,晝夜精勤,澄清一念,不知身是何物,經二十餘日,眾病頓愈。

旋採石磯住持德岸送衣物來供,見容光煥發,大欣慰,乃舉予墮水事告眾,皆欽嘆。禪堂內職不令予輪值,得便修行。從此萬念頓息,工夫落堂,晝夜如一,行動如飛。

一夕夜,放晚香時,開目一看,忽見大光明如同白晝,內外洞澈,隔垣見香燈師小解,又見西單師在圊中,遠及河中行船、兩岸樹木,種種色色,悉皆了見。是時,才鳴三板耳。翌日,詢問香燈及西單,果然。予知是境,不以為異。

至臘月八七第三晚六枝香開靜時,護七例衝開水,濺予手上,茶杯墮地,一聲破碎,頓斷疑根,慶快平生,如從夢醒。自念出家漂泊數十年,於黃河茅棚被個俗漢一問,不知水是甚麼。若果當時踏翻鍋灶,看文吉有何言語!此次若不墮水大病,若不遇順攝逆攝、知識教化,幾乎錯過一生,哪有今朝!

因述偈曰:“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

又偈:“燙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語難開;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是如來。”

知乎|學任何一部經都能開悟嗎?(李淵回

本文內容,由末學李淵回整理編輯,僅供學習交流。歡迎分享流傳,但需註明出處。並保證文章原貌。禁止用於商業用途,請在24小時內刪除。若有錯謬,請勿流傳,務必告知,於與糾正。若侵犯到您的版權,我們非常抱歉。請您發送郵件([email protected])告知,我們將進行維權處理。文內原創部分,作者李淵回將保留版權。

知乎|學任何一部經都能開悟嗎?(李淵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