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劍南節度使韋皋簡介 韋皋為何在其位二十多年不動?

大唐名臣韋皋,於唐德宗貞元元年出任成都尹、御史大夫、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是唐德宗寵臣,不管是在當時還是在後世名聲都不錯。

六十歲因病去世之後,朝廷追贈太師,上諡號“忠武”,蜀地則很多人在家中掛有其畫像祭拜。但是後世鮮有人知道,在韋皋擔任劍南節度使期間,加重賦稅,幾乎挖空了四川財源。

一般像這種情況,官員不說被御史彈劾吧,至少也得被百姓罵慘吧。怎麼到了韋皋這兒,待遇就不同了呢?韋皋是憑藉什麼,能在幾乎挖空四川財源的情況下,穩坐其位而無事的呢?

《資治通鑑》:“皋在蜀二十一年,重加賦斂,豐貢獻以結主恩,厚給賜以撫士卒。士卒婚嫁死喪,皆供其資費,以是得久安其位而士卒樂為之用,服南詔,摧吐蕃。”

從史料上來看,首先韋皋能穩坐不動與唐德宗的恩寵脫不開關係。而韋皋加重賦稅收斂的財富,大部分都上交給了唐德宗。當然除此之外,還有朝廷高官。

吃人嘴短,拿人手軟,首先唐德宗拿了大頭就不會想著將韋皋罷官。而就算偶有一些御史彈劾,不說唐德宗,那些被韋皋捧著的高官也自然而然的會為他說好話。

大唐劍南節度使韋皋簡介 韋皋為何在其位二十多年不動?

如此一來,不管韋皋在四川幹了些什麼事兒,也無需上面有人找自己的麻煩。這還不止,韋皋還很會籠絡下屬。

韋皋對於自己手下的兵士非常大方,常常厚賞拉攏人心。但凡有士兵婚嫁死喪,韋皋都負責他們的資費。有這樣一個上司,哪個士兵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呢?

有了士兵的擁護不說,韋皋還挺會打仗。有一批忠心的士兵為其衝鋒陷陣,加之他自己也極有軍事才華,戰功那是妥妥的。

韋皋在蜀地二十一年,和南詔,拒吐蕃,“數出師,凡破吐蕃四十八萬,禽殺節度、都督、城主、籠官千五百,斬首五萬餘級,獲牛羊二十五萬,收器械六百三十萬,其功烈為西南劇。”身上有戰功,說話都硬氣,韋皋自然無懼。

這樣說,四川朋友是不是有些不高興。想想這貨挖了自己的錢,保了自己的前途,但是四川百姓可不受難了嗎?

這就是韋皋會做人了,“幕僚歲久官崇者則為刺史,已復還幕府,終不使還朝,恐洩其所為故也。府庫既實,時寬其民,三年一復租賦。”

韋皋麾下的幕僚待的久了的,多舉薦為刺史,又或者仍為幕僚。而在蜀地倉庫豐足之後,他也會偶爾寬限治下子民,每隔三年,便豁免一次賦稅。

因為這樣,“蜀人服其智謀而畏其威,至今畫像以為土神,家家祀之。”

幾乎挖空四川財源的韋皋,就是靠著這幾招,不僅討好了君主,籠絡了屬下,同時還消除了百姓對其的恨意。所以才能任職蜀地二十一年而穩坐其位,一生恩寵,六十歲暴病後,追贈太師,諡號“忠武”,至今仍有四川百姓歌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