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名將胡宗憲為何悲劇結局?胡宗憲是個什麼樣的人?

自明朝開國以來,倭患就一直存在,歷代皇帝都曾出兵整治過倭患,只程度不同而已。到了明朝嘉靖年間,東南沿海百姓因為屢次劫掠的倭寇而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由此朝廷派大軍徵繳倭寇。

說起嘉靖年間的抗倭大將,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必定是戚繼光。戚繼光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禦敵名將,民族英雄,被提起毫不意外。

本文要說的是,歷史上還有另一員大將,功績堪比戚繼光,且與戚繼光處於同個時代,最後卻含冤入獄,被後世遺忘。此人就是明朝嘉靖年間的抗倭名將——胡宗憲。

胡宗憲家族世代為錦衣衛,胡宗憲沒有繼承錦衣衛官職,而是參加科舉中進士入仕。

胡宗憲本人能力是有的,在前期的為官中,雖不說一飛沖天,但是卻也一步一個腳印,政績顯著,走的穩穩當當。他不僅政治能力出色,軍事能力也同樣顯眼。擔任地方官之時,能保一方平安,為將之時,則能鎮壓起義。

嘉靖三十年,爆發苗民起義,當時巡按湖廣的胡宗憲,參加了此次戰鬥,在戰爭中立有大功。正是因為平定苗民起義的出色,朝廷後來才起用胡宗憲前往平定倭寇。

抗倭名將胡宗憲為何悲劇結局?胡宗憲是個什麼樣的人?

朝廷授任胡宗憲為浙江巡按監察御史,命他前往治理倭患。胡宗憲也知道自己身負重任。臨走之前立誓:“若是此次不能擒獲汪直、徐海等賊寇,平定倭患,誓不回京。”

胡宗憲到了任地,針對轄區內明朝官兵紀律鬆弛、軟弱渙散的積弊,以嚴明賞罰為手段進行整頓。軍隊風紀為之一清後,戰鬥力大大提高。

另外胡宗憲還大力支持部下練兵,其中戚繼光便是所有人中最出色的一位。甚至於在胡宗憲的支持下,戚家軍成為抗倭主力軍,成就了戚繼光威名。

在抗倭鬥爭中,胡宗憲擒汪直、殺徐海,兩浙倭患暫告平息,完成了當初的誓言。因為抗倭有功,胡宗憲一時間成為朝中新貴,受皇帝重視。

憑藉抗倭的功勞,戚繼光名垂千古,而作為戚繼光上級的胡宗憲最後卻被後世遺忘。原因在於胡宗憲後來被人誣告謀反,私擬聖旨被處死。

胡宗憲得如此結局,是因為陷入到了明朝黨爭之中。明朝嘉靖年間黨爭之嚴重,遠超歷代。朝中大臣的起落,大部分都與黨爭離不開關係。

胡宗憲當初去抗倭之時,是嚴嵩當政。嚴嵩任命乾兒子趙文華前去督軍,此人貪婪驕橫。胡宗憲怕抗倭事業受阻,所以對待趙文華小心對待,圓滑處事。正是因為他會做人,所以趙文華舉薦,嚴嵩再推了一把,使得胡宗憲功成名就。

嚴嵩去世之後,徐階上位,開始大力清除嚴黨。胡宗憲被認為是嚴黨中人,受到徐階一黨彈劾,最終因為吞軍餉、生活奢侈等罪名被問罪。

胡宗憲的確是這樣一個人,不過此前統治者也知道。但是因為他有才,所以視而不見。如今被特地提出來,也要處置。原本按照其中罪名,胡宗憲性命難保。但是嘉靖帝卻感念當初他抗倭有功,所以只罷免官職,留他性命,命他回鄉養老。

胡宗憲辭官歸鄉,本來想安度晚年,但是徐階一黨卻不想放過。後來假造胡宗憲賄求嚴世蕃求援信,且內附自擬聖旨一道,最終使得胡宗憲被問斬。

胡宗憲能力和功績幾乎與問題成正比,如果不是他本身問題重重,好結交權貴,趨炎附勢,貪汙腐敗,又如何能輕易被人彈劾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