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魯迅逝世82週年:中國的脊樑,不死的光芒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因肺結核在上海病逝。

他用他的吶喊,喚醒了沉睡的中國!

他用他的筆尖,指明瞭新文化的方向!

所不朽者,垂萬世名,

孰為公死,凜凜猶生。

英雄氣魄云為被;

志士情懷海作家。

返國空餘掛墓劍;

斫泥難覓運風斤。

紀念魯迅逝世82週年:中國的脊樑,不死的光芒

《七絕二首·紀念魯迅八十壽辰》——毛澤東

博大膽識鐵石堅,刀光劍影任翔旋。龍華喋血不眠夜,猶制小詩賦管絃。

鑑湖越臺名士多,憂忡為國痛斷腸。劍南歌接秋風吟,一例氤氳入詩囊。

紀念魯迅逝世82週年:中國的脊樑,不死的光芒

《假如魯迅還活著》

章玉安

假如他還活著,我不知道

人們將對他怎樣稱呼?

假如他還活著,我不知道

他會怎樣向後輩囑咐?

他也許正身居高位,

但也許——不過是普通一卒。

官高,他不忘甘為孺牛之諾,

位卑,他絕無絲毫奴顏媚骨。

他也許已經得到了種種榮譽,

但也許——才剛剛從獄中放出。

榮譽中,他感受到新的吶喊、彷徨,

監獄裡,他會寫出新的《準風月談》、《偽自由書》……

他也許不再用那張印花包裹去裝他的講義,

但決不會盛氣凌人地昂首闊步;

他也許要出席一些重要會議,

但不會跟著三個警衛,兩個秘書。

他也許坐上了現代化的轎車,

但決不用窗簾把路邊的一切擋住,

他會把手伸向每一個流浪者,

他要靜聽讀了很多書的待業青年的傾訴……

他也許時時在灑墨謳歌“新的生活”,

但也許——正在彈毫針砭時弊世痼。

他也許有了較多的歡愉和喜笑,

但也許——正在經歷著新的不安與憤怒……

紀念魯迅逝世82週年:中國的脊樑,不死的光芒
紀念魯迅逝世82週年:中國的脊樑,不死的光芒

寄意寒星,氣壓重樓。命巨墳毀滅,鉤沉海燕,

狂人接吶喊,傷逝阿“酋”。故事新編,朝花夕

拾,俯首處甘為孺子牛。無聲,有歌吟動地,雜

感奔流。

筆搖幾十春秋,喚民族覺醒。恰雄雞一鳴,亮五

更黎明。叱吒風雲志已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