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商人為什麼難成氣候,沒有一個朝代是由商人創造的?

在中國公認的十三個大一統朝代中,沒有一個是由商人創造的,按理說商人掌握最大的資源就是錢。亂世他們可以用手中的錢招兵買馬大幹一場,可奇怪的是他們一到亂世反而成為肥肉任人宰割。

在中國歷史上商人為什麼難成氣候,沒有一個朝代是由商人創造的?

話說古來商人中權勢最滔天的是黃巢,建立了大齊政權,自己做了皇帝。可是時間很短,他雖為鹽商出身,但似乎更本不懂如何經營一個國家,而元末位於江浙一帶的義軍領袖與地方割據勢力之一的張士誠也是鹽商,雖然建立了大周國,後來成了吳王,而且在當時天下割據勢力中有著“(陳)友諒最桀,(張)士誠最富”之說,但張士誠無論是軍事實力還是戰略眼光,都還遠不如朱元璋這個農民,以至於最終功敗垂成,亡於朱元璋之手。那麼,從黃巢和張士誠兩人的經驗教訓來看,難道商人真只會搞錢,而不會打天下?

在中國歷史上商人為什麼難成氣候,沒有一個朝代是由商人創造的?

要知道,商人聚集財富的形式是貿易,核心是貨幣、契約、等價交換。這個其實就是資本主義形態,資本當政那是19世紀之後的事情,別說中國就是歐美早期商人也就是葛朗臺的形象,頂多就是猶太人那種師爺管家的地位。相比資本主義而言封建地主制度顯然是早期的、野蠻的、落後的社會形態,它的核心特點就是霸權,商人的利益是通過各種騰挪、交換得來的,不管是否奸商表面上他們活動的原則建立在契約上面,這個契約事當事人雙方簽字同意的,而封建地主階級的玩法就完全不同了:你有錢?來人,蒐集材料,有人告你通敵、資助叛亂、通匪、為富不仁……你想選擇哪種死法?我們給與充分的選擇權。這種環境下有錢人的財富完全沒有保障,小命也分分鐘捏在別人手裡,所以他們能有真正的社會地位是很難的?這也是為什麼在唐朝科舉興盛時,商人們往往會選擇科舉上榜的仕子作為自己乘龍快婿的主要原因,因為商人有錢沒地位,而中舉的仕子有地位沒錢,兩者正好相得益彰。

在中國歷史上商人為什麼難成氣候,沒有一個朝代是由商人創造的?

此外,這歷史時代環境也決定了商人的發展。所謂士農工商,從等級劃分,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再加上商人本質是重利,對於政治來說是不利的,當權者擔心商人給其經濟帶來威脅,只能通過賦稅打壓其成長,故而商人想當統治者無疑是天方夜譚,即使有成功的商人當上高官,其結果也是很悽慘的,從秦國的呂不韋、西漢的桑弘羊的結局就可看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