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的这2位官员有着相同的背景和出身,为什么结局却不同

我们在生活中或是工作中,一定会遇到这一类人。他们平时不怎么做事,但是就是喜欢指指点点,对那些做事的人总爱挑一些毛病出来。通常这类人都不太招人喜欢,只会用嘴讲,却不见一点实际行动来做事。即便是领导,也不太愿意和这样的下属合作。清朝末年,慈禧就碰到过这样的两位下官,那么慈溪太后又是怎么来处理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的呢?

清朝末年的这2位官员有着相同的背景和出身,为什么结局却不同

首先,来看下晚晴的这两个官员。一个是张之洞,也就是洋务运动的代表,大家一定听过。而另一个呢叫做张佩纶,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如果告诉你他的人物关系和背景,就一定会有印象。张佩纶的岳父就是晚清名臣李鸿章,而他的孙女则是张爱玲。看似不着边的两个人,为什么要放在一起讨论呢?因为这两个人打从出生开始,人生经历实在是太相似了,以至于行事作风都很接近。可是最后呢,一个居功至伟,位高权重,而另外一个人呢,却被贬黜到了外地,官运不佳。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清朝末年的这2位官员有着相同的背景和出身,为什么结局却不同

我们先来看看这2个人的人生经历。张之洞和张佩纶都是出生于河北,家里也都是官僚子弟,放现在来说,那就是实实在在的官二代。巧的是,这两个人的从政之路也很相似,张之洞26岁那年考中进士,张佩纶在23岁的时候也考中了进士。所以说,他们的仕途之路,在刚开始就几乎是一样的。在政治立场上,他们的处事风格也很像,就是不干实事,专挑别人的毛病。这种人在当时被称之为“清流党”,可以说,就靠一张嘴做官,挑的还都是别人的过错。

清朝末年的这2位官员有着相同的背景和出身,为什么结局却不同

自从天平天国运动事件平息后,李鸿章,曾国藩等人居功至伟。他们的政治势力也是青云直上,作为最高掌权人慈禧太后,肯定得要想方设法来抑制他们的势头。为了能够维系朝廷官员之间的平衡,那么利用清流党来对这些政治势力进行打压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而清流党本身也是一股政治势力,并且当时在晚晴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张之洞和张佩纶这两个人就是这股势力最锋芒外露的代表人物。所以从一开始出生,一直到在朝廷上任官,他们两个人的经历和风格实在是太像了。可是即便有多相似,也总会有差别。那么他两之间造成最后不同结局的又是什么差别呢?

清朝末年的这2位官员有着相同的背景和出身,为什么结局却不同

先来看下张佩纶,他在为官的时候,最大的兴趣就是弹劾别人,谁有问题就弹劾谁,也不管那人的官有多大,背景有多雄厚。据记载,张佩纶在职期间,被他弹劾过的三品或三品以上的大官就多达21个,那些小官就更多了。可是呈报到慈禧那,慈禧一般也不予理会。要知道,张佩纶弹劾的都是大清帝国的官僚集团,他们都被处理了,这清朝还怎么运作呢?可是慈禧有时又会用到这样的人。所以也就任由他去了。

清朝末年的这2位官员有着相同的背景和出身,为什么结局却不同

再来就是张之洞了,同样是弹劾,张之洞弹劾的却不是人,而是事。虽然没有具体的针对性人物,但是出了岔子的事,一般也就能指名道姓了。可是这谁来指名道姓,还不都是看奏折的人说了算吗?不过有趣的是,一般张之洞呈报上去的奏折,慈禧基本都是会采纳其意见的。理由很简单,他不针对个人啊,即使某件事是牵扯到了某个人,慈禧也好有个理由准奏。

清朝末年的这2位官员有着相同的背景和出身,为什么结局却不同

可是怎么后来这两个人就变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呢?我们都知道,慈禧利用这些言官,其目的就是为了清除政治上的对手。现在政治上的对手都被消灭了,但这些言官还要议论纷纷,指指点点。这让慈禧可受不了,所以干脆把这些人弄到一个专干实事的部门里去做事。在实权部门里任职任官,每天忙忙碌碌的,也基本就没了挑别人过错的闲工夫,慈禧的耳根也够清净一阵子了。

清朝末年的这2位官员有着相同的背景和出身,为什么结局却不同

自打被派到了其他部门做事后,张之洞逐渐发现,原来很多事情并不像以前看到的那样那么表面化,处理事情也不能再用过去那种单纯的手法。为了同样的目标,但却可以用更加变通圆滑的方式,效果也会更好。张之洞在思想上有了这个转变后,这官运也就越来越顺了,之后的成就大家也看到了。可是张佩纶呢?处事作风却依然和以前一样,不曾改变。时间久了就容易得罪人,最后还是得罪到了慈溪。结果慈溪不仅撤了他的官职,也被发配到了外地去了。

清朝末年的这2位官员有着相同的背景和出身,为什么结局却不同

所以现在再来看,两个人相同的出身和官运。可在之后的从政经历中,张之洞的转变让他平步青云,而张佩纶却固步自封,食古不化,抱着从前那些守旧的态度和作风来办事,那么得罪慈溪也是早晚的事。最后就只能自食其果了。

清朝末年的这2位官员有着相同的背景和出身,为什么结局却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