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说曹操,曹操就到”下半句是什么?

洲君造树


方说曹操,曹操就到,下一句,是当面错过,岂不是好笑,这句话讲的是在濮阳大战里面,吕布与曹操的故事,那么具体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公元194年,吕布驻军于濮阳,而曹操率军攻吕布于濮阳,初战,曹军不利,就退兵,曹操就与众人商谋,夜间偷袭吕布,可是吕布有防备,曹操又被围住,幸好有乐进,典韦杀到,才得救。

吕布与陈宫商定了一个计策,让濮阳的田氏做内应,假装投降,这样可以骗曹操进来,曹操信以为真,就带率进城了,可是刚进城,就四面火起,曹军被吕布军包围了。

曹操知道中了计,就往北门跑,被打退,就往南门跑,又被打退,又往北门跑,这时候突然吕布提着方天画戟,骑着赤兔马赶来,碰到了曹操,就用方天画戟顶着曹操的头盔说,你知道曹操在哪吗?

曹操吓掉了,说前面那个骑黄马的就是,就这样吕布竟然把曹操给错过了,难道吕布不认识曹操吗?或者说曹操脸是黑的?

所以这一句,就是在嘲笑吕布,对着曹操问曹操在哪里?实在是有趣之极!


历史简单说


“方说曹操,曹操就到”下半句是“当面错过,岂不好笑!”



不过,我们常常直接说:“说曹操,曹操就到”。

当年,春晚有个小品节目,问:“谁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

答:“曹操……说曹操,曹操就到。”

也就是谈到某人时,某人恰巧到。用在曹操身上,那就是说曹操耳目众多,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在某人面前。



对这整句话,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估计知道,也就是在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曹孟德大战吕布”中:

濮阳大战中,曹操中了陈宫的计,于是仓皇逃走。但是恰巧碰到吕布挺戟跃马而来,曹操迅速用手当着自己的脸,骑马快速跑走。

没多久,吕布就用戟在曹操头盔上敲打问:“曹操何在?”

曹操反指回道:“前面那个骑黄马的人就是曹操。”

吕布听后,放弃真曹操,而去追假曹操了。

后来,明末清初的毛宗岗评论道:“见了曹操,反问曹操,舍却曹操,别赶曹操。谚云:方说曹操,曹操就到。当面错过,岂不好笑?”

这段对话有毒,想起那画面,总是忍俊不笑!


史小二记


“说曹操,曹操就到”,现在我们多形容某事或者某人来得正好,这句俗话本来形容曹操耳目众多,动作迅速,应该时刻谨慎小心。其实这句话还有后半句,而这后半句中还有一个关于吕布的小故事。

后半句原文:“当面错过,岂不好笑!”,前后连起来就是“方说曹操,曹操就到,当面错过,岂不好笑。”

曾经曹操和吕布在濮阳大战,吕布的军事陈宫足智多谋,曹操一不小心就中了计,知得仓皇出逃。

这时吕布突然拿着方天画戟杀了出来,吕布大喊:“曹操何在?”,曹操马上蒙面道:“在前面骑着黄马”,吕布听了马上追了上去,结果错过了真的曹操。



所以后来民间有就流传了这么一句“方说曹操,曹操就到,当面错过,岂不好笑”。



但这只是民间故事,历史上这句话是李傕郭汜追赶汉献帝时,汉献帝望着前来救驾的曹操说的。


青梅煮史


“说曹操,曹操就到”大家都耳熟能详,后半句“当面错过,岂不可笑”听过的比较少。

董卓死后,西凉军内乱,李傕郭汜长安作乱,汉献帝带大臣出逃,郭李二人派兵追拿,有人向皇帝建议求援曹操,结果信使还没出城,郭李二人连兵已到,正走头无路之际,曹操派夏侯惇杀到,救了献帝。这就是“说曹操,曹操就到”。


后半句的故事发生在公元194年,吕布与曹操在濮阳大战,曹操大败,被吕布追赶。吕布手持方天画戟,拦住一个逃兵,问“曹操在哪里”,士兵说“前面骑马的就是”,吕布便向前追去,却不知这个逃兵就是曹操。后来曹操在典韦等护送下冲出了重围。于是产生了后半句“当面错过,岂不好笑”。


倔強的小虫


“方说曹操,曹操就到”,都在说下句应为“当面错过,岂不好笑”,其实如同虎头而蛇尾,是很荒谬的错误。

首先口语中没有谁会用文绉绉的“方”字,其次它严格的说来是没有下半句的。

我看所有回答都举毛宗岗评《三国演义》第十二回:见了曹操,却问曹操;拾却曹操,别赶曹操。谚云“方说曹操,曹操就到”,当面错过,岂不好笑。以为下一句应是“当面错过,岂不好笑”!

这种说法的错误之处在于,这仅仅是毛宗岗读书至此处情节,想起民谚后的感叹之语。

以毛氏之感慨附于明末清初的民间俗语之后,而硬给今日各位高人凑成浑然天成的一句,就像牛头上面安了个马嘴,满脸都是整容手术失败后留下的伤口。

图附如下:

那么“方说曹操,曹操就到”的下半句是什么呢?

我觉得最大的可能是,没有下半句。

从清初到现在,我们一直都只说成“说曹操曹操到”,恐怕连文雅的“方”字都是毛氏所加。



按平仄对仗分析,民间流传的这句话应该是上半句,因为按对联区分方法它是仄声。

如果有下句的话,最大的可能是跟上联的句式接近:说(或别的动词)xx,xx来(或别的动词)。

一家之言,谢谢大家。


王事情


“说曹操,曹操到”,其后确实还有半句话没说完,为何上半句这么火,而这下半句却不怎么流传呢?关键在于这下半句背后有着魏武帝曹操难以启齿的一段往事!

当面错过,岂不可笑

“说曹操,曹操到,当面错过,岂不可笑!”,这便是原句的全部,关于此民谚背后的典故,我们还得从小说《三国演义》说起!

“说曹操,曹操到”,这背后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清楚,讲述的是曹操及时救援汉献帝的事情,所以我们重点谈谈这后半句。关于这后半句,我们就得说说曹操和吕布之间所发生过的一个滑稽故事了!

我们知道吕布最终是被曹操所诛灭的,但曹操之前在打吕布时,也并非一帆风顺的,特别是初征吕布时,就曾经历了一场大败,是为濮阳之败!时曹操率军出征吕布,吕布在谋士陈宫的建议下施以诈降之法,后曹操果然上当,在半夜袭击濮阳时,被诱至城中,结果被吕布打得大败。

由于被困濮阳城中,当时曹操手下士兵大乱,四处逃散,曹操自己也陷入了乱军之中,不巧的是他竟刚好撞见了前来捉拿自己的吕布,所幸当时正处半夜,黑灯瞎火的,加之曹操又有意遮掩,此时吕布竟然没认得曹操出来,只是用戟指着“真曹操”问道:“曹操何在?”,曹操见状,立马指向前方说到:“骑黄马者是。”,结果吕布就此错过了真曹操。

故后来人们看到这段乌龙故事后,便有了“当面错过,岂不可笑”之言。因为两句话皆与曹操相关,且连贯起来更具一番韵味,故有了“说曹操,曹操到,当面错过,岂不可笑”的笑谈民谚!

后半句不流传的原因

话说这前半句传得那么火,为何这后半句鲜有人知呢?

其一,“说曹操,曹操到”有褒奖他人之意,这句话一般用于什么语境呢?一般形容有紧急情况发生时,自己所需要的人总能及时出现提供帮助,对他人有赞美之意,故我们都喜欢说“说曹操,曹操到”。

其二,“当面错过,岂不可笑”多含讽刺,嘲笑之意。本是嘲笑吕布有眼无珠之言,试问这话对谁说不是在得罪人?所以对于这后半句,大家都保持了沉默!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曹操,东汉末年人物,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葬基人。

"方说曹操,曹操就到。"这句流行谚语出自典故《三国演义》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都,吕奉先乘夜袭许郡"一章中说,在曹操讨伐董卓之后,被封为东郡太守。后因讨伐黄巾有功,被朝廷加封为镇东将军。在汉献帝与李傕火拼之时一度脱离险境,退守至洛阳后,仍担心李郭叛军来犯,固有人奏请汉献帝宣曹操入朝,前来保驾。曹操接旨后,带兵前来,刚到洛阳城外,适逢李郭叛军来攻洛阳,眼看汉献帝走投无路之际,曹操帅军前来击溃李郭叛军,曹操保驾成功被加官晋爵。故有"方说曹操,曹操就到"之说。意思形容曹操耳目众多,动作迅速,随时都可能出现在人们面前。

下半句"当面错过,岂不可笑。"在《三国演义》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曹孟德大战吕布"一章中,在曹操与吕布大战中,因为陈宫设计,曹操战败而逃,逃跑途中正面碰到吕布,吕布将戟在曹操头盔上一击,问:"曹操何在?"曹操反指前面骑黄马便是。吕布听说,放了曹操,纵马向前追赶。后人评说"见了曹操,反问曹操,舍却曹操,别赶曹操。"

谚云:"方说曹操,曹操就到。当面错过,岂不可笑?"


fell飞哥


下一句是:“当面错过,岂不好笑。”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的一个故事。

话说曹操攻打徐州,和吕布大战于濮阳。吕布的勇猛世人皆知,曹操大败。不过,曹操也是个打不死的小强,他决定在夜袭。可是,吕布在谋士的建议下布下天罗地网,曹操中了埋伏,仓皇奔逃。吕布在后面紧追。曹操在逃命途中换上士兵的衣服。这样,当吕布追上穿士兵衣服的曹操时,并没有认出他来,还问他,曹操在哪儿?曹操指了指前面的人。吕布快马加鞭去追了。曹操用自己的聪明救了自己一命。



这个故事和原来“说曹操,曹操到”的典故联系在一起,被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毛宗岗加了一句,“当面错过,岂不好笑”,以此来说明曹操的狡猾。

这个故事我一直觉得有疑问。吕布不认识曹操吗?信息不通畅的时代,难道就这么鼻塞吗?就算曹操当时的势力还不太强,可毕竟也算得上各路诸侯中的一个了。



《三国志吕布传》中的注释文字有这样一段记录:“《献帝春秋》曰:布问太祖:‘明公何瘦?'太祖曰:‘君何以识孤?'布曰:‘昔在洛,会温氏园。'太祖曰:‘然。孤忘之矣。所以瘦,恨不早相得故也。'布曰:‘齐桓舍射钩,使管仲相;今使布竭股肱之力,为公前驱,可乎?'”这是吕布被曹操捉住,临死前和曹操的一段对话。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吕布的记性很好,以前在一个姓温的女子的家中见过曹操一面,他就能记得。大概那时候曹操还不出名,或者说还在游手好闲地闲逛时期。吕布既然很早就认识曹操,为什么反而到了被自己追杀的时候就不认识了呢?



这段文字没有注明年代,不知道曹操和吕布相会于温家是发生在两人交战前还是交战后。如果是交战前,吕布不认识曹操还可以理解。如果是交战后,就是作者有意为突出人物形象改编的。


读史坊


“说曹操,曹操到”最开始出现在三国的时候,汉献帝被西北系诸侯挟持到长安,手下大臣利用他们内部的矛盾,把汉献帝救到了洛阳。

大臣怕西北诸侯醒悟过来,把汉献帝抢回去,所以建议征召曹操进京护卫,当时曹操的形象还是个大汉的忠臣,关东诸侯讨伐董卓时,曹操表现比较抢眼,所以汉献帝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写下诏书。

但是信使还没出发,就有传令兵来报告曹操听闻汉献帝回到洛阳,特意来护驾,先锋官夏侯惇已经到城门外,正好抵挡住西北诸侯的进攻。所以汉献帝感叹:说曹操,曹操到。

联系到当时汉献帝的处境,他说这句话的语气,应该是有点庆幸的。有点三国版“及时雨”的味道。

《三国演义》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穗大战吕布”,曹操中了陈宫的埋伏,逃跑时被吕布拦住,但是吕布不认识他,竟然问他曹操在哪里,曹操指了个相反的方向,躲过一劫。

毛宗岗父子在评三国演义时,看见这一段,觉得“说曹操,曹操到”用在这里非常贴切,写下了“见了曹操,反问曹操,舍却曹操,别赶曹操。谚云:方说曹操,曹操就到。当面错过,岂不好笑?”的评语。有点像现在我们单独看一句话没什么毛病,但是配上表情包就笑死人不偿命的那种。

而且,从这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吕布不是好杀的人,有着作为大将的骄傲,对于普通将士,他是不屑杀的。


桂西散人


“方说曹操,曹操就到”这句,在民间我们习惯说:“说曹操,曹操到! 地皮真硬啊,说谁到谁。”

真的很灵验的,特别是有时候想议论别人坏话的时候,几乎百试百灵。

“方说曹操,曹操就到”这句话,其实还有下一句——当面错过,岂不可惜! 知道这句话的人就凤毛麟角了。

公元184年,太平道张角带领黄巾军起义对抗羸弱的汉室。此时曹操还未展露头角,为了平复叛乱曹操率领兵马与黄埔嵩汇合,凭借过硬的军事能力,大破黄巾军起义队伍。

公元189年,董卓废汉帝拥立年幼的傀儡汉献帝,开始了昏庸残暴的实际统治。曹操散尽家财,招兵买马谋划讨伐国贼董卓。这是曹操政治野心真正的开始。

自董卓专权以来,天下豪杰皆想诛之。曹操曾经刺杀董卓未果,貂蝉义父王允用离间计和美人计成功策反吕布,最终董卓因贪图美色死在自己干儿子吕布手上。

董卓死后,余党李傕与郭汜自相残杀,汉献帝心恐继续留在皇宫性命不保,便趁二人火并之时逃脱。李傕与郭汜得知汉献帝出逃,兵合一处,想要追回汉献帝。

汉献帝心慌不已,此时有人举荐让平定黄巾军的曹操护驾,可当信使还未出发,曹操的部将夏侯惇奉曹操之命率军“保驾”成功,后将李郭联军击溃,曹操被加封官爵。这便是“说曹操,曹操到”这句话的由来。

方说曹操, 曹操就到”本指曹操是来护驾的,但是正因为曹操及时护驾,却从此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阴谋,是比李郭二人更险恶的人物。

所以这句话有时带有贬义。

说曹操,曹操到,比喻马上应验。是形容曹操这个人疑心很重,其他人在背后说他,他都有耳目告诉他,所以他都会知道。这是梨园所作的解释。

“方说曹操,曹操就到”的后半句“当面错过,岂不好笑?”这句民间谚语的由来,出自《三国演义》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曹孟德大战吕布”,记述的就是这件事情。

公元194年,吕布驻兵濮阳,曹操率军攻打不利退兵与众部商议,夜袭吕布时被早有准备的吕布团团围住,幸好曹操被部将乐进和典韦解围逃过一劫。

吕布手下谋士陈宫定下一策,让濮阳城中的田氏假降诱曹操进城,曹操果然中计,刚一进城四面火起,吕布将曹操团团围住。

曹操心知中计,打马就往北门逃窜,半路被截,又向南门逃遁,又被截回,于是返身向北逃去,这时迎面面碰到骑着赤兔马,拎着方天画戟的吕布,心叫不好。

哪知不识曹操真面的吕布,用手中方天画戟顶着曹操的头盔问:“你知道曹操在哪里吗?”

曹操掩面反手指到:“前面那个骑黄马的就是曹操。”吕布放过真曹操,而去追赶那个假曹操。

明末清初的文学批评家毛宗岗读到此段,不禁评道“见了曹操,反问曹操。舍却曹操,别赶曹操”,后来民间谚语就有了:“方说曹操,曹操就到,当面错过,岂不好笑?”

唉!可叹“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一代“飞将”吕布,竟是有勇无谋有眼无珠的蠢材啊!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