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逃离人群躲进澳角渔村

再没有什么比找到合适的地方更让人舒服的事情了。宁静的渔村,热闹的渔港,舒心的民宿,这是我们对澳角的第一印象,也是我们所期待看到的样子。由于地处 东山岛 的最南端,又没有风动石、马銮湾那般知名度,澳角村显得特别低调,不过正好成为我们躲避节日人潮的一个绝佳选择。在西浦歇了一晚后,直奔澳角的海角七号,在这里度过了三天安逸的时光。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每天都会站在海角七号的顶层 天台 俯瞰整座渔港。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每天都会从海角七号和澳角渔村之间往返穿行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每天都会看到渔民们忙碌的身影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每天都有老婆大人臭美的神情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澳角渔港背靠大肉山,面朝乌礁湾,渔港的尽头是一座厚重的海堤,海堤的尽头又是大肉山伸向大海的最北端。沿着海边的礁石可以走到山上的 灯塔 ,在那里等待日出无疑是澳角最美妙的时刻。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我们也想尝试上去看看,可仅仅站在海堤上就已经被猛烈的海风吹的无法立足,更不要说靠近海礁了。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不过也正是因为风浪太大,渔船基本都停泊在港内,倒是也让人大饱眼福。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嗯,咱还是要收一点的好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大型的渔船基本都歇火了,但是小船们还在渔港内外穿梭忙碌着。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村里到处可见修补渔网的场景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来澳角游玩,找到这个市场有助于你最快的get到澳角的正确打开方式。这也是我来这里第一天,就从海角七号的小陈那里掌握的技能,有他的帮助,在澳角我们玩的特别舒服。顺着我的方向,一直往前就可以到澳角湾,那里有松软的沙滩;我的背后通往澳角渔港;我左手边的路走到头就是大肉山的入口;右手边的路通往村口,西浦往返澳角的公交车就在那里。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澳角很奇特,两个月牙型海湾南北相间,构成了一个奇特的“X”,而澳角村就坐落在两个海湾之间。也正是因为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南北两个海湾会受到不同风向季风的影响,所以总是一边风平浪静,一边波涛汹涌。我们来的时候已进入初秋,南边的澳角湾风浪相对就比较缓和,北边的乌礁湾则风大浪急。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村里的海鲜大排档和渔家乐基本都集中在澳角湾海滩这一线。不过就我所看到的,餐馆不过四五家。至于渔家乐嘛,因为标识不太显眼,我仅仅瞅见了一家而已。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沿着澳角湾向大肉山方向走去,路边处处可见渔村古老的一面。斑驳的墙面,破旧的老宅,有些还依旧在使用,有些则人去楼空,还有些已变为一堆瓦砾。特别是到了大肉山脚下,这里是一片古老渔村,老宅子相对密集,而且不少渔民依然生活在这里。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骑的了电动,蹬的了三轮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澳角湾的尽头,大肉山的南端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澳角湾正对面的虎屿,这个角度还不足以呈现它的形态,手上也没有长焦,只能勉强打到。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每天站在海角七号的露台,对面乌礁湾的风景总是让人心醉。沿着海湾,巨大的白色风车一字排开,那是我最喜爱的场景。但想近距离的接触风车,就要走出渔村,大热天步行过去又担心老婆吃不消。好在小陈的妈妈借了我们自家的电动车,让我可以近距离感受到风车和海滩同框的画面。就在村口不远处有一个岔道可以通向乌礁湾海滩,海滩边上是一条沙土路,路况非常差。从地图上看,这条路似乎可以一直通向金鸾湾,不知道是不是之前东山的环岛路。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澳角村

岐下村的神秘鱼骨沙洲

确定了东山的行程后,自然少不了在网上找各种信息,鱼骨沙洲就这么进入了我的视线。本身还打算从澳角想办法骑着电动去,后来才发现这根本无法实现。最终还是老老实实坐上了澳角到西浦的公交车,然后在港口村下车,原地转乘西浦到岐下的公交。前半程还好一些,没想到中间的转乘在正午的阳光下整整等了40分钟,整个人的情绪也从兴奋渐渐转为了疲惫。

公交车停靠在岐下村里,朝着海边的方向一路下坡就可以到岐下村的渔港。岸边是一大片渔排大排档,在这里除了吃海鲜,还可以找渔船出海或者去鱼骨沙洲。不远处的海面上还有更大规模的渔排群,那里都是当地渔民生活作业的地方。站在岸边,目力所及之处几乎全部都是渔排,一眼望不到头。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岐下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岐下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岐下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岐下村

在老婆大人津津有味得品着生蚝的时候,我其实心里是在打退堂鼓的。周围一波一波的人都是去海钓,单独去沙洲岛的几乎没有。而且即便去,也是三点半退潮之后才有船,可这会儿还不到两点,渔排里面晒得人够呛,这心里没底的沙洲岛到底值不值得我去等它?没想到这次老婆对于我选择的目的地竟然如此支持,反复和渔排老板沟通,最后给我们单独联系了一艘渔船。等到真正上船出发的那一刻,所有的疑虑就完全烟消云散了。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岐下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岐下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岐下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岐下村

下午四点,正式登岛,此时的沙洲上游客还不多。 湖南 卫视《我们来了》十一前夕曾在 东山岛 取景拍摄,其中鱼骨沙洲就是一个重要的拍摄地点,岛上插着的那面黄色旗子上面就有节目的LOGO。一直觉得自己和这些综艺节目总有着相似的眼光,去 涠洲岛 的时候碰到了《变形记》,来 东山岛 和《我们来了》擦肩而过,还有之前计划的 平潭 ,竟和《爸爸去哪儿》拍摄档期一致。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鱼骨沙洲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鱼骨沙洲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鱼骨沙洲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鱼骨沙洲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鱼骨沙洲

沙洲岛的形状特别像一条鱼骨,所以被称作鱼骨沙洲。踩在松软的细沙上,感觉特别美妙。退去的潮水送来了不少小海鲜,也不时有渔民在沙洲上捡拾。比起一般的海滩,这里的泥沙更加细腻,是孩子们嬉戏玩沙的乐园。如果是盛夏时节,再遇到通透的天气,这里完全可以和 南亚 的一干海岛媲美。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鱼骨沙洲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鱼骨沙洲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鱼骨沙洲

沙洲岛周围的海水很浅,远远走去,如同在海面行走一般。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鱼骨沙洲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鱼骨沙洲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鱼骨沙洲

在鱼骨沙洲,时间过的特别快,一转眼已近日落。按照约定时间,渔船过来接我们返程。回去的路上,我们遇到了绝美的夕阳。第一次在海面上欣赏落日,两个人再次享受这幸福的时刻。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岐下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岐下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岐下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岐下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岐下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鱼骨沙洲

时间在岩雅村停滞不前

岩雅村的行程绝对是一个惊喜!岩雅村又被称作岩仔,位于苏峰山脚下,紧靠大海。如果不是因为苏峰山环岛路的修建,这里完全就是个遗世独立的海边渔村,不会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存在。

不选择 自驾 的话,一般去苏峰山环岛路或是去岩雅村大多都会选择从西浦或是 铜陵 包一辆三轮车。可是我们却幸运的发现,西浦已经开通了去往苏峰山下马帝爷庙的公交车。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选择公共交通,连苏峰山带岩雅村一起走。送给大家我们的线路,马帝爷庙上山,到山顶后走土路下山到苏峰山寺,步行前往岩雅村,再走回马帝爷庙坐公交返程。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苏峰山

其实苏峰山海拔并不高,山路也很规整,爬起来不算吃力,但是顶着烈日登山,对于我们这种怕晒的人而言还是有些难受的。坚持爬到了山顶基站,在这里俯瞰蔚蓝大海,之前攀爬的辛苦瞬间烟消云散。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苏峰山

老婆偏说自己这一身儿是萝卜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苏峰山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苏峰山

走过最后一小段山路,登顶苏峰山,金鸾湾近在眼前,马銮湾和南门湾也可以远远望见。转过头,苏峰山环岛路和岩雅村尽收眼底。哄着老婆登了这么高的一座大山,哈哈,心情简直不要太好!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苏峰山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苏峰山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苏峰山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苏峰山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岩雅村

沿着山顶的岔道,向着岩雅的方向可以快速的走到山下,尽管是沙土路面,但总体还可以,稍微注意一点是不会有问题的。一路下来便会走进苏峰山寺,在这里我们终于得到了一个可以好好休整的机会。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苏峰山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苏峰山

我们就靠在这把椅子上休息,感受着习习凉风,寺里的一位老僧热情的招呼我们喝水,不知不觉我们就喝了一整壶。老僧时不时走过我的身前,用手指着寺庙斜对面的一排房子告诉我们,那里是他们的客堂,我们可以去吃饭。面对老僧的好意,我总是客气的表达谢意,心里却是十分抵触,总觉得老僧是在推销他们的饭菜,不免为商业气息对这里的影响感到唏嘘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爬上爬下那么久,其实肚子真的也饿了,但就是不想去老僧说的地方吃。从苏峰寺离开后我们动身去岩雅,正好还就得路过老僧说的客堂,好奇心驱使着我们进去瞅了瞅,没想到吃到了几天来最舒心的一顿素斋,而且还是免费的。一边吃着,一边感叹自己内心的狭隘。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苏峰山

几分钟的路程就来到了岩雅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岩雅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岩雅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岩雅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岩雅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岩雅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岩雅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岩雅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岩雅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岩雅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岩雅村

岩雅十分宁静,都是古老的闽南民居,整个村里目前也就居住着不到二十户人家,且多为老人,多数村民早以外迁,留下了很多闲置的空房。拾阶而下,直达海边,一起坐在海礁上眺望远方的 灯塔 ,这是岩雅送给我们最浪漫的时光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岩雅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岩雅村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岩雅村

从岩雅返回马帝爷庙的路上会经过苏峰山环岛路两座蓝桥之一,是个出片的好地方!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苏峰山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苏峰山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苏峰山

天涯澳角,一念东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