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珍藏品请各位藏家赏析!

一组珍藏品请各位藏家赏析!

一组珍藏品请各位藏家赏析!

高其佩款折扇 长:33cm

高其佩,生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卒于雍正十二年(1734),享年75岁。据《铁岭县

高其佩像志》记载,他是名宦后裔,为清汉军镶白旗轻骑都尉高天爵的第五子,后因其兄高其位有军功,雍正皇帝特嘉改汉军镶黄旗。高其佩八岁学画,遇稿辄模,积十余年,盈二簏。随叔父高承爵游宦广东,时广东官衙内有西席吴韦,能以指作画,高其佩受其影响较深。十七岁时丧父,由叔辈高承爵诸人抚养,未应科举,由祖荫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出任姚州牧,次年转任虞部郎。康熙四十年,(1701年)受宿州知县,两年后,内迁工部员外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外放分巡浙江温处道,随后,他在署年轻运使任中,因亏欠盐课丢官。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高其佩重踏仕途,出任四川分巡川南水宁道达六年之久,直到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升任四川按察使,在成都任职。雍正元年(1723)内迁光禄侍郎,九月升刑部右侍郎。第二年升正红旗汉军都统,仍领刑部右侍郎之衔。雍正五年(1727)七月,因于刑部右侍郎任内定谳中有失,惨遭革职,从此脱离仕途,时年六十七岁。他虽久居他乡,身游宦海,但不忘故乡,在画上常题有:“铁岭高其佩指画”、“铁岭高七郎”、“铁岭古狂”,因此时人对其有“高铁岭”之称。高其佩晚年,指画声誉远播朝鲜,但他依然绘画“甲残至吮血,日匿频烧烛”。雍正八年(1730),应诏圆明园如意馆作画3年,创作了《长江万里图》等细绢工笔画。高秉《指头画说》记载,高其佩曾为兵部尚书卢舜徒写真,画一立像,高与真人相齐。画成后,卢舜徒欢喜若狂道:“神乎技矣!进乎道矣!”

一组珍藏品请各位藏家赏析!

一组珍藏品请各位藏家赏析!

龟钮铜镜 直径:29.5cm

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出现,在战国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贵族才能享用,到汉代铜镜就慢慢的走向民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铜镜一般是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在古代,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铜镜,又称青铜镜。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远古时期,人们以水照面,铜器发明以后,以铜盆盛水鉴形照影。《尚书》《国语》《庄子》等先秦著作中,提到过古人“鉴于水”。《说文·金部》释“鉴”为“盆”,因此可以说盛水的盆(鉴),就是最早的镜子。随着合金技术的出现,开始了使用铜和锡或银铅等制作铜镜的历史。铜镜一般制成圆形或方形,其背面铸铭文饰图案,并陪钮以穿系,正面则以铅锡磨砺光亮,可清晰照面。齐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一面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的小型铜镜,造型、装饰均较原始,应是目前考古资料中所知最早的一面铜镜。商、西周和春秋时的铜镜,都有零星发现,战国始盛行,产量大增。到汉代,由于日常生活的大量需求,加之西汉中叶后经济飞速繁荣,铜镜制作产生了质的飞跃。所制铜镜工艺精良,质地厚重,镜背铭文、图案丰富多样。后经唐宋时代两次发展高峰,到明清时期,随着近代玻璃的诞生,铜镜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一组珍藏品请各位藏家赏析!

明代暖手炉 高:10cm

手炉,是冬天暖手用的小炉,多为铜制。它是旧时中国宫廷和民间普遍使用的一种取暖工具,与脚炉相对而言。因可以捧在手上,笼进袖内,所以又名“手”、“捧炉”、“袖炉”;炉内装有炭火,故也称“火笼”。用火取暖,是先民们早就发现的。古人将火种放进陶器具内,称为“火炉”。大家围坐取暖,在古诗文中常有描写。

手炉是由 火盆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由炉身、炉底、炉盖(炉罩)、 提梁(提柄)组成,自 唐朝始创,到 明朝中后期,手炉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清末以后,手炉工艺开始衰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在江浙一带仍有少量生产,随着社会的进步,手炉逐渐失去了使用价值,但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收藏爱好者喜爱的 艺术品。

一组珍藏品请各位藏家赏析!

镍铁陨石 重:约120kg

镍铁陨石,密宗佛教称之为“天铁”,也叫陨铁,是铁质陨石的一种,含铁80%以上,常含镍。发现地主要有:南非,美国,澳洲,南极大陆。

镍铁陨石来自外太空,在通过大气层时表面被高达2000℃的温度轻微融化,当将其切开时可以看到里面镍铁组合而成的错综复杂交织的纹面,通常镍铁陨石表面均有细微的沙孔和黑中夹带灰白或微黄等颜色;极象平常的铁。

主要成分是铁和镍:铁的含量一般在80%以上,镍的含量在4%~20%之间。由于地球上没有哪种矿石能够通过直接熔炼提供含量这么高而且成分均匀的镍,所以很容易鉴别。

镍铁陨石内在的合金除了铁质、镍以外,还有相当的镓Ga、锗Ge、铱Ir,有些甚至有橄榄石、金刚钻等的矿物成分。

一组珍藏品请各位藏家赏析!

一组珍藏品请各位藏家赏析!

四川铜币 重:20.97g

四川铜币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产物。1911年12月发生“成都叛乱”,以尹昌衡、罗纶为正副都督的四川军政府取代了建设仅12天的大汉四川军政府。新的四川军政府建设之初即面临着需用日繁、度支日绌的财政困窘时势。民国元年4月,四川成都造币厂奉四川军政府之命,开模铸造“军政府造四川铜币”,军政府造四川铜币应运而生,带有鲜明而浓厚的历史特征,历史价值重大。

该藏品为四川铜币,币面正中为海棠图案,四周镌刻“四川铜币”,下书币值;背面圈内为篆阳文“汉”字,具有反清意义,圈外有十八个小圈环绕,寓意独立的十八个行省,上端镌刻铸造年份。此组钱币包浆老道,色泽深厚,岁月流痕显著,给人一种凝重的历史沧桑感,纹饰精巧,线条流畅,浮雕感强,铸造工艺精好,整体美观大方,其中一枚为错版币,价值更高,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一组珍藏品请各位藏家赏析!

一组珍藏品请各位藏家赏析!

中华民国十年袁大头 重:26.6g

民国建立后,中央财政几乎有出无入,财政危机十分严重。从短期来说,发行纸币亦不失为敛财妙法,只是纸币是银元的代表者,是兑换券,若没有银元的充分准备和广泛流通,纸币信用亦难确立。此时此刻,币制改革已是刻不容缓"袁大头"银元正是基于此而诞生的,是银元发展的必然结果。

1912年4月,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北洋政府鉴于当时铸币、纸币十分复杂,流通的中外货币在百种以上,规格不一,流通混乱,同时亦想借助货币改制以解决军费问题,便决定铸发国币——袁世凯银币。其钱币正面铸袁世凯大头像,故民间称此币为“袁大头”。因袁大头币型划一,成色、重量有严格规定,很快受到了社会认同与接受。在国内金融市场上逐步取代了清朝的龙洋,成为流通领域的主币。直至民国十年仍有铸造。

民国十年版中,其图案文字与此前“袁大头”无大差别。另外有一些把“年”字中的一点写成一竖或“7”字形。此外还有T点年版、缺口造版、开渠华版、正星版、偏星版等。

此币,正面为袁世凯五分侧面像,上书“中华民国十年造”七字,字体清秀,洒脱自然,笔画刚劲有力。背面铸两条嘉禾,左右交互,下系结带。嘉禾纹清晰细腻,禾粒饱满立体,层次感强,春意盎然,朝气蓬勃,充满了朝气,纹饰中间铸“壹圆”二字。笔画圆润饱满,字体秀美,浮雕感明显。其色泽光鲜自然,整体设计古朴素雅,简洁大方,十分精致美观,包浆浑厚,字体图案清晰,品相完好。流传至今依然闪烁着淡淡银光,实在是不可多见的佳品,极具收藏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