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文體知識點歸類,七至九年級同學都要知道哦~

初中語文文體知識點歸類,七至九年級同學都要知道哦~

初中語文文體知識點歸類


一、文體知識

文體知識包括古代文體常識現代文體常識兩點。

古代文體:大致上可以分為韻文、駢文、散文,包括史傳文。韻文,即講究押韻的文體,包括詩、詞、賦、銘。散文,包括史傳文、議論文、雜記文、應用文等。駢文是介於詩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下面擇其重點予以說明。

1、古體詩、近體詩

唐朝人把唐朝時盛行的格律很嚴的律詩、絕句稱為近體詩,把唐以前的格律不嚴、形式較為自由的詩稱為古體詩。現在一般把律詩和絕句稱為近體詩,而把其他的統稱為古體詩。

古體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詩經》、《樂府》也屬於古體詩。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兩種,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別。律詩共八句,分四聯:一二句為首聯,三四句為頷聯,五六句為頸聯,七八句為尾聯,偶句押平聲韻,中間兩聯的上下兩句要講究對仗。絕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體上與律詩相同,只是上下兩句的對仗要求不是很嚴。

2、辭、賦、駢文

辭即楚辭,屬詩歌。篇幅、句子較長,句式參差錯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為主,有濃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離騷》為其代表。

賦,源於戰國後期,句子大體整齊押韻,間雜散文句式,著力鋪陳事物,是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代表人物為司馬相如。

駢文,源於漢魏,形成於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對偶句構成,講究用典,詞藻華麗,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稱“四六文”,也是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

《與朱元思書》、《阿房宮賦》便是此種文體。

3、詞、曲

詞萌芽於南朝,形成於唐,盛行於宋。是詩歌的發展,故稱之為“詩餘”。它有多種詞牌,各種詞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韻等。其句式長短不一,又稱為長短句。按字數的多少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於元代,故稱“元曲”,也是配樂的詩。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是清唱曲,雜劇是演出曲。散曲又可分為小令和套曲兩類,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組成,套曲也叫套數,由多支曲組成。雜劇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其結構是四折(相當於四幕)加一個楔子(序幕),其構成有科(人物動作、舞臺效果的說明)賓白(人物對話、獨白等)、唱詞,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淨(花臉)、外(老年男子)、醜(丑角)等。曲有曲牌,規定其字數,句數、平仄、押韻的固定格式。宮調錶示曲調聲音的高低。

4、史傳文

屬歷史散文,包括編年體(如《左傳》、《資治通鑑》)、國別體(如《國語》、《戰國策》)、紀傳體(如《史記》、《漢書》、“二十四史”)、斷代體(如《漢書》、《後漢書》)、通史體(如《史記》、《資治通鑑》)。

5、論說文

古代的論說文是從諸子論學語錄發展形成的,它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若干種:“論”議論事理;“說”申說事理。

6、雜記文

包括名勝遊記、山水遊記。書畫雜物記、人事雜記四類。雜記文範圍很廣,在部分題目有“記”字。記載歷史掌故,遺聞軼事、科學資料、文字考證等文章均包括在內。

7、應用文

包括奏疏類、碑誌類、祭文、贈序四大類。

現代文體:現代文體主要指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報告文學、兒童文學、民間文學、雜文等。此外還有實用文,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四類。

初中語文文體知識點歸類,七至九年級同學都要知道哦~

文體知識點考點導練


[考點透視]

內容涉及面較廣泛。一是文體知識:記敘文(要素、人稱、順序、中心、詳略),說明文(對象、特徵、順序、方法),議論文(論點、論據、論證),應用文(書信、電報、規則、計劃、總結)等常識。二是文學常識:基本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還有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的常識,還有教材中交代的主要文化知識,日常生活經常用到的一些文化常識。

[中考連線]

1.(2017西寧市)下列各項內容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在寫該書時,已經雙目失明,全身癱瘓,這部書是他強忍病痛,在病榻上歷時三年才寫成的。

B.作為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題材的長篇章回體白話小說.小說塑造了李逵,魯智深,武松,吳用,魏延,林沖等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C.《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破陣子”是詞牌名,“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是這首詞的題目.作者辛棄疾與蘇軾都是我國宋詞豪放派奇人的代表。

D.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我們學過的劉禹錫的《陋室銘》就屬於這類文體。

答案: B

解析:這道題主要考查了曲、銘這兩種文體的知識,考生只要熟悉這兩種文體的有關知識,都可以解答。

[提升訓練]

1.(2017江蘇連雲港市)下列文學文化常識中,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史記》是西漢司馬遷編寫的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有本紀、世家、列傳、書、表五中體裁,共130篇.這部書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B.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偉大的劇作家、詩人、歐洲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他創作的四大悲劇是《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李爾王》《麥克白》

C.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現代著名作家、戲劇家,被譽為“人民藝術家”.作品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茶館》《龍鬚溝》等

D.在關於朋友關係的各種稱謂中,金蘭之交指的是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竹馬之交指的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布衣之交指的是以以平民身份交往的朋友

考點:文學常識、文體知識.

分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解答時需要認真閱讀題幹,回顧所學完成選擇.

答案:A,《史記》是西漢司馬遷編寫的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2.(2017荊州市)下列關於文學常識的說法有錯誤的一項是( )

A.詩歌這種文學樣式,偏重於抒情言志。從表達方式看,可以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

B.散文是一種描寫見聞、表達感受的文學樣式,它還有“美文”“小品文”“隨筆”之稱。

C.小說以敘述故事情節為中心,通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環境的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

D.戲劇通過矛盾衝突展開情節、塑造人物,往往以矛盾衝突作為情節發展的主要線索。

答案:C,正確說法應該是“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敘述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

3.(2017黃岡市)下列關於名著知識及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繁星》《春水》是現代女作家冰心創作的詩集。作品仿用印度詩人泰戈爾《飛鳥集》的形式,書寫了作者的感想和回憶。

B.《水滸》中宋江因怒殺閻婆惜而被官府判了死罪,在江州刑場上被以晁蓋為首的梁山好漢搭救,最終上了梁山。

C.一篇新聞,主要包括標題、導語和主體三部分。新聞的基本特徵是用事實說話,但有時也可以在敘事過程中插入簡要的議論。

D.《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也是我國詩歌最早、最重要的一個源頭,漢代以後被尊為儒家經典。其作品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常用賦、比、興手法。

答案:B

4.下列有關文化、文學常識和名著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 我國古代實行科舉制度,鄉試是每三年舉行一次的全省考試,鄉試中舉,第一名是“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稱“亞元 ”。

B.《繁星》《春水》是冰心受泰戈爾影響創作的。

C.雨果,法國作家,代表作有小說《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等。

D.《木蘭詩》選自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漢代的一首樂府名歌。

答案:D (木蘭詩》選自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

5.下列有關文體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詞萌芽於南朝,形成於唐,盛行於宋。是詩歌的發展,故稱之為“詩餘”。

B.小說的三要素是指:人物、故事情節、環境。

C.詩歌的主要特點是:集中性、精煉性、音樂性。

D.散曲是宋代盛行的新詩體,分為套數和小令兩種。

答案: 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