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美麗鄉村的老舊建築上,請謹慎下筆!

1

前幾天,我們還在嘲笑四川的一班農民的無知,

一公眾號說四川安嶽地區古代佛像的保護現狀堪憂。

安嶽地區的石窟佛造像大多建於唐宋兩朝,

現在卻被當地文物部門“修舊如新”,變成了動畫片裡“喜洋洋”的既視感。

佛山,在美麗鄉村的老舊建築上,請謹慎下筆!

這讓後人情何以堪。。。


後來當地政府闢謠,是農民自己集資“修舊如新”的。

大意是“最近,南海區新添一幅幅充滿文藝氣息的牆繪壁畫。

它們不僅巧妙地融合了斑駁的老牆與清新壁畫,

迸發出濃濃的文藝氣息,還為古樸鄉村錦上添花!”

美其名曰;

“老牆穿“新衣”,美出新高度!”

一看配圖,頓時驚掉了下巴。

“剛進村口,就被鑊耳屋外牆上的那抹色彩所吸引!生動的牆繪與透著歷史韻味的房屋融為一體,原本單調古樸的場景,因為壁畫的存在,更顯靈動。


佛山,在美麗鄉村的老舊建築上,請謹慎下筆!

這樣的古祠堂“塗鴉”你會不會在這樣的“藝術”前留影?



是的,他們用白色掩蓋了原本透著歷史韻味的青磚牆,在牆上塗抹紅綠黃的花花草草。

這樣“原本單調古樸的場景,因為壁畫的存在,更顯靈動。”

看到這樣的場景,讓人彷彿置身於大西南或者大西北某一個空心村,

一個只有小學文化的教師,帶領一班留守兒童的即興創作。

從照片看,南海這座祠堂肯定不是什麼文物,

但嶺南古民居特色明顯,

作為特殊地區性建築,廣東省的嶺南風格建築,在中國傳統建築中可謂獨樹一幟。

鑊耳屋是嶺南傳統風格建築,多都用青磚、石柱、石板砌成,

青磚是鑊耳屋其中一個重要特徵,

佛山,在美麗鄉村的老舊建築上,請謹慎下筆!

沒有任何“塗鴉”,嶺南傳統風格的建築才是大美。


嶺南傳統風格建築為什麼全部採用青磚建設,古人總結是因為青磚透氣性極強、吸水性好,能夠保持室內空氣溼度,耐磨損,萬年不腐。

另外一個原因是在陰陽五行的理論中,青色屬水,紅色屬火。水在中國人心目中代表了最高尚的美德。老子《道德經》雲:“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同時,按照五行相生相剋的理論,水克火,所以,建造房屋都是以青色磚塊為宜。

南海區這條村用塗鴉掩蓋古代青磚牆,確實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畢竟,這裡是中國工業百強縣區之首,還是首批全國農村社區建設示範單位。

鬧出這樣“修舊如新”,在青磚上“塗鴉”的笑話確實不應該,但這種笑話正在佛山五區上演。

2

首次見到這樣的操作還是在佛山市高明區雲勇村和榴村,


這兩條鄉村就是採用了用白灰在殘存的青磚牆壁上塗抹。抹上白灰後,請畫師作畫,自以為大美。

當時感覺是因為負責的官員對古建築“不懂行”,費用也不多,所以盲目求新、求快。

現在才發現,這成為了佛山美麗鄉村、鄉村振興的一個普遍操作。

一股新的“鄉村宣傳畫”之風正在興起!

標語和宣傳畫是我國應用最廣泛的社會用語之一,具有宣傳性、公開性、時代性等特點。

自標語形成開始,每個時代的標語也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

在我國,有史為記,宣傳畫起源於清末。

1949年後,宣傳畫有大作為,出現了一大批專業專職的畫家專畫宣傳畫。

上世紀50至60年代,宣傳畫配合社會運動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創造高峰。

“文革”期間,宣傳畫更是鋪天蓋地,席捲中華。

值得回味的是,任何一個宣傳畫的興盛期,都是古建築、古民居的毀滅期。

佛山,在美麗鄉村的老舊建築上,請謹慎下筆!

遍佈全國被標語破壞的古建築。



白灰、水泥成為了破壞歷史痕跡的最佳原料,繪畫、建築藝術被被各種活動賦予新的歷史使命,在一次次宣傳中消亡。

3

近年來,文物部門“修舊如新”,把珍稀文物變成了動畫片裡“喜洋洋”的既視感並不在少數。

2017年12月29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我們支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但在操作過程中,這種“修舊如新”,糟蹋已經成為歷史的鄉村特色建築已經越演越烈,長此以往,鄉村美麗不存。

如果追究一下這些“修舊如新”是怎麼產生的,很容易發現其背後權力的影子。

人民網在2014年就發表署名文章揭示了其中的道理:

“儘管地方領導幹部的學歷越來越高,但是,有知識不等於無所不知,

有學歷也不必然代表良好的審美鑑賞力。官員們總會在某個專業領域裡有所缺陷,

關鍵是要對自己的審美能力有清醒把握,不要因為手中有了權力,就以為自己的選擇和判斷不會出錯,進而產生自以為是的幻覺。”

文章還說“當政者不會審美,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當政者不聽專業人士的建議,不尊重專業判斷。建築設計在官員專業領域之外,固然不必有分外苛求。但是,他們應當學會傾聽美的聲音,理解美的哲學,學會理解大眾的審美,尊重專業意見和見解。”

南海區新添的牆繪壁畫,畫在的是鑊耳屋的青磚上,這一定是主管領導的專業領域之外,搜索一下全國的美麗鄉村,在古建築上畫花花鳥鳥呈爆發之勢,

佛山,在美麗鄉村的老舊建築上,請謹慎下筆!

大部分“塗鴉”在佛山都是粗製濫造,創作門檻極低,沒有藝術價值。


這也是因為很多城市沒有文化價值體系的支撐,盲目照搬和仿製各種“看上去很美”的鄉村建設模式,卻不考慮其文物保護與當地風俗傳統和文化背景的契合。

2018年5月31日,佛山市確定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口號是喊出來了,如何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

不是靠白灰、水泥和畫筆就可以完成的。

當然,我們不反對“塗鴉”,我們反對的是那些不能提升環境,反而破壞古建築,古民居,沒有任何審美價值的“塗鴉”。

佛山,在美麗鄉村的老舊建築上,請謹慎下筆!

“塗鴉”其實有很高的門檻,作為街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塗鴉彩繪牆可以說是洛杉磯亮麗的風景線。“塗鴉”作者在美國乃至全世界有及其龐大的粉絲群,每一幅作品都會得到追捧併為當地帶來不菲的經濟效益。


“塗鴉”美化鄉村應該是有關領導在各地考察帶回的成功經驗,放眼網絡,各地鄉村建設都在轟轟烈烈進行“塗鴉”對決,

“塗鴉”的經驗為什麼這麼迅速得以五區推廣?因為,這是美麗鄉村最直觀的展現方式,也是最快可以展現“美麗”的方式。

可以預見,如果讓“塗鴉”在鄉村氾濫,未來的佛山鄉村將呈現千村一面的格局。據佛山一資深驢友爆料,佛山的某條村的“塗鴉”與廣州的一村莊“塗鴉”高度相似,這一點不奇怪,抄襲本身就是“塗鴉”圈的慣例,原創很難,價格很貴。

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多年來,中國的官員培訓已逐漸走出單一的黨校模式,形成黨校為主,輔以高校、海外和現場的多渠道局面,但是,審美培訓這一課仍然缺失,

但審美也不是短期內可以靠培訓可以得來,

現在,佛山或許應該自查,

在歷史悠久的鄉村,文物遍佈的鄉村,有沒有給毫無技術含量的“塗鴉”一個門檻?

有沒有給默默無聞的老建築、老民居一塊“免畫金牌”?

鄉村振興巨大的投入會不會大部分用於“塗鴉”展現的繁榮表象?

其實,美麗鄉村有太多的表現形式,嶺南建築中灰塑、陶塑、磚雕、木雕、洞門景窗、空花博古、貼地鋪地、彩色玻璃、鑲拼壁畫等琳琅滿目,可以讓鄉村美不勝收,

但那些表現形式耗時長,投資大,不討好。

可以肯定,

在青磚上畫花花草草得不到佛山市民和遊客的文化認同,在塗上白灰之前,要先捫心自問,我們是應付工作,還是用一種手段來真心記錄歷史,展示文化?

破壞老建築、老民居就是輕賤歷史,也就等於輕賤我們自身,失去對歷史的敬畏感,也就是失去了厚重,失去了鄉村振興的魂。

佛山,在美麗鄉村,請謹慎下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